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初二乡村风情:走亲戚绘就的春节画卷

雁南飞

<p class="ql-block">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春节走亲戚的习俗如同一股温暖的风,吹拂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田。它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的传承,更是亲情的纽带,连接着每一个家庭,每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不出门,大年初二人成群。意思是说,大年初一最好待在家里,不要串门走亲戚,初二才是走亲戚的最佳时刻。至于大年初一不走亲戚的原因,至今无法考证,主要源于深厚的传统习俗和观念。</p> <p class="ql-block">初一这天,人们通常会在家中举行祭祀和祈福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并祈求新年的平安与幸福。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外出走动可能会冲撞神灵,从而带来不吉利的后果。这样的观念既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之心,更能看出人们对家庭团聚的重视。因此,自然而然,初二就被视为适宜走访亲戚的良辰吉日。</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初二上午,乡间的小路上都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到处都充斥着走亲戚的人流。一辆辆汽车穿梭在田野与村庄之间,如同一条条流动的彩带,将祝福与温暖传递给每一个角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浓浓的亲情与友情所填满。</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日子里,对于走亲戚,特别是去外婆家走亲戚,我总是充满了期待。一到过年心里就会发痒,盼着这一天能尽快到来。不仅在于在外婆家能够饱餐各种美食,还能收到姥姥、舅舅发给的红包,虽然只有几毛钱,但对于我,却是一笔最大的财富。每次收到压岁钱,我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红包,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仿佛被爱的阳光轻轻照耀。我会像珍藏一件稀世珍宝一样,将它轻轻包好,藏在一个只属于我的小天地里,那里藏着我对外婆家的深深眷恋与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靠人力拉动的地排车是走亲戚的主要交通工具,满载着孩子和礼品的地排车,在人力驱动下,在乡间坑坑洼洼的小路上,吱吱呀呀缓缓前行,是儿时过年走亲戚最常见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拉着地排车走亲戚,碰到晴天,路上好走些,似乎问题不大,如果碰伤雨雪天气,或者残雪未完全融化,满是泥泞的路况,拉起车来便会费力不少。虽然有点累,但拉车人脸上却总是洋溢着过年特有的喜悦,孩子们则手拿糖葫芦,坐在被棉被严密包过的车上细细品味。一家人有说有笑,欢声笑语洒满了整个路途,完全看不到贫困生活的重压以及漫长严寒冬日的难耐。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带着微薄的礼品走亲访友,已经是他们内心最大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则是骑着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礼品,我坐在自行车大梁之上,妈妈则揽着哥哥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辆自行车不仅要带着礼品,还要承载四个人的重量,即便是现在,也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当年我一直把父亲视为无所不能的“超人”。因为稀有,骑着自行车走亲戚,自然也是别具一格,为当年贫寒的农村增添了几分不一样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飞驰,风在耳边呼啸而过。我看着父亲坚实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时候,骑着自行车走在路上,总会有人投来赞许的目光,停下来的时候,也会有不少人会围过来观看、询问。那时的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时尚和地位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到了目的地,亲戚们总是热情地迎接我们。先要给供奉的先人们,给堂前的“主”磕头作揖,接着便是给姥姥、舅舅、舅妈磕头,然后,还要由表哥领着,到外婆的近亲家里去一一磕头。这些礼节结束以后,一家人才能团团落座,共享春节甜美的时光。而这,才是我最为期盼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每到这时候,表哥们总是端上热腾腾的茶水,摆上自家做的点心和各种菜肴。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讲述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在大人们喝酒畅谈之际,我则近乎贪婪地狂食着每一道菜肴,直到肚子胀满,实在吃不下才善罢甘休。在物质贫乏的时节,能够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就是心目中最大的满足。那时的快乐如此简单,一份点心、一句问候,一道美食,都能让人心生暖意。</p> <p class="ql-block">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与时代的飞速前行,小汽车也开始进入农村寻常百姓之家,为我们的生活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在农村那一条条宽敞笔直的柏油马路上,小汽车欢快地穿梭其间,车内流淌着的是温暖如春的空气,它轻轻拂去了窗外凛冽的寒冬,让人的心也随之变得柔软而温馨。</p> <p class="ql-block">车载的收音机里,一首首流行歌曲悠扬响起,它们如同精灵般跳跃在空气中,为我们走亲戚的旅程增添了几分欢快与惬意。我们围坐在车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聊着新年的计划与憧憬,那些话语如同璀璨的星辰,在车内熠熠生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普及到了千家万户。虽然人们可以通过视频通话、微信红包等方式向远方的亲人表达新年的祝福,但走亲戚这一传统习俗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初二这天,你来我往,串门走亲戚的车流人流,自然而然,又汇成了春节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走亲戚,不仅是一种习俗的传承,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传递。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也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宁静和安详。在这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珍惜这份传统习俗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光吧!</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杨一涛,男,山东郓城人,眼科学博士,农工党党员,菏泽市人大代表,主任医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眼科访问学者,中国第二批援汤加医疗队优秀队员,业余作家,曾在不同媒体等发表诗歌、散文多篇。本篇为本人原创作品,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