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旧梦与新光交织的时光步道。 散文 母焕胜 在上海这座充满故事的城市里,愚园路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起了往昔的旧梦与当下的新光。一个闲适的周末,我怀揣着对未知的期待,踏上了这条充满魅力的徒步之旅。 愚园路,上海市西区一条马路。这条马路并不宽阔,但却也不短,从最东端的静安寺一直延伸到最西端的中山公园附近。愚园路(Yuyuan Lu) 在市区西部,跨静安、长宁两区。东起常德路,西至长宁路。长2775米,宽15.0~18.1米,车行道宽9.9~11.0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工部局越界填浜筑路,以当时著名园林“愚园”命名。沿路多公寓和新式里弄住宅、商店,有环球世界大厦、百乐门影剧院。此路1376弄(享昌里)34号为《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 蜡梅 踏入愚园路,那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独特的氛围,它既有老上海的烟火气,又融入了现代都市的时尚感。街道两旁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相互交织,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星星点点的亮斑,仿佛是岁月遗落的碎金。 均为原像素 兆丰大厦 沿着愚园路缓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风格各异的老建筑。这些建筑像是历史的守望者,静静伫立在路旁,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有的是欧式风格的花园洋房,精致的雕花阳台、气派的廊柱,无不彰显着曾经的奢华与优雅;有的则是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里弄,黑漆大门、铜质门环,仿佛轻轻一叩,就能唤醒沉睡在时光深处的故事。我轻轻抚摸着石库门的墙壁,那粗糙的质感,仿佛在诉说着往昔弄堂里的家长里短、邻里间的欢声笑语。 在愚园路 1136 弄,有一座被誉为“海上小白宫”的严家花园。这座花园洋房的建筑风格独特,白色的外墙、精美的雕塑,宛如一座梦幻的宫殿。走进花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纸醉金迷的旧上海。想象着曾经在这里举办的舞会,名媛绅士们身着华服,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那是怎样一番繁华景象。 门钉 愚园路不仅有令人沉醉的历史建筑,还有着充满文艺气息的小店。走着走着,一家小小的书店吸引了我的目光。这家书店隐匿在街边,门口摆放着几盆绿植,显得格外清新雅致。走进书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墨香。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经典文学到小众诗集,应有尽有。我随意抽出一本,坐在窗边的角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只剩下我与书中的文字静静对话。 离开书店,继续前行,又遇见了一家家风格迥异的咖啡店、甜品店和手工艺品店。这些小店各具特色,每一家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宝藏世界。在一家咖啡店里,点上一杯拿铁,坐在窗边,看着窗外行人来来往往。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与街道上的喧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交响曲。 除了建筑和小店,愚园路还承载着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这里曾是许多文人墨客、革命家的聚居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思想的火花和奋斗的印记。比如,瞿秋白曾在愚园路的一幢房子里居住过,他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走在愚园路上,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先辈们匆匆的身影,感受到他们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随着脚步的移动,愚园路的现代气息也越发浓郁。道路两旁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视觉冲击。一些时尚的艺术展览、创意市集在这里举办,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愚园路上,给这条街道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此时的愚园路,又呈现出一番别样的美景。老建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古朴庄重;小店门口的灯光渐渐亮起,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行人的脸上也都被染成了金黄色,他们或是三两成群,或是独自漫步,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 结束了这一天的愚园路徒步之旅,我的心中满是感慨。这条街道,它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道路,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一幅多彩的城市画卷。它见证了上海的过去,也承载着上海的现在与未来。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领略到了现代都市的活力。愚园路,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每一次的探寻都能带给我新的惊喜和感动。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愚园路都将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品味,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永不褪色的记忆。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