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值得纪念的时刻(十)</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13日延安枣园。</p><p class="ql-block"><b>枣园</b>又名延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这里花草繁多,风景优美,1944年10月至1947年3月,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旧址有小礼堂一座,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会议室兼职工俱乐部;平房三座,是作战研究室、休息室和机要办公室;窑洞20余孔,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刘少奇等领导人的办公室和寝室。毛泽东同志的旧居位于两排石窑洞五个院落的中间,东西分别是朱德旧居和周恩来旧居。在这里,中共中央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迎接解放战争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旧居。</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旧居。</p> <p class="ql-block">延安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14日<b>南泥湾</b></p><p class="ql-block"><b>南泥湾</b>,曾经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p><p class="ql-block"><b>著名景点</b></p><p class="ql-block">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七一八团烈士纪念碑、七一九团烈士纪念碑、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p><p class="ql-block"><b>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南泥湾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建设,特别加强了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建设。</p><p class="ql-block">1992年4月,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垦荒背景</b></p><p class="ql-block">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他率先垂范,在杨家岭的办公楼下亲手开辟了一片荒地,种上辣椒、西红柿等蔬菜;朱德背着箩筐到处拾粪积肥;周恩来迅速成了纺线能手。</p><p class="ql-block">1941年,王震和359旅领导研究开发南泥湾</p><p class="ql-block">1940年,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屯垦自给。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1942年,生产自给率达到61.55%;1943年,生产自给率达到100%,到1944年,三五九旅共开荒种地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4头,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14日<b>壶口瀑布</b>。</p><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省西安市350千米;北距山西省太原市387千米。</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8日,黄河壶口瀑布迎来2024年入汛以来最大流量洪水,最大流量超过15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15日<b>华清池</b>。</p><p class="ql-block"><b>华清池</b>是中国著名的温泉汤池,也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成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之一。</p><p class="ql-block">华清池,又名华清宫,包括原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面渭水,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相邻。其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有露天汤池“星辰汤”,秦时建“骊山汤”,唐时更是大规模修建宫苑成为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后经过多代帝王的扩建和维修,形成了现今的规模。</p><p class="ql-block">华清池内集中着唐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等五大文化区和飞霜殿、万寿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的获得者。温泉水常年保持43度,内含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很适于温泉浴,也是华清池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此外,华清池还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了中国唐宫文化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如今的华清池,不仅吸引着四方游客来此游览,还成为了广大人民亲近自然、享受温泉、品味历史文化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b>龙吟榭</b>是西安华清池景区中的一个景点,以其独特的龙形设计和流水景观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设计特色</b>:龙吟榭下伸一大龙头,龙口泉水淙淙,常年不绝,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九龙桥</b>:九龙桥上有八只石雕龙头,与龙吟榭下的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形成独特的景观。</p><p class="ql-block">龙吟榭位于华清池的九龙湖畔,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龙吟榭得名于其下的泉水淙淙不绝的声音,因此取名为“龙吟榭”。</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龙吟榭所在的九龙湖分为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九龙桥)横贯。堤上西为晨旭亭,东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龙吟榭相映成趣。龙吟榭下伸一大龙头,泉水淙淙,长年不绝,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b>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九龙湖与龙吟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杰作,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华清池作为唐代封建帝王的游幸别宫,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华清池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p><p class="ql-block">九龙湖与龙吟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杰作,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华清池作为唐代封建帝王的游幸别宫,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华清池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这个圆池子是华清池的回春池。