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一杆旗

刘永平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母亲离开我们后的第二个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不由地想起前些年全家二十多口人聚拢在母亲略显窄小的家里,陪着母亲一起过年的情景:孩子们叽叽喳喳吵闹个不停,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姐姐和妹妹都当上了奶奶,二弟两口子也早当上了外公外婆。母亲尽情享受着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每当一大家人聚集在一起、围绕在她身旁的时候,她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从来不觉得这么多人挤在她屋里是一种负担。随着母亲的离世,那种热闹非凡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些熟悉的面孔如今分散在各地,各自为战。那幅全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温馨和谐的画面早已经掩映在记忆的深处。这两年的春节于我而言显得格外冷清凄凉,母亲的离世使这一大家人失去了主心骨。这个以母亲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大家庭终于变成了真正的、各自独立的一个个小家庭。那个心目中的“家”终究不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妈在家就在!”,这话一点没错。以前人们老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以前我对这些话的理解和感悟不是那么深刻,总觉得母亲年岁还不是太大,身体也尚好,人们所说的那些情况似乎离自己还很遥远。总觉得自己很庆幸,尽管父亲已于2005年正月二十二病逝,但所幸母亲依然健在。2015年小学同学毕业40周年联欢,当时班上的同学大部分父母已经故去,而我每次回家都能痛痛快快地喊一声“妈”,顿时觉得比起他们来说自己是非常幸福的。</p> <p class="ql-block">  2023年清明时节,因为觉得母亲身体大不如前,又罹患老年痴呆,不再适合独自生活,尽管母亲一再反对,兄弟们经过商量还是决定轮流陪伴母亲。从4月4日我第一次回家陪伴母亲开始,经过了短短一百天的时间,母亲的身体就像一座大厦一般轰然垮塌。4月份、5月份,每当轮到我陪伴母亲,我都牵着她的手,早午各一次,陪着她在离她住所不远的县政府对面的广场散步、拍照。但是,渐渐地我发现母亲开始变得步履蹒跚,走不了几步就说自己走不动了,只好扶着她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休息一会,这样走走停停,直到一个多月后,母亲说实在走不动,不想出去了。6月11日,母亲因为严重贫血紧急住院治疗,经过输血、输白蛋白和营养液,母亲的气色有所好转,可是却一直不想吃东西,在6月20日医院准备开具出院证明之际,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主治医师开具了进一步核查的检查单,检查结果却令我们大吃一惊,在做B超检查时,负责操作的医师在母亲肝部发现了多发性肿瘤,而且已经到了治无可治的地步,我们顿感束手无策,在母亲的恳求下,我们万般无奈地为母亲办理了出院手续。至此,母亲的生命像一株失去养分的兰花,在迅速地凋零。7月17日,母亲溘然而逝,永远地离我们而去!把无尽的痛苦和遗憾留给了我们这些后生晚辈!直到此时,我才终于深深地理解了那两句话的含义!。从此,我们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和依靠,再也不能理直气壮地喊上一声“妈”!以前看战争题材的小说,里面常有这样一句话“旗在、人在、阵地在!”现在,母亲去了,我们心目中的那面旗帜倒了,那个温馨的留有母亲气息的“家”也不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在世时,她的存在就像是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我们的家。无论是琐碎的家务,还是家庭中的重大决策,母亲总能以其智慧和决断力,带领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我经常逗她说:你就是咱们家的佘太君。1979年我所在的县城进行街道拓宽改造,我们家正好位于北正街街边,根据规划三间房子被拆掉了一半,剩下的一间半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一个八口之家。生产队决定给拆迁户划分宅基地,母亲亲自起草书写了申请书,在生产队给划定了宅基地后,又亲自策划和主持了新住宅修建的一系列事项。当时拆迁只给补助了三百多块钱,这点钱比起重新建房所需的开销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如何使每一分钱花的物超所值,必须精打细算。为了省钱,母亲决定自家烧制盖房所需的砖块。当时正值春季锄禾的关键时刻,很难请到帮忙的人。母亲亲自跑回娘家那边求人,因为母亲一贯与人为善,在亲戚、老乡们进城办事时总是热情接待,管吃管住,尽管当时生活艰苦,粮食匮乏,但是母亲总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让亲戚和乡亲们吃饱、住得下。当听说母亲要盖房子需要帮助,亲戚们、乡亲们都说你平常对我们那么好,哪怕耽误点农时也一定要帮这个忙。村里的亲戚、老乡们总是那么地朴实,只要别人对他好,他就愿意掏心窝子地对你好。他们从砖坯的制、装窑、洇水、出窑一直帮忙到把两砖窑砖全部烧制完成。之后,在母亲的主持下,经过前后三次的修建和补建,终于盖起了7孔砖窑和三孔小窑洞。1995年,政府要求住户对城里拆除剩余的一间半房子和配套的厨房进行改造,在母亲的主持下,建成一栋两间的二层的商住小楼。2013年,政府又开始进行棚户区改造。我们家的独家小院也在规划区域,全家人不得不各自外出租房。拆除过程中的协商谈判签字都是母亲亲力亲为。在回迁分房时,母亲把那几年政府给的租房补助、附属设施拆除补助全部拿出来,又把父亲去世后政府下发的遗属补助及城里小二楼门面房租金全部补贴进去,为孩子们每家争取到了两套房子,而她自己却放弃了为自己留一套房子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母亲总是一心想着自己的孩子们,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给孩子们添加负担。父母有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父亲去世后,母亲倔强地独自生活了18年,拒绝跟孩子们过,她总是说自己能自理,不想拖累孩子们,等自己哪一天实在做不动了再麻烦孩子们。母亲的存在就像是一道坚固的屏障,守护着她心目中的家。几十年来,母亲对四个媳妇和两个女婿都视如己出,而媳妇和女婿们也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婆婆或丈母娘敬重有加。她像一只老母鸡一样,竭尽所能地呵护着自己的儿孙后代,为他们遮风挡雨。不论谁家遇到了什么困难,她总能协调调动所有儿女共同应对,以帮助解决遇到的难题。谁家新添了小孩,母亲总要亲力亲为,为孩子缝制小被子、小褥子。母亲总是不辍劳作,不是给这家做拖鞋、就是给那家纳过鞋垫,很少能看到她有空闲的时候。她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为你筹划好一切。母亲用她那博大的胸怀温暖着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她把无私的爱倾注在她的儿孙后代身上,使每一个家庭成员感到了家庭的和睦和温馨。</p> <p class="ql-block">  母亲猝不及防的离世,仿佛是抽走了我们的主心骨,让我们顿感茫然失措、无所适从。尽管兄弟姊妹手足之情绝不会因母亲的离去而有丝毫的淡漠,但那种大家庭的和睦温馨的氛围终究成为了一种奢望。家的感觉、每道饭食中妈妈的味道只能重现于记忆之中。别了我的母亲!别了我的家!但愿在天堂上的母亲,在父亲的陪伴下,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p><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 </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于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