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本文作者:李光玉,湖北荆州人,中学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b></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有一种情感,它跨越千山万水,穿越历史长河,始终萦绕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头,那便是“年”。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p> <p class="ql-block"> 年是什么?是节日?是。但不仅仅是。</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年更是一种风俗,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内化,一种生命与生活的根。</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苍茫大地,房子越来越密,人影越来越稠,新潮的先进的东西越来越多,思想与意识越来越繁杂。可中国几千年的年,非但没能因此而越过越丰厚,越过越浓酽,到了现今,反而是越过越清淡,越过越缺少情趣,越过越不像年——越过越没年味了。</p> <p class="ql-block"> 年是一种向往。</p><p class="ql-block"> 血啊汗啊,忙碌一年,就指望过一个好年。为实现这个目标,芸芸众生,在风中,在雨中,在烈日中,在黑夜中,坚毅地劳作,不倦,不退,不怨,不悔。因为心中有一个目标——过一个好年——这是生活的奔头。</p> <p class="ql-block"> 年是一种报偿。</p><p class="ql-block"> 在年里,有人是吃喝,有人是玩乐,有人是闲散,有人是希望。</p><p class="ql-block"> 一年辛劳,终究换来慷慨报偿,虽谈不上丰厚,但毕竟有回报。再苦再累,也值得了,即使明年更苦更累,为了年,奔赴无悔。苦,累,年复一年,不都过过来了?岁复一岁,不都照样有年过?最怕的是没有年过。</p><p class="ql-block"> 古话说:叫化子都有三天年过。传统的说法里,没有年过,就是没有了生命。依此说,只要活着,就有年过。再穷再苦,上天是公平的,都会赐给每个人以年。是鼓励,是报偿。</p> <p class="ql-block"> 年是一种文化。中国几千年的精神积淀,绝大部分都在年里。敬老,怜幼,睦邻,泯仇;春联,年画,灯谜;吟诗,说书,唱戏,舞狮;祭祖,拜神,驱鬼,祈福……,无不都在年里。</p><p class="ql-block"> 文字,习俗,礼仪,情感……,年中无处不在。承传与弘扬,展示与传播,文化才得以巩固与延衍。年淡了,文化就会淡。因此,年中的许多文化活动,许多细节,固然带有唯心色彩,甚至愚昧落后,但是,若没有这些所谓的落后,就算得上唯物了?就算得上先进了?其实,唯心的文化,难道就没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世界万事,无不是辨证的。我走过中国除西藏外的许多地方,其中要数潮汕地区的年文化特别丰富。他们相信神鬼,敬畏灵魂,乞求佑护,祈盼清吉平安。言行效仿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这就有了更多、更有效的约束人伦道德的东西。以所谓的落后文化中的神灵,约束人伦道德,发达国家也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如果,世界上剩下的全是信息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即所谓的现代文化。</p><p class="ql-block"> 没有了传统文化,没有信仰,没有敬畏,世界也是不完美的。</p> <p class="ql-block"> 年是一种思想。几千年的儒家礼教,佛经精髓,道学理念,糅合成年的精神内核。因而年中的一规一章,一字一言,一举一动,都是思想的太阳放射的光芒。因此,年是一种鞭策,年是一种启迪,年是一种教化。年完全是一座学堂。一个人过了多少个年,就进了多少次学堂。这种教育的终生制,有什么教育可以相比?</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中,接受过学堂教育的,不足百分之一。但他们都如此明白道义事理;如此懂得仁,懂得礼,懂得义,懂得信,懂得孝;懂得做人的本份与责任,懂得荣誉与耻辱;懂得爱国,懂得施爱。在做人的知识方面,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是否有勇气与目不识丁的先人一比高下?我不敢。因为先人们年年都进年的学堂,而我,只是凭着他们的那点遗传,凭着零星的读史,当然也凭着从年中得到的一点熏陶,在年味日淡的社会中做人处世。而且在这中间,我还经受着现代文明的侵袭。在年中,先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而我,我们,却在日淡一日的年中迷失着方向。</p> <p class="ql-block"> 年是一种亲和力。一家老小团团圆圆,叙说家事,互相祝福,互相敬爱,血缘在年中得到融汇,亲情在年中得到加深;三亲六戚,七朋八友,互相拜年,互相沟通,互相鼓励,互相安慰,互相帮助。</p><p class="ql-block"> 人与人之间,诚信得到强化,人情味得到增添。情感之树在年中发出新叶。千千万万个亲情体,融在一起,结成整个民族的亲和力。</p><p class="ql-block"> 一个有亲和力的民族,才是一个同心同德的民族,才是一个互相包容的民族,也才是一个有爱、有人情味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年是一种凝聚力。年把家庭亲友凝聚在一起。年中的敬土地,迎财神,舞狮子,祭祖宗……,这些活动,把村子、街坊的人凝聚到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一顿年饭,一项公共活动,把人心融合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共同的理念,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整个中华大地啊,就这样以分散的形式,同样的方式,一致的理念,普天同庆地过着共同的年。于是,民族凝聚力就这样形成了,形成得广大无边,形成得举重若轻,形成得充满幸福与快乐,充满光明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 感谢我们的祖先,他们苦心创造的年,让每个人的生活有了盼头。</p><p class="ql-block"> 感谢我们的年,它让乡村,城市,地区,全都连成了一片,连成了一个民族!</p><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共同的年,才有一个有着共同理念与目标的民族。中国如此,世界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有着好大一个年啊!</p><p class="ql-block"> 我们中华,是好大一个民族啊!</p><p class="ql-block"> 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繁荣昌盛,永远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年留住,把年味留住!</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创造,最能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 2024年12月4日,春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春节成功申遗,泱泱大国芸芸众生最大最传统的节日春节终于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人民最权威的认可!中国春节已成为人类文化习俗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献给中国春节我们的年</p><p class="ql-block"> 于除夕年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感谢您的光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您新年快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