回春池是华清池中的一处著名景点,以其独特的温泉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 特点介绍: </p><p class="ql-block">回春池水温适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对人体有益。 </p><p class="ql-block">池子周围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回春池曾是皇室贵族沐浴的地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这个长池子是华清池的玉泉池。玉泉池以其清澈见底的池水和优美的周边环境而闻名,是华清池内最著名的池之一。 </p><p class="ql-block">特点:池水四季恒温,水质清冽甘甜,传说有美容养颜之效。 </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玉泉池曾是古代皇帝和妃嫔们沐浴休闲的圣地,见证了无数皇家风华与历史变迁。 </p><p class="ql-block">游览价值:如今,它已成为游客们游览华清池时必看的景点之一,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b>华清宫的杨贵妃雕像</b>是由著名雕塑家潘鹤创作的,位于华清池园林中,大理石质地,白色,丰满圆润,再现了杨贵妃入浴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雕像特点</b></p><p class="ql-block">雕像高3.3米,重5吨,展现了杨贵妃的丰满圆润之美。</p><p class="ql-block">雕像为大理石质地,白色,再现了杨贵妃入浴的场景。</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雕像于1991年落成,成为华清池的著名景观。</p><p class="ql-block">雕像的创作方案在当时获得了政府审批。</p><p class="ql-block"><b>争议与保护</b></p><p class="ql-block">近年来,雕像因坦胸露乳的设计引发争议,景区对此进行了回应并向上级部门反映游客的异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个<b>莲花雕塑</b>位于华清池的温泉池边,是华清池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象征着纯洁和高雅,同时也代表着温泉的纯净和自然之美。 </p><p class="ql-block">莲花雕塑作为装饰元素,增添了华清池的古色古香氛围。 </p><p class="ql-block">它可能位于某个特定的温泉池中,是该池子独特设计的一部分。 </p><p class="ql-block">游客在游览华清池时,常会在莲花雕塑旁驻足欣赏,感受其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华清池<b>“中国之华 杨贵妃”碑</b>是日本人松岗所写,他是一位书法家,也是日本书道院的院长。</p><p class="ql-block"><b>书写背景</b>:松岗在2007年应邀访问中国,期间他参观了华清池,并被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于是决定书写这块碑文。</p><p class="ql-block"><b>碑文内容</b>:碑文用中文书写,内容为“中国之华 杨贵妃”,表达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和对华清池的赞美。</p><p class="ql-block"><b>书法风格</b>:松岗的书法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使得这块碑文成为华清池的一道独特风景。</p><p class="ql-block">碑文内容包含“國易史華”等字样,体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痕迹。 </p><p class="ql-block">此碑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现,也是中日友好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唐华清宫</b>,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p><p class="ql-block">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骊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之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华清池,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清宫门外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和舞女们的塑像。造型优美,翩翩起舞,型如飞天。</p> <p class="ql-block">华清宫曾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发生地。</p><p class="ql-block"><b>七夕桥</b>作为华清宫内的一处景点,象征着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寓意着两人爱情的永恒。</p><p class="ql-block"><b>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华清宫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p><p class="ql-block">七夕桥作为浪漫色彩的景点,是游客们喜爱的打卡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爱情的美好寄托。是一处浪漫美丽的桥梁,适合情侣们牵手漫步,欣赏美景,记录甜蜜瞬间。</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黄土高原。</p> <p class="ql-block">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是五代末北宋初的著名道士和道教学者,被誉为“睡仙”。</p><p class="ql-block"><b>生平与成就</b></p><p class="ql-block">陈抟早年研读经史,有济世之志。他在唐长兴年间未能考中进士,随后隐居于武当山九室岩,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与隐士李琪、吕洞宾等为友。</p><p class="ql-block">陈抟在思想上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学说,创立了“先天易学”,并著有《无极图》和《先天图》,这些著作对宋代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b>睡仙之名</b></p><p class="ql-block">陈抟以善睡闻名,常能连续睡眠数月不起,因此被称为“睡仙”。</p><p class="ql-block">他在诗中表达了对睡眠的热爱,如在《对御歌》中写道:“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当惊,臣当其时正酣睡”。</p><p class="ql-block"><b>晚年与去世</b></p><p class="ql-block">陈抟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建议宋太宗“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于民,重赏三军”而受到太宗的宠信。</p><p class="ql-block">他在端拱二年(989年)去世,享年一百一十八岁。</p> <p class="ql-block"><b>仙峪</b>。峪相邻。传说黄初平、黄初起在此牧羊成仙,因此得名,仙峪全长超过50里。