<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14号来到云南大理,下午和大外孙女走近大理古城,古城南门外人来人往,沸沸扬扬。城楼上的四个大字“文献名邦”赫然入目。</p> <p class="ql-block"> “文献名邦”是指一个地方文物典章丰富,贤人学者历代辈出的地区。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是“文”指文章典籍、图书文物资料,“献”指多闻多识、熟悉掌故、学问渊博的贤人、文人学士,“名”指声名远扬,“邦”原指诸侯封国,后来借指地方。</p><p class="ql-block"> “文献名邦”的具体含义包括文物典章的丰富和贤人学者的辈出。这个词语不仅是对一个地方文化底蕴的赞美,也是对其历史传承和人才辈出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文献名邦”在大理古城南门的城楼上,匾上写着“文献名邦”四个字,这是清朝康熙四十年云南提督偏图所写。这块匾不仅具有权威性,也象征着大理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大理城皇城</p><p class="ql-block"> 大理城隍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复兴路88号,是集白族餐饮、民俗美食、品牌零售、特色休闲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商业古街区。大理城隍城以有600年历史的城隍庙的整体建制恢复为载体,开发民俗文化,将大理城隍城打造成集“民俗活动聚会、洞经古乐展演、民族民俗商业” 于一体的大理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古街区。</p> <p class="ql-block">五华楼</p> <p class="ql-block"> 大理五华楼最早修建于唐代,是南诏宴请贵宾的地方。五华楼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和重建。最后遗存的是明代初年的五华楼,后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除。五华楼建于1998年,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第一层为台座,上面三层为楼。</p> <p class="ql-block">文庙</p><p class="ql-block"> 大理文庙,始建于明代初期,旧址在现大理一中校本部大门东,大理文庙的建筑几经变迁和拆毁,2014年12月11日,大理文庙恢复重建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文庙已经竣工,占地面积为10000余平方米,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07:30-21:30。大理文庙,作为大理古代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的重要历史遗迹,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多次重建与修葺,形成了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现仅存大成门等部分建筑,但仍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建筑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理第一中学</p> <p class="ql-block"> 云南提督府旧址,又称杜文秀帅府,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古城南门复兴路中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其作为云南绿营兵最高军事长官云南提督的府衙,为云南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云南提督府旧址坐西向东,保有原来的四合院式建筑格局,从东依次为大门、牌坊(二门)、议事厅(大堂)、白虎堂,西南角建有杜文秀书房、宿舍和侍卫住房,白虎堂后建有花园。云南提督府旧址大门三开间、硬山顶,宽13米,进深7米,门前有二层台阶15级。四合院正房为楼房,五开间,宽22米,进深13.5米;南北厢房各三间平房,宽14米,进深8米,四角有迥栏转角。西南角房三间,宽10米、进深7米,为杜文秀书房。五十余位提督在云南提督府旧址处理军务,指挥处理了云南近代史上重要的“抗法战争”“马嘉理事件”等历史事件,为研究清史、云南民族史、云南革命史均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建筑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2019年10月,云南提督府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理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大理州电影档案馆)地处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古城复兴路459号,2011年正式开馆。博物馆是大理州市党委、政府为进一步收藏、保护、展示大理农村电影文化,增加古城文化内涵,提升古城旅游品位和档次,促进大理旅游二次创业进程,在保持原有电影院风貌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理电影院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该博物馆以展示大理农村电影历史文化为内容,总投资950多万元,以原大理电影院改建,在2011年三月街民族节投入使用。</p> <p class="ql-block">苍山门</p><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历史悠久,古城苍山门更是见证了许多历史,而且还有着无限的风光美景。</p><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苍山门,顾名思义就是靠苍山侧的城门。因苍山在古城西侧,所以苍山门也叫古城西门。苍山门西侧紧靠214国道线,正对面就是“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著名“三月街”所在地。“三月街民族节”驰名中外,现在在这里每月有四次的赶街日子,也是游客如织而且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史冠南疆</p><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北门城楼上新添四个大字,“史冠南疆”,是2020年新冠病毒大爆发期间发生的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来过大理的人都知道,古城南门城楼上有“文献名邦”四个大字,昭示着大理是个有文化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期间,人们也少了一些做学问的严谨,在北门城楼挂牌匾这样的大事上也闹了笑话。</p><p class="ql-block"> 注意落款是“楚图南体”。这是几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史冠南疆”的来源,大概是因为明代李元阳《大理府志》中称:“诸史中凡曰云南者,皆指大理而言。”李元阳是明代大学者,曾编撰《大理府志》,《云南通志》等。现存史料也可以考证,在明代以前的南诏国、大理国乃至元朝,大理几乎都是云南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因而元明以前有关云南的历史记载,几乎都以大理为主。</p> <p class="ql-block">洋人街</p><p class="ql-block"> 洋人街位于大理古城护国路,西起滇藏公路。 在古城,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东西走向,长10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西起滇藏公路,交博爱路,复兴路等主要街道。洋人街,融合白族传统建筑与现代西方元素,是中外游客品味美食、休闲交流的文化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舌尖上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大理南门清真寺</p><p class="ql-block"> 大理南门清真寺,是全国一百所清真古寺之一,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占地面积为120亩。杜文秀起义失败以前,清真寺坐落在苍屏街,《徐霞客游记》曾有记载。杜文秀起义失败后,清真寺和寺田120亩被清朝官府的“善后委员会”作为“逆产”处理,清真寺被改为城隍庙,1944年又改为地方法院,终未回到回族人民手中。在改为地方法院时,工人们撤去神龛,挖出两块“圣旨碑”,法官和检察官亲口说是元朝时的碑,后来不知去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南门清真寺是元代就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大理王府</p><p class="ql-block"> 大理王府位于大理古城的博爱路79号,是一座在故国王府旧址上重建的砖木结构白族风格建筑群。这座建筑群体现了自然、华贵、高雅的王府风貌,再现了千年古国的神韵,成为古城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大理王府始建于明朝初年,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由太和院、清平院、丽妃院、御膳房、布燮院和军将院六大主题院落组成。建筑风格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檐串角,装饰精美,使用了本地天然精品石料和楠木、秋木等高档木材,充分彰显了“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六合同春”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大理王府不仅是旅游景点,还提供住宿服务,酒店内有47间不同档次的客房,包括套房和标准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酒店还提供管家式服务,设施齐全,包括王府商务中心、早餐厅、会议室、名石博览及地下车库等。此外,王府内设有茶室和观景台,游客可以在此品茶观景,享受大理古城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大理王府的名称容易让人误以为是历史上的大理王府,但实际上它是一座酒店,但在建筑和氛围上能够让人们领略到一定程度上的大理古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月下云里</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小羊驼</p> <p class="ql-block"> 登上城楼,俯瞰古城内外街景。</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古城南门,霓虹闪烁,人流如潮。</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2025年1月14号</p><p class="ql-block">文字完成于2025年1月29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