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10月16日,晴,恭王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说说恭王府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恭王府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也是中国唯一一座对公众开放的清代王府。这座建筑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鼎盛,以及一步步走向衰败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其历代主人的兴衰更迭,与清朝的政治发展、权力斗争息息相关,因此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之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恭王府的第一代主人叫和珅,据说他早年勤学诗词书画,精通汉、满、蒙、藏等多种语言,才貌双全,由于善于奉迎、办事乖巧获得了乾隆帝的赏识,一路加官进爵,成为乾隆朝晚期声名显赫、权倾一时的朝臣。乾隆皇帝还把最宠爱的十公主赐婚他的儿子,“谕旨”明确指示由和珅负责修建公主府,和珅至少花了四年时间建设他的府邸,且极尽豪奢并多有逾制。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嘉庆帝马上以揽权枉法、飞扬跋扈、结党营私、贪赃纳贿等罪行抄了和珅的家,估计全部财富约值白银八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仅过十五天,和珅就被“赐令自尽”。一朝天子一朝臣,曾经权倾一时,富甲天下的和珅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不禁令人唏嘘。贪得无厌,再多荣华富贵没命享受又如何,和珅到死都不悔悟,据说他临死前写下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读来令人五味杂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和珅死后,他的府邸落到了嘉庆帝的弟弟庆郡王永璘手中,道光三十年(1850年),恭亲王奕訢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奕訢是道光帝的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咸丰帝驾崩后,年幼的同治帝上位,慈善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从此开启了清政府“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时代。奕訢还是清末洋务派的倡导者,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工业和中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奕䜣也是晚清新式外交的开拓者,建议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关,使清朝外交开始步入正轨并打开新局面。他的努力,暂时挽救了清朝的危局,迎来暂短的同治中兴。他一生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在咸丰,同治,光绪都曾手握重权,主持政局近三十年,谋划和参与了清政府许多重大决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恭王府主人的故事说完了,我们现在来看看恭王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占地约6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府邸的建筑最著名有银安殿,嘉乐堂,葆光室,锡晋斋等,银安殿俗称银銮殿,是王府中的主体建筑,也是王府的正殿,主要用于举办府内重大礼节性的活动,只有重大事件或节日才会使用。</span></p> <p class="ql-block">银安殿</p> <p class="ql-block">嘉乐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锡晋斋是恭王府建筑中的经典之作,它里面装饰着雕饰精美的金丝楠木,模仿故宫宁寿宫的建筑布局建造。为了一睹锡晋斋的风采,游客把院子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据说锡晋斋里一根金丝楠木柱子就值27亿,冲着27亿的楠木柱子,我毫不犹豫挤进了密不透风的人群,在众多推推揉揉中终于挤到门口,见到价值连城的金丝楠木柱子,不过我是外行看热闹,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只是开开眼界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锡晋斋</p> <p class="ql-block">锡晋斋内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花园又名萃锦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符合传统的风水学说。恭王府的地理位置独特,处在北京的水龙脉上,古人以水为财,在恭王府内处处见水,入门先见蝠池,蝠池形状如蝙蝠,“蝠”与“福”谐音,蝠池周边种有榆树,榆钱飘落池中时被寓为福财满地。最大的湖心亭的水,是从玉泉湖引进来的,而且只内入不外流,符合风水学敛财之说。还有独乐峰,绿天小隐、蝠厅,邀月台等景点建筑,每个景点都有各自的寓意,象征福气满满,福财富裕,吉祥如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注重风水、追求吉祥如意的文化特点。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美不胜收。我觉得恭王府的萃锦园相比故宫的御花园有过之而无不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恭王府的“三绝一宝”也分布在花园里。一绝是西洋门,位于整个恭王府花园的中轴线上,是后花园的正门,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汉白玉整雕门,模仿圆明园中大水法海园门所建,西洋拱式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绝大戏楼,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大戏楼里面金碧辉煌,戏台两侧的两根大柱、四壁与顶绘满了缠枝藤萝。棚顶悬大宫灯20盏,地下青砖铺就,内置20张八仙桌配上太师椅。它令人叫绝的是,台上没有任何电子扩声设备,但台下观众能从各个方向听清台上的声音。据传,戏楼采用了一种聚声的木材建造,再加上独特的声学结构设计,使得声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三绝后罩楼,民间称之为藏宝楼,是一座两层的建筑,长度达150多米,房间数量众多。后罩楼的后墙有上下两层窗户,特别是二层的窗户形式各异,有几十种造型,没有一扇是相同的,有方形、圆形、六边形、卷书形、馨形、石榴形、鱼形、蝙蝠形等,被称为“什锦窗”,喻意明窗纳福。和珅的宝贝品种太过繁多,据说他是通过窗户的造形辨别里面收藏的宝贝类别。</span></p> <p class="ql-block">后罩楼</p> <p class="ql-block">什锦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宝指的是“福字碑”。据说,在孝庄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时生了重病,为了能给祖母增福增寿,康熙便特地学习古人的做法,沐浴斋戒三天,一气呵成写了一个福字;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康熙还特地在此福字上边加盖了印玺。不知是康熙孝心感动了上天还是什么,孝庄很快便痊愈了。孝庄很是珍视孙儿的这幅字,便下懿旨让工匠将这个福字刻在石碑上,做成“福字碑”。因为康熙很少题字,而这个为祖母福寿延绵的“福”字,便成了稀世的珍宝,所以便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被称为“天下第一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理说如此珍贵的“福”字碑理应保管在紫禁城才对,但乾隆年间,和珅担任内务府大臣,管理皇宫事务,对福字碑的价值了如指掌。他通过巧妙的手段,将福字碑运出了紫禁城,并将其嵌入自家花园的秘云洞中。和珅赐死后,嘉庆帝想把“福”字碑搬回紫禁城,然而福字碑所在的位置是北京城的龙脉,拆碑将会断掉龙脉,影响国运。嘉庆皇帝虽然怒火中烧,但也不敢冒险,于是福字碑就一直留在了恭王府的秘云洞中,成为恭王府的重要宝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一睹天下第一“福”,沾沾喜气,大家都去排队,假山前的滴翠岩边长长的队伍成了一道移动的风景。刚进入洞口,人们就开始摸石头,秘云洞里的石壁被摸得光亮,特别是我前面的一位阿姨,她不但一路摸过去,还把福字碑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摸了好几遍,口中喃喃自语,又拜又跳,好像要把福气全部揽入自己身上一样。别人经过福字碑,都是停下看一看,最多拍张照片,她倒好,又拜又摸折腾了好一阵儿,连守护的保安都看不下去了,提醒她离开,因为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如此求福,真的会福气满满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排队多半小时终于看到了天下第一“福”,果然名不虚传,这个“福”右上角的笔画看上去像是一个“多”字,而下边的“田”在左边的笔画,看上去像“才”,又像是“子”。整个“福字”的右偏旁,看上去又像是一个“寿”字,所以这个福字便有了他的特殊含义“多子多才多寿多福”。这也是历代墨宝中唯一一个将“福”“寿”二字写在一起的“福”字,堪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而且字形窄长,形成“长长瘦瘦寿长福”的美好寓意。加上康熙皇帝在福字上方盖了玉玺印,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恭王府真是一座不可多得的艺术宝库,据说《红楼梦》的大观园就是以恭王府的萃锦园为蓝本的,它像一部匠心独运而又博大精深的的鸿篇巨著,徐徐地展示它波澜壮阔,内容丰富多彩的画卷,让人赏心悦目,欲罢不能,我徜徉其中,目不暇接,流连忘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