</p><p class="ql-block">峪内有多处凿崖路段,需通过栈道凌空而过。仙峪拥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包括车箱潭、华山白羊峰、羊公石室、石羊城等,以及与这些景观相关的神话传说。白缺寺遗址位于白缺寺景区,曾是繁华的寺庙,后在动乱中被毁,现仅存石洞。仙峪河水清澈,是华山的天然浴场。仙峪自然资源丰富,有金、铁、水晶石等矿产,以及灵芝、何首乌等贵重药材。1992年,华山灵芝研究所曾在仙峪发现一只巨型灵芝,现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15日兵马俑。</p><p class="ql-block"><b>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b>是建立在秦陵兵马俑陪葬坑遗址上的大型遗址性专题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b>位置和背景:</b>该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建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遗址上。这些兵马俑坑是在1974年被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的,后经考古勘探和试掘,陆续发现了一、二、 三号兵马俑坑。 </p><p class="ql-block"><b>历史和发展</b>: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始于1975 年,经过艰苦创业,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向社会开放。自开馆以来,已接待了数以千万计的中外游客,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型遗址性博物馆。此外,博物馆还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造,增加了二号坑、三号坑遗址展厅以及铜车马陈列厅等</p><p class="ql-block"><b>主要展示内容</b>:博物馆以一号、三号兵马俑坑遗址、遗物为主体,向观众展示出丰富多彩兵马俑坑发掘现场和坑内出土的高大的秦兵马俑群。同时,展出的还有秦始皇陵封土堆西侧出土的铜车马以及陵园范围内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 这些展品以其生动的形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秦始皇时代的军事、文化和科技水平。</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16日宝鸡<b>法门寺</b>。</p><p class="ql-block">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扶风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距西安市区110公里,西距宝鸡市区90公里。</p><p class="ql-block">寺庙占地面积120亩。</p><p class="ql-block">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1981年,宝塔半壁坍塌,经报请中央政府同意,1987年,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四枚佛指舍利与2499件大唐国宝重现世间;1988年依明塔原样真身宝塔复建落成,法门寺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法门寺分为两部分:唐代风格的旧址建筑群(法门寺院和珍宝馆)与新建文化景区。旧址建筑群包括铜佛殿、大雄宝殿和真身宝塔等建筑,整体采用以塔居中,殿在塔后的“塔庙制”布局设计。新建文化景区内则有法门寺塔、地宫、合十舍利塔以及法门寺博物馆等重要建筑。</p><p class="ql-block">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法门寺的一个景点。</p><p class="ql-block">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属于佛教建筑,功能及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工程总高147米,宽54米(裙房底盘宽253米)。其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气势恢宏,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成为佛指舍利安奉供养和瞻礼中心。</p> <p class="ql-block">宝鸡法门寺<b>地宫</b>,打开了佛教和盛唐王朝的宝藏,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面积仅31.4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法门寺地宫,在清幽灯光照射下,尤显神秘。 法门寺文化景区巨资建设的合十舍利塔,地宫为保全安奉佛指舍利之所在,放大百倍后的地宫,可容纳2000多人在其中活动。室内大厅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2万多人举行活动。</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现代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87年发现的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已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p><p class="ql-block">其出土的两千多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横空出世,大唐盛世气象万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霎时间震惊全世界。</p> <p class="ql-block">陕西西岳庙里的<b>“天下第一碑”</b>是唐玄宗御制的西岳华山铭碑。</p><p class="ql-block"><b>背景与历史</b></p><p class="ql-block">该碑由唐玄宗李隆基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亲自撰写,封华山神为“金天王”并在西岳庙内立碑。</p><p class="ql-block">碑高五丈,宽一丈,厚四尺五寸,是世界上同类石碑中最大的一块。</p><p class="ql-block"><b>破坏与现状</b></p><p class="ql-block">在黄巢起义期间,西岳庙被焚毁,石碑也被烧毁,后因冷热相激碎裂成现在的样子,被称为“五岳石”。</p><p class="ql-block">尽管碑身已被破坏,但碑文内容在文献中仍有记载。</p><p class="ql-block"><b>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该碑不仅是祭祀华山之神的象征,也是陕西现存最大的横碑之一,体现了唐代文化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17日去<b>华山</b>。</p><p class="ql-block">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五岳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介于东经109°57'~110°10'、北纬34°25'~34°36'之间,东临潼关、西至华县、南连秦岭主脉、北临渭河平原,总面积为148.4平方千米,有着“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华山地处秦、晋、豫黄河三角洲交汇处,扼守着西北出入中原的门户,是一座断层山,属于秦岭造山带,由一整块花岗岩石构成,为断壁悬崖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年代可追溯至太古代(约27亿年前),包括东、西、南、北、中五峰以及七十多座峰岭和三条峡谷,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只有长涧、柳叶两条河流,拥有123种珍稀保护动物、6种特有种植物,有着长空栈道、鹞子翻身、千尺幢等景点210余处,可分为华麓、华山峪、华山主峰、黄甫峪、瓮峪和仙峪六个景区。