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三洞沟”——中国水电摇篮

邓学英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2025.2.29)清晨,推开窗户,雾蒙蒙的,能见度不足50米。连渡舟河上的老桥都看不见,那就更不用说河对岸的建筑物了,更何况那些被人们称为“家”的建筑多数已经成为平地了!昨晚几秭妹相约今天去游“三洞沟”的计划是否会因为大雾而改变也不得而知!9点以后,那些常来喝茶的老人家们也陆陆续续来喝茶了,弟媳主动承担起看管茶馆的任务,于是我们一行人便出发去游“三洞沟”了。</p><p class="ql-block">到了桃花溪的桃东大桥的桥头,我们看见广场上到处都是来参观游览“三洞沟”的人们,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有带着自己的家人在广场上的“长寿揽车”旁拍照留念的,有的在和孩子打球,有的还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但不管是谁,他们的脸上都溢满了灿烂的笑容,看着大家悠闲自得的样子,我也不自觉的加入了他们的行列。</p><p class="ql-block">游览“三洞沟”可以坐观光电梯下去,也可以走楼梯下去。坐观光电梯的人太多,于是我们便决定步行下去——走楼梯!虽然人多,但大家都很有秩序,不拥挤,不跑跳,扶着栏杆勇敢的向下走去。不一会儿,我们走在了三洞桥上,这个桥有6米多宽,人太多,桥边上正对着“瀑布”,水声大,盖过了人们的说话声,许多人拿出手机来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进入“三洞沟”游览时,让我们震惊的是“桃花溪水电站”它被称为“中国水电揺蓝”———民族的生机在此!有几位前辈为我国水电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黄育贤,张光斗,谭修典,吴震寰,陈廷杰,王绍级等等人。桃花溪水电站于1938年11月开工,在头洞上游20米处建浆砌条石重力式滚水坝,长78米,高2米,蓄水量90万立方米。为提高蓄水能力,在中上游的长寿桥和磨滩建节水堰2座,建阮氏桥蓄水库1座,蓄水量为90万立方米,可起调节作用。</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我们看见了被美化了的排污管道。管道上画满了我国第一部武侠小说《蜀山剑传奇》里面的人物形象,还介绍了我国道教的四大名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青城山。佛教的四大名山:普陀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等等历史文化。整个排污管道工程宏伟壮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三洞沟南起“河街新桥”,北到桃东大桥,全程有五公里多,步行一个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很可惜,我们没有走完全程,只走了一半就往回走了。三洞沟的基本设施还没有完全峻工,路灯没完全安好,厕所修了但没有投入使用,所以现在还是有诸多不便,走热了想喝口水,那是必须自己带的,好在今天有个卖甘蔗的人解了许多饥渴的人的难处!</p><p class="ql-block">回来时,我们是坐的观光电梯上桃东大桥广场的,电梯一次能坐20人左右,大家都非常有秩序和礼貌,我感叹咱们长寿人的素质还真的是高!</p><p class="ql-block">重庆长寿“三洞沟”成为国家级风景区指日可待,因为它是“中国水电摇篮”———民族的生机在此!</p> <p class="ql-block">“退役”的长寿揽车</p> <p class="ql-block">下三洞沟的观光电梯</p> <p class="ql-block">三洞沟第一道瀑布</p> <p class="ql-block">三洞沟第二道瀑布</p> <p class="ql-block">三洞沟上的老桥</p> <p class="ql-block">新修的桥和电梯</p> <p class="ql-block">排污管道</p> <p class="ql-block">中国水电摇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