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过年

行走天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乙已蛇年的大年初一,也是传统饮食文化大汇聚的时间节点。而在春节的饮食习俗上,我国的北方与南方有着很大的不同。年轻的时候,我在北方老家的城市和农村都生活过几年。而南方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所以对南北方过年的饮食习俗还是略有了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北方过年时,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饺子通常是餐桌上的主打。从年三十开始,家家户户都要包很多的饺子,包括年三十和初一要吃的饺子。当然,饭桌上也会有一些下酒菜。北方过年的饺子一般要从三十晚上吃到大年初一。而在南方,大年三十的餐桌上则通常是七碟八碗,各种卤菜,鸡鸭鱼肉和烧白扣肉应有尽有,菜品极其丰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大年初一,北方仍是饺子为主。而在南方的初一早上,则通常是吃汤圆。而这种食品,北方一般要元宵节才会吃。我自小生活在南方,记得每到腊月二十几,大院里的几十户人家都要排队去磨汤圆面,因石磨只有一两个。必须在过节的前几天磨好汤圆面,并用口袋装上并沥干水分,才会不耽误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即使在条件艰苦的年代,这种习俗也不可或缺。只是要在春节凭票增供的几斤糯米中,多掺上一些粳米。当然,这样包出来的汤圆也就不那么软糯可口了,但是过春节能吃上心心念念的汤圆,也就顾不上什么口感了。大年初一早上,母亲早早的就起来烧水了。然后一家人搓汤圆,包汤圆,煮汤圆,满满的过年气氛。那个年代在南方长大的小孩,没有不会包汤圆的。就如同北方的小孩,没有不会包饺子一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南方,大年初一早上包汤圆时,其中的馅都是自已家里做的,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卖汤圆的商店和超市。记得我居住的大院里,每家每户做的汤元心子都是各有特色,而其主要的材料还是少不了猪油、白糖、芝麻,花生、核桃这几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由于普遍生活条件艰苦,食物短缺,这些食品平常也不容易买到。到了过春节,才能凭票购买一些少量的汤圆心子,但仍不能满足大家过节吃汤圆的需求。穷则思变,那时糖果店的杂糖容易买到,它里面混合的芝麻块和花生块,以及京果明果花生占等,均可以作为汤圆心子的辅料。每到过年前,我们都会去排队买上几斤杂糖,回家碾碎后加在汤元馅里。这样,大年初一的早上,一家老小就又可以多吃几个香甜的汤圆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各大超市或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类大汤圆,小汤圆一年四季应有尽有,再也不需要每家每户去磨汤圆面了。各种食材也是齐全,也不需要自己去辛苦的做汤圆心子了。况且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们,因为各种疾病原因或三高的困扰更是不吃或少吃汤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代在变,中华民族传统的过节习俗也在变化。饮食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正在影响传统的节日餐桌。但是,大年初一吃汤圆这种习俗,还是很好地延续下来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