华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华夏”中的“华”字就源于华山,因此此地有着“华夏之根”之称;而在原始社会,华山还是祭祀神山,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帝王在此曾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另外,华山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华山的西玄洞为“第四洞天”,全山共拥有72个半悬空洞、20余座道观,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道教高人,流传着“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道教神话传说,留下了诗歌、碑记等1200余篇,摩岩石刻多达千余处。1982年,华山成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成为“中华十大名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写在华山玉女峰景区的石碑上的文字。石碑上刻有“平人等类,利他",落款为“冯玉祥”。 具体信息如下: </p><p class="ql-block">位置:玉女峰,华山著名的险峰之一。 内容:表达了平等和利他的理念,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p><p class="ql-block">意义:可能是对游客的一种劝诫,提醒人们在游览美景的同时,也要秉持平等、利他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智取华山八勇士塑像。</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荔军分区的刘吉尧率领的侦察小分队,他们在华山东侧黄甫峪成功登顶华山,创造了“神兵飞越天下”的奇迹。</p><p class="ql-block"><b>任务与计划</b></p><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中旬,刘吉尧带领10人的侦察小分队,目的是找到登上华山北峰的道路,以解放华山。</p><p class="ql-block"><b>困难与挑战</b></p><p class="ql-block">小分队在陡峭的山路上遇到独木桥断裂的困境,面临有进无退的危险。</p><p class="ql-block">敌人凭借华山天险疏于防备,小分队决定利用这一弱点进行奇袭。</p><p class="ql-block"><b>执行与成功</b></p><p class="ql-block">小分队成功奇袭北峰,打开了从北峰到山脚的通道。</p><p class="ql-block">山下驻守的两个排迅速增援,最终韩子佩率部投降,任务成功完成。</p><p class="ql-block"><b>后续影响</b></p><p class="ql-block">1994年,智取华山的登山路正式开通,结束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华山景区内建有“智取华山八勇士”纪念群雕,以纪念这一壮举。</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18日到了华山北峰顶。</p> <p class="ql-block">这是华山北峰去<b>玉女峰的链条路段</b>。 </p><p class="ql-block"><b>关键景点</b>:照片展示的是玉女峰上著名的链条路段,以其险峻著称。挑战与美景并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景色特点</b>:玉女峰不仅以其险峻著称,更因四周环绕的绝美景色而闻名遐迩。玉女峰因此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是华山北峰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b>游览体验:</b>众多游客选择攀爬此路段,不仅能挑战自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近距离感受华山的壮丽与险要。</span>还能在登顶后欣赏到绝美的风景,是登山爱好者的首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20日,<b>西安古城</b>。</p><p class="ql-block">西安市是中国西北部的重要城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陕西省的省会和副省级市。</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与气候</b></p><p class="ql-block">西安市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平原,介于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2′~34°45′之间。</p><p class="ql-block">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p><p class="ql-block"><b>历史与文化</b></p><p class="ql-block">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拥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p><p class="ql-block">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b>经济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西安市是国家中心城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2010.76亿元,同比增长5.2%2。</p><p class="ql-block">西安是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并拥有丰富的科研和教育资源。</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p><p class="ql-block">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南广场的<b>玄奘雕像</b>位于大雁塔南广场的中心,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雕像由建筑大师张锦秋创意、著名雕塑家陈启南设计,采用青铜铸造,高度为五米。雕像中的玄奘法师立像,右手执禅杖,左手拿佛珠,形象慈祥中透着睿智和坚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玄奘雕像的背景信息丰富。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他于公元645年从印度取回真经,九死一生,最终完成了伟大的译经事业。玄奘法师的铜像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纪念,也是对佛教文化和丝绸之路精神的致敬。</p><p class="ql-block">大雁塔南广场占地20多亩,除了玄奘雕像外,还有苍松翠柏、水池、小桥流水等园林景观,整个广场庄严而不失秀美。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美丽的自然景色。</p> <p class="ql-block"><b>西安城墙</b>,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城垣建筑。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p><p class="ql-block">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现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名单中唯一的古代城垣建筑。</p><p class="ql-block">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西安城墙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西安钟楼</b>,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之一。