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读报:DeepSeek彼岸霸屏

陈振平

<p class="ql-block">  昨天英国《卫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惊呼:“中国公司智能机器人亮相,引发美国科技股震荡”。</p> <p class="ql-block">  同一天《卫报》美国版报道力度加码,通栏大照片展示DeepSeek的logo,而且它还在向读者“打招呼”:需要我帮忙吗?整个头版只有这一篇报道,纯粹的“霸屏”。</p> <p class="ql-block">  英国老牌大报《泰晤士报》昨天也在头版头条作出反应:“中国便宜的聊天机器人抹掉硅谷千亿股价”。</p> <p class="ql-block">  昨天《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大标题说:“DeepSeek反转了人工智能的剧本”,副题则点破关键:“中国黑马的出现威胁市场宠儿和高科技股”,体现了强烈的市场意识。</p> <p class="ql-block">  《华盛顿时报》在头版中部报道此事:“中国便宜的DeepSeek模型吓坏投资者,股市跳水”。市场意识伴随着危机意识。</p> <p class="ql-block">  美国加州圣何塞——硅谷所在地的《信使新闻报》把这条新闻放在头版右下角,好像是不敢太声张又不能不声张:“中国公司撼动人工智能行业,英伟达乱了方寸”。这显示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p> <p class="ql-block">  美国出版的《世界日报》在头版头条强势渲染。一幅DeepSeek和英伟达的合成图显示二者的较量。如果把背景换成英伟达,把前景黑色手机页面换成DeepSeek,也许能更准确地表达后者作为挑战者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美国通俗小报《纽约邮报》昨天被这样一幅题图画霸屏:“红色警报:中国人工智能‘斯普特尼克时刻’引发恐慌,美国在落后,股市在狂泄”。</p><p class="ql-block"> 所谓“斯普特尼克时刻(Sputnik moment)”是指1957年苏联抢在美国之前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令美国产生恐慌。这个头版呈现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p> <p class="ql-block">  《华盛顿邮报》虽然没有把这条新闻放在头条,但标题同样显示出忧患意识:“中国app挑战美国人工智能霸主地位”,文中特别引述特朗普的话:DeepSeek应该“为我们的行业敲响警钟,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在竞争中取胜”——这就上升到政治意识了。</p> <p class="ql-block">  新加坡《联合早报》在头版导读中醒目地呈现这一条新闻。</p> <p class="ql-block">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头版也作了报道。</p><p class="ql-block"> 彼岸报纸的市场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政治意识令老夫颇为感慨。</p> <p class="ql-block">  在此岸,昨天社交媒体围绕这个话题的互动也是很热闹的。这个截屏显示,几位年已七旬的老记者在朋友圈里跃跃欲试。今天,网上流传着更多由网友命题让DeepSeek写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翻阅几家大报,在28日《解放日报》第二版底部读到这篇关于Deepseek的报道。该报的新闻敏感值得称道。</p><p class="ql-block"> 从标题看,比较低调,尤其是DeepSeek字样只是出现在肩题里,没有上大标题;大标题用“中国的ChatGPT”指代DeepSeek,可能是出于谨慎,也可能是因为ChatGPT的知名度大大超过DeepSeek,所以运用新闻写作中的“接近性”概念,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如果是后者的话,可见DeepSeek的成长速度确实不同寻常。</p><p class="ql-block"> 也许确实没有意识到DeepSeek昨天爆出的新闻之影响力,也许是有意识地保持谨慎,在其他大报上,我没找到相关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  昨天央视的春晚有一个多台机器人与人共舞的节目,好像能与上述那条新闻形成呼应。今天各报评论春晚的报道中有所提及,但笔墨不多,与其他节目的报道平分秋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春节,各报都是浓浓的年味,没有再提DeepSeek,也许是因为我没有deepseek(深度搜索)。</p><p class="ql-block"> DeepSeek的老家是浙江。我特地读了那里的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很有气魄。那是新华社的统发稿、原标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