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临汾关帝庙

星星之光

<p class="ql-block">  乙巳正月,大年初一。平阳古城,人声鼎沸。街头巷尾,欢天喜地,喜气洋洋。城内逛逛,走走看看,财神楼街,关老爷庙,好不热闹……</p> 财神楼 临汾关帝庙 <p class="ql-block">  临汾关帝庙位于市区北财神楼街南段西侧据记载,该庙创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同治年间重修,临汾关帝庙占地1.7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1937年,国共两党在临汾创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族革命大学,校址就设在关帝庙。关帝庙见证了历史的演变,见证了中国国共两党共同抗击日寇的历史时刻,成为时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临汾关帝庙在清代时其所在地称为“普佑坊”,即以关帝庙广佑民生而命名。清雍正以前关帝庙叫义勇武安王庙,简称关王庙;清雍正后改叫关帝庙或关圣庙,原庙宇占地南起东大街,北至解放路,长约400米,宽约80余米,面积约3.2万平方米。现仅存崇宁殿、春秋楼基座2座文物建筑。</p> 关帝庙历史沿革 <p class="ql-block">  创建年代据春秋楼发现的柱础来看,不晚于金元时代。元代大德七年(1303)地震毁,重建。明洪武初年(1368-1382)进行了维修。</p><p class="ql-block"> 明代正统年间(1437-1449)西河二王(美谆、顺简)重建。明万历年间(1571-1615)指挥吕应岳廓修并增寝殿。</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地震倾毁。知府王辅重建前殿;康熙四十六年(1707)知府刘棨重建正殿、后寝殿。清咸丰癸丑年(1853)毁于兵燹(粤西起义军),咸丰五年(1855)对大殿、穿堂等择要进行修复。清同治元年(1861)重建。</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年(1876)邑宰(县令)许荣绶,在庙门外增建了东西对峙石牌楼二座,东曰:万古英风,西曰:两间正气.</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二年(1933),关帝庙前半部分辟为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1937年,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两党在临汾创办抗日民族革命大学(简称“民大”),校址设在关帝庙。1948年临汾战役,国民党66师198团驻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  1948年解放后,关帝庙由临汾粮食局占用,1971年改临汾地区第二招待所至今;关帝庙的前半部分建设成“人民大礼堂”和临汾地区第三招待所。改革开放后二者分别改为临汾艺术馆和临汾日报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