</p><p class="ql-block">西安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p><p class="ql-block">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西安鼓楼</b>,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占地面积1998.8平方米,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p><p class="ql-block">西安鼓楼建在方形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钟楼和鼓楼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功能和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功能区别</p><p class="ql-block">钟楼:主要用于报时。钟楼上的大钟会定时敲响,为全城百姓提供准确的时间信息,帮助人们依时作息、安排活动。它是城市时间管理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寄托。1</p><p class="ql-block">鼓楼:主要用于击鼓报时或传递重要信息。鼓楼上的鼓用于报警或传递紧急信息,如外敌入侵或有紧急军情时,鼓声可以迅速传遍全城,告知军民做好防御准备。它在古代城市军事防御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区别</p><p class="ql-block">钟楼:通常高大挺拔,设计精美,屋面覆以深绿色琉璃瓦,檐下悬挂大钟,装饰精美,色彩绚丽,多为传统的和祥图案,如龙凤呈祥、云纹等,展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1</p><p class="ql-block">鼓楼:建筑风格更为稳重坚固,屋面铺灰黑色筒瓦,南、北檐下悬挂巨鼓,鼓面上绘有军事元素的图案,斗拱、梁枋等部位的雕刻工艺精湛,彰显出古朴大气的风格。</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钟楼和鼓楼不仅是报时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古代社会有序的生活节奏和军事防御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报时和报警的原始功能已消失,但它们依然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p> <p class="ql-block">13年4月25日<b>崇州</b>。</p> <p class="ql-block">崇州的雕塑让人想起了童年。</p> <p class="ql-block"><b>青城山大门</b>。</p><p class="ql-block">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的主体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真龙门派圣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p><p class="ql-block">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千米,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千米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30日至4月30日,景区推出“你消费,我免费,这个四月青城山—都江堰任你游”活动,凡是在都江堰市消费的游客,就有机会享受免费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大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16日游石宝寨。</p><p class="ql-block">石宝寨是位于重庆市忠县境内长江北岸边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评为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美国探索频道中国七大奇观之一以及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b>历史渊源</b></p><p class="ql-block">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其峰顶的天子殿由忠州知州尹喻创建,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多次维修,最近一次重修为清咸丰八年。寨楼则始建于乾隆初年,嘉庆二十四年贡生邓洪愿等曾对其重修.</p><p class="ql-block"><b>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全寨分为山下9层和山上3层,从远处眺望,12层楼重檐高耸,浑然一体,宏伟壮观,通高56米,是我国现存体积最大、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寨楼倚玉印山而建,飞檐展翼,极为壮观,构思奇妙,工艺独特,没有一颗钉子却能屹立数百年。古寨门形如牌楼,砖石结构,歇山翘角瓦顶,门额横书“梯云直上”四字,竖写“小蓬莱”.</p><p class="ql-block"><b>文化内涵</b></p><p class="ql-block">寨内文化底蕴深厚,每层石壁上均有题咏,还有三组雕塑群像,分别展现了巴蔓子刎首保城、张飞义释严颜、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事。寨顶的天子殿内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塑像,气势恢宏,正殿迎门墙壁上有女娲补天的巨大壁画,画面下方的遗石形状似石宝寨,后殿还有“流米洞”等有趣的景点.</p><p class="ql-block"><b>自然景观</b></p><p class="ql-block">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是临江的陡壁孤峰,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五彩石,形如玉印。站在寨顶凭栏远眺,滚滚长江、碧空帆影等无限景色尽收眼底,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的从高处拍的石宝寨。</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17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乘坐长航江山7号船</span>游三峡。</p> <p class="ql-block">三峡石壁上的栈道。</p> <p class="ql-block"><b>三峡大坝截流园</b>是一个以三峡工程截流为主题的水利工程主题公园,位于三峡大坝右岸下游800米处,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与交通</b></p><p class="ql-block">截流园位于三峡大坝的右岸下游,游客可以从三峡大坝游客中心乘坐观光车,经过西陵长江大桥抵达。</p><p class="ql-block"><b>园区布局与特色</b></p><p class="ql-block">园区分为入口区、演艺眺望区、遗址展示区和游乐休憩区,包含截流记事墙、演艺广场、亲水平台、幻影成像、大型机械展示场等景观。</p><p class="ql-block">园区通过工程遗址展示、场景演出和幻影成像等技术,全面展示长江截流的壮美场景,揭示其伟大意义和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b>历史与文化</b></p><p class="ql-block">长江截流是三峡工程建设中最具挑战的部分,截流纪念园通过保留原址上的工程堆料和物件,如隔墙和四面体,生动再现了截流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园区内的火种采集仪式和幻影成像等景观,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大坝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三峡大坝,国风之美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站在三峡截流纪念园的观景台上,目睹大坝与长江的交汇,山、水、坝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客船过三峡大坝。