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乙已大年初一,和往年一样,我是在南浔古镇过春节,走出疫情二年来,特别是去年12月26日高铁通车后,古镇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热闹场面,过年,就是那般热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浔二字,从远古的南宋走来,乃南林、浔溪之合称,故这名字听起来便带着几分古旧的气息,仿佛是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我一如往常留在这片土地,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今日的人们所走的南西街、南东街,不知前人是否也曾在这古镇的石板路上留下过深深的脚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镇的清晨,冬气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春天到来的清香味道,又仿佛是岁月的气息。老街两旁的房屋,大多是青砖黛瓦,墙壁看上去显得有些沧桑。偶尔有几声摇橹船的划水声,打破了这清晨的宁静,却也增添了几分生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漫步在南西街的石板路上,脚下的石板有的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如镜,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历史的脉搏上。街道两旁的小店,今天是个收获的好日子,家家摆摊在门外,围炉煮茶,游客小凳子坐着、聊着、也看着市河的风景,我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是少了那份儿时的记忆,少了那份八十年代的人间烟火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镇的中心,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叫泰安桥,原名明月桥,它的对面也有一座桥,叫清风桥,清风对明月,然而清人入关以后,不兴“明”字,国泰民安,改为泰安桥了,桥下的浔溪水静静地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站在桥上,望着市河里那一条条的游船,心中不禁感慨万千。这古镇,当年可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一直静静地守候着那份古老与宁静,曾被戏称第二大隐秘旅游地,为此我曾写过一篇《笑到最后的一定是南浔》的文章,把她与乌镇作了一番比较。今日之盛景,印证了我的预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走过石桥,便是一片古老的民居。这些房屋大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建筑,雕梁画栋,显得格外精致。你可以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屋内的陈设依旧保持着旧时的模样,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午后的古镇,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老街上,给这古老的街道增添了几分暖意。人们纷纷在围炉煮茶,坐在河埠边,静静地品着茶香。茶馆内,游客的脸上洋溢着欣赏美丽繁华新江南的满足和笑容,仿佛这世间的一切纷扰都没有了,我望着他们,心中不禁有些感慨,如有疫情,又会是怎样一般光景。如今,一切烟消云散,一切又重新来到人间,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简单、宁静而又满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浔,只要你来过,一定还想再来,一定会在你心中种下留恋的种子,这古镇,有时候真的仿佛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人间角落,大体完好保留,一直静静地守候着那份古老、质朴与宁静。如果你是远方的游客,你一定会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再次感受那份古老与宁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