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佛教、道教、儒教是流传于我国的三大教之一,三大教中,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最为久远同时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要了解佛教是怎样流入我国的,首先了解佛教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资料记载,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当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农奴社会。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迦毗罗卫,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他在青少年时,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他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逝世。</p><p class="ql-block"> 佛学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学的思想精髓是无缘大慈,通体大悲,既出世,也入世,入世,为了挽救众生,出世,教一切众生,认识生命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p><p class="ql-block"> 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在汉代被视为神仙方术的一种。至南北朝时传播于全国,出现了很多学派。隋唐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宗派。我国4大名著《西逰记》里的唐玄奘就是佛教传入我国的佛教类创作。</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深对佛教起源及流传的了解,我从网络上下载了连环画佛主释加牟尼和我国玄奘的成长过程,编辑制作成美篇,供各位欣赏。</p><p class="ql-block"> ——编者</p> <p class="ql-block"> 1.摩耶夫人四十岁的时候,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里,朦胧的睡梦之中,忽然见到有一位长得堂堂一表的人物,乘坐一头自色大象,从虚空中慢慢走来,当走近夫人的时候,就从她的右肋进入了腹中。</p> <p class="ql-block"> 2、在蓝昆尼花园,在一棵正长得蓊郁葱茏的无忧树下,佛陀诞生了。这时,太阳分外光明,万花绽放,百马歌唱。这一切都是在庆贺佛陀诞生于人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悉达多走进园林,许多被国王选派来的宫女都出来迎接。她们竞向太子献媚,极尽妖艳之姿,想要博得太子的欢心。但太子的心,好象一朵清净的白莲华,虽然有很多的污泥,怎样也不能染污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太子恳求父王允许他出家,以求得真正的解脱之道。人,像天上静静满轮的明月;马,像上空迅速飘浮的自云;奔驰如流星一般,东方还未白,己经行程数十里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太子拔出配在车匿身上的宝剑,把自己头上的头发切断下来,穿上华丽的王服在途中换来的袈裟,安慰悲痛着的车匿,随后掉头转身,安详的向苦行林跋伽仙人的山窟中走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众多的苦行者,围绕在太子的身旁,听到太子有那么高深远大的理想,对太子恭敬的心更加增强。他在苦行林住了一宿,第二天就和那些苦行者一一辞行,去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痛苦、出离三界的大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魔王发动魔军,放出种种怪物,起火出风,响雷下雨,用所有的方法想打退太子的道心;太子坐在金刚座上毫不动摇,面上没有忧惧之相,他看这些魔军,如同一群孩童游戏一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一切众生和诸法都是由因缘而生,佛陀终于从千辛万苦中证得这甚深微妙的真理。一群天神来祝贺佛陀获得正觉的解脱。希望佛陀,伸出慈悲的手,垂无缘的大悲,永作这世间上的救世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佛说:灯,不是因为有黑暗而才发亮的,驱除黑暗乃是灯自然的性质,我已经是成就佛陀大道的人,我对这个世间本一无所求,我所以燃起正觉智能的光明,乃是顺乎自然而来破除众生愚痴的黑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佛说:忘了我而只为一切众生,再忘了我及一切众生而进入不动心的领域,把心扩大与宇宙一体时,那就是(我)进入涅盘之时,这才是人间本来的实相……,一切听众,听后无上喜悦,皈依了佛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修学真正的大道,出家与在家都没有分别。修行学道是不分什么人的,做王的人,一样的可以修行。”佛陀的法语,每一句都使波斯匿王听了非常信服。