</p> <p class="ql-block">游小三峡。</p> <p class="ql-block">长江上还有小小三峡。</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18日坛子岭景区。</p><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是三峡坝区最早开发的景区,坛子岭因其山体形状酷似四川人做泡菜的坛子倒扣在山顶上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点,海拔262.48米。1997年以来,湖北省宜昌市陆续加大对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的资金投入,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风景区。</p><p class="ql-block">坛子岭景区是三峡工地的制高点,是观赏三峡工程全景的最佳位置。景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整个景区包括观景台、浮雕群、钢铁大书、亿年江石模型室和绿化带等,综合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三峡文化,表达了人水合一、化水为利、人定胜天的鲜明主题。</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19日游毛主席故居。</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19日游刘少奇故居。</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文物馆位于花明楼刘少奇故里景区内</p><p class="ql-block">花明楼景区刘少奇故里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里地处湖南省会长沙市湘江以西,与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故居相距约30公里,形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伟人故里文化生态旅游金三角,已成为湖南省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之一。刘少奇故里景区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景点包括刘少奇故里门楼广场、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同志文物馆、炭子冲民俗文化村、刘少奇同志故居、生态文化公园花明园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20日黄陂人逛黄陂街。</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20日<b>黄鹤楼</b>。</p><p class="ql-block">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p><p class="ql-block">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p><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p><p class="ql-block">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p><p class="ql-block">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和建设部公布为国家重点公园。</p> <p class="ql-block"><b>黄鹤楼的龟蛇鹤的来历</b></p><p class="ql-block">黄鹤楼前的龟蛇鹤铜雕的来历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感动了天庭,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治水。为了镇住江患,龟蛇二将化为两座大山,形成了“龟蛇锁大江”的壮观景象,从此水患平息,人民安居乐业。两只仙鹤被这一景象所感动,脱胎下凡,变成了黄鹤楼。</p><p class="ql-block">这个传说不仅赋予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的形象,象征着长寿、健康和吉祥,反映了楚人自古以来的浪漫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此外,黄鹤楼前的龟蛇鹤铜雕由刘政德和李政文创作于1982年,并于1985年4月落成。铜雕生动地展现了龟、蛇、鹤的形象,细节精致,成为黄鹤楼前的一道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在黄鹤楼上看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22日<b>黄山</b>。</p><p class="ql-block">黄山,古称黟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北部,地跨歙县、休宁县、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东起黄狮岭,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地跨东经118°01′至118°17′、北纬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历史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著称于世,有“天下第一奇山”“天开图画”“松海云川”之称。</p><p class="ql-block">黄山境内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黄山境内有大量的文化遗存,如古蹬道、古楹联、古桥、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现存摩崖石刻300余处,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黄山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4.7%,植被覆盖率达93.6%,已知脊椎动物达300余种,鸟类170余种;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名。</p><p class="ql-block">1982年,黄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1985年,黄山风景区被中国旅游报公布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p><p class="ql-block">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04年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13年10月23日<b>南京中山陵</b>。</p><p class="ql-block">中山陵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中茅峰南麓。陵园总面积约31平方千米,始建于1926年,并于1933年竣工。中山陵是一个大型纪念性建筑群体,坐北朝南,面朝平川,背靠青山,建筑群沿一条中轴线分布,主要建筑包括博爱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整体呈“自由钟”形。</p><p class="ql-block">中山陵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陵园内的主要建筑均用白色花岗岩和钢筋水泥构筑,覆以蓝色玻璃瓦,显得庄重而典雅。此外,中山陵附近还有音乐台、光华亭、仰止亭等多处纪念性建筑,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p> <p class="ql-block"><b>玄武湖</b>,又称后湖、北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2.0千米62,湖面面积3.78平方千米,库容约550万立方米。</p><p class="ql-block">玄武湖为浅水湖泊,为长江古秦淮河道遗留下来的一部分56。玄武湖是南京城市水系的“心脏”,属金川河水系,玄武湖的湖水主要靠钟山(紫金山)北麓雨水供给。玄武湖通过金川河、珍珠河、秦淮河与长江相连,担负着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p><p class="ql-block">玄武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历史上的古玄武湖周边是当时南京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存有北阴阳营、锁金村、安怀村等古文化遗址。</p><p class="ql-block">玄武湖也是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湖泊和操练水军的演兵场、明代时期保存黄册的国家档案馆所在地。故玄武湖有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等美誉,更被誉为“金陵明珠”。</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正式作为公园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2005年2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国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国家重点公园。</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b>南京夫子庙</b>,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际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夫子庙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移东晋学宫于秦淮河北,并在学宫之前建庙祭奉孔夫子;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绍兴九年(1139年)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改为国子学,后改为应天府学;清初原府学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4年后陆续修葺复建,1991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p> <p class="ql-block"><b>南京总统府</b>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p><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p><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建筑群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分三个区域:中区主要有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有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孙中山起居室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有行政院、陶林二公祠、马厩和东花园等。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太平天国、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p><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总统府内“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单位1;1998年,辟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2001年,总统府内“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及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遗存”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004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13年11月,我们和罗志清两口到海南琼海避寒,这是我第一次到海南。</p><p class="ql-block">海南确实暖和,一昆还到我们住的小区“瑞海水城”的游泳池游泳。</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住的小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琼海市街上的<b>红色娘子军雕像</b>是为了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而建立的12。</p><p class="ql-block"><b>雕像的背景</b>:这座雕像位于琼海市嘉积镇的街心公园,由花岗石雕刻而成,高度为3.7米,连同底座总高6.8米,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b>雕像的意义</b>:雕像生动地展现了红军女战士们脚穿草鞋、肩背竹笠的英姿,象征着她们英勇无畏的精神。这座雕像不仅是琼海市的标志性艺术作品,也是海南公共艺术的代表,见证了琼海市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13年12月2日。</p><p class="ql-block"><b>玉带滩</b>是万泉河、九曲江和龙滚河的入海口。玉带滩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是一处自然形成的狭长沙滩半岛,也被称为金沙滩,长约8.5公里。外侧毗邻浩瀚的南海,内侧则是万泉河、九曲江和龙滚河交汇处,形成了独特的海河交汇景观,这种地形地貌在亚洲地区极为罕见。</p><p class="ql-block">玉带滩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被认定为“分隔海、河最窄的沙滩半岛”,并获得了“吉尼斯之最”的称号。周边环境保持了原始生态状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此外,玉带滩上生活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玳瑁,增加了其生态价值。</p> <p class="ql-block">13年12月2日。</p><p class="ql-block"><b>东山岭</b>位于海南万宁市,被誉为“海南第一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b></p><p class="ql-block">东山岭位于万宁市东2公里处,海拔184米,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这里以奇石著称,尤其是著名的风动石,重达百余吨,能在海风的吹拂下产生晃动。</p><p class="ql-block">东山岭的自然景观壮丽,拥有大小石景一百多处,每个石景都充满神奇和神秘感。</p><p class="ql-block"><b>历史文化与旅游价值</b></p><p class="ql-block">东山岭曾与五公祠、鹿回头、天涯海角等景点齐名,是国家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岭上有许多古迹和庙宇,如潮音寺,是省重点保护文物,吸引了众多游客13。</p><p class="ql-block">东山岭的文化旅游区由“东山八景”组成,包括摩崖石刻和书法文化等,进一步提升了其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旅游活动与体验</p><p class="ql-block">登上山顶后,可以远眺大海和万宁市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13年12月3日,我和一昆去坐了潜水艇。