波斯匿王皈依佛陀做了得力的弟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佛陀在故乡迦毘罗卫国,随缘方便的说几次佛法,这些菩提种子,逐渐的在人内心中发芽,跟随净饭大王左右的人,以及释迦族中佛陀的王弟等,纷纷披剃出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3.佛陀离开祖国以后,到处宣扬得救的圣音。数年以后,佛陀得悉父王的病讯,马上就带领难陀、阿难、罗侯罗等诸弟子赶奔迦毘罗卫国而来。以佛陀的威德,净饭大王也能少分的进入到涅盘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五百女人出家不久,耶输陀罗加入其的比丘尼教团中出家了。耶输陀罗出家,佛陀像把心上的一个很重的包袱放下一般。佛陀不是不知道人情的人,而是知道得过多人情的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5.戒,维系了僧团的清净,各人遵照戒律而行,过法制的生活,僧团就是自治民主的象征,佛陀又规定每半月布萨诵戒一次,集合说戒,使诸比丘都能在清净戒法之中长养善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玄 奘 取 经</b></p> <p class="ql-block"> 1.唐朝的时候,佛教早已传入中国。有一个叫陈袆的男孩,由于父母死得早, 他十一岁时就随哥哥来到寺院里学习佛法。 两年后,这个男孩正式出家做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跟着好几位名师学习了很多佛法学说,进步很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 当时的佛法都是从天竺传来的,翻译过来的内容很不完善,南方和北方的学派对一些经文的解说也不一样。所以,玄奘学到的东西越多,内心越感到困惑。玄奘心想,天竺是佛学的发源地,我要是直接去天竺学习,那该有多好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 当时,唐朝官府是不允许人们随便出境的,天竺路途遥远,如果去也只能靠步行,想到达那里可真比登天还难。但是,玄奘求学心切,顾不了这么多。贞观元年(627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背上行囊,头也不回地踏上了西行取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 玄奘一路向西,风餐露宿。他小心翼翼地越过一个又一个边防关卡,终于来到了玉门关。关外还有五座堡垒,个个守卫森严,堡垒之间全是沙漠。为了取水,玄奘只好冒险来到一座堡垒旁边, 只听“嗖”的一声,一支冷箭从玄奘的耳边飞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 玄奘连忙大呼“不要放箭,我只是个和尚!”守卫堡垒的士兵把玄奘抓了去,交给大官。幸运的是,这位大官也信佛,他问玄奘:“你怎么一个人跑到玉门关来了?”玄奘如实答道:“我要去西天取经!”这位大官对玄奘非常敬佩,放走了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 远离大唐国土,前方等待玄奘的,依然是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漠。玄奘心想:路途再难,我也决不回头。他走啊走啊,饿了,就啃一口馍馍;渴了,就喝两口冷水。累得昏倒了,醒来继续走。就这样,他走了十万多里,终于来到了迦湿弥罗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 这里有很多小国,到处寺院林立。玄奘一边游历,一边学习,踏遍了十几个国家。三十一岁那年,玄奘终于来到了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在这里,玄奘更加如饥似渴地钻研各种梵文经典和佛法。天竺的高僧都非常敬佩他,毫无保留地教授他各种知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 玄奘在天竺学习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学问精深,很多高僧都无法和他相比。有一次,在印度的曲女城举行了一次论法大会,玄奘在这里足足等了十八天,也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和他辩论。玄奘不战而胜,名声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天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 玄奘精心收集整理了《大般若经》《心经》《瑜伽师地论》等六百多部佛经。玄奘心想:我学业已成,该回国了,东土的人民还在等着我解答困惑呢!于是,玄奘不顾天竺的盛情挽留,带着这些珍贵的佛经和自己的满腹学识,毅然踏上了归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0. 这时的玄奘已经是非常出名的高僧了,唐太宗听说玄奘回来了,在长安热情地接待了他。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带领弟子们翻译了上千卷的经文,还把自己游历的上百个国家及地区的各种见闻告诉大家,整理成非常著名的《大唐西域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1. 玄奘的取经之路太艰险了,西域的风土人情又那么与众不同,民间流传出很多关于这位唐朝和尚西行的故事和传说。后来,明朝的小说家吴承恩就根据这些故事创作了家喻户晓的《西游记》,里面的唐僧就是以玄奘为原型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本篇插图资料来自网络</b></p><p class="ql-block"><b>美 篇 制 作: 梁振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