潜到海面下20---30米的地方,体验了一下是什么景色。</p> <p class="ql-block">这是潜水员在喂鱼。</p> <p class="ql-block">海面下看见的海水是混沌的。</p> <p class="ql-block"><b>亚龙湾</b>,又名琊琅湾、牙龙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约25千米处,海湾经纬度位置为北纬18°12’9”,东经109°41’3",是海南最南端的一个半月形海湾。海岸线长10.2千米,面积66平方千米。它是中国唯一具有热带风情的国家级热带滨海旅游度假区,享有“天下第一湾"之美誉。</p><p class="ql-block">亚龙湾在史前已有人类活动,清代成为一处中外船只泊岸取水的地方。11992年,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亚龙湾三面为陆地所环抱,仅东南面与南海相通。地形可分为山地、腹地、海滩、岛屿四种,最高峰红霞岭海拔为450米。海湾沙滩沙质绵软细腻,海水能见度7至9米。</p><p class="ql-block">这里属低纬度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全年长夏无冬,春秋季不明显,冬季海水最低温度22°C,适宜四季游泳和开展各类海上运动。</p><p class="ql-block">亚龙湾植被类型为热带常绿雨林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共有植物133科1500多种,包括珍稀树种“红树林”“龙血树”。</p><p class="ql-block">有哺乳类动物30余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60余种,鸟种100余种,蝴蝶20多种。</p><p class="ql-block">亚龙湾包含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和亚龙湾人间天堂鸟巢度假村等景区。</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中心广场、贝壳馆、蝴蝶谷等。2001年,亚龙湾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05年,亚龙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海岸”并被列入中国最美海岸的首位。</p><p class="ql-block">2008年,亚龙湾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保护海洋与海岸带国际合作组织COBSEA授予“东亚海协作体清洁海滩奖”。</p><p class="ql-block">“三亚归来不看海,除却亚龙不是湾”这是游人对亚龙湾的由衷赞誉。</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亚龙湾龙的主体雕塑,是海滩的标志性景观。 </p><p class="ql-block">亚龙湾以其美丽的海滩和清澈的海水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p> <p class="ql-block">13年12月4日,南山文化旅游公园。</p><p class="ql-block">海南的<b>观音像</b>就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内。</p><p class="ql-block">该观音像又称三亚南海观音或南山海上观音,是建在海上金刚洲上的一座巨大观音雕像,高达10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衣观音造像之一。观音像通过普济桥与陆地相连,桥长280米,观音广场及广场两侧主题公园面积达6万平方米,共同组成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观音净苑”景区。这座观音像不仅是三亚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祈福。</p> <p class="ql-block">13年12月4日,天涯地角游览区。</p><p class="ql-block"><b>天涯海角</b>游览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马岭山麓,距离三亚市区约26千米,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著名景区。</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b></p><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西南方向,地处三亚湾和红塘湾之间的夹角上,背靠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p><p class="ql-block">景区内青山如黛,海水澄碧,烟波浩瀚,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水天一色,景色迷人。</p><p class="ql-block"><b>历史文化背景</b></p><p class="ql-block">天涯海角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当时负责清初测绘《皇舆全览图》的钦差大臣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石刻,为清版图的“南交”所在。</p><p class="ql-block">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此海滨巨石题刻“天涯”二字。抗战期间,琼崖守备司令在相邻巨石之上题写“海角”二字,使这个地方的名字更加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后来,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也在此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进一步提升了该地的知名度。</p><p class="ql-block">这里有著名的<b>天涯石与海角石:</b>这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和“海角”二字,是天涯海角的标志性景点,寓意着爱情的忠贞不渝和相伴到老的决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南天一柱</b>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是一尊高大奇石,又名“财富石”,有着古老而悠久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游览区,是一块高约7米的花岗岩石柱,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b>地理位置与形成</b></p><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位于三亚市的西南方向,距离市区约20公里。它是由地壳运动和海水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海蚀柱,属于海蚀地貌。</p><p class="ql-block"><b>历史与文化背景</b></p><p class="ql-block">南天一柱象征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凌云壮志。其名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即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柱折断,而南天一柱象征着那折断的天柱。</p><p class="ql-block">正面看像一艘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第四版2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就是这里的“南天一柱”。</p> <p class="ql-block"><b>日月石与爱情石</b>:这些景点沿海岸分布,寓意着爱情的美好和永恒,吸引了许多情侣和新人来此拍摄婚婚纱照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