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过年时,有一种歇很叫做伤害</b></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向来比较含蓄,不会把握手、拥抱当成见面礼,不会把亲吻当成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更不会把甜心、宝贝之类的甜言蜜语挂在嘴边。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更多的国人开始渐渐接纳并且使用西方这种直接表达情感方式。但有的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比如说过年时,大人们表达“歇很”(唐山方言,意为“喜欢”)孩子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连横眉冷对、铁骨铮铮的鲁迅先生对孩子的爱都表现的柔情似水,足见“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各种传统节日习俗泛滥的春节,有一种歇很叫做伤害。“打是亲,骂是爱,实在不行用脚踹”,大人歇很孩子的历史,就是孩子们各种疯狂被虐的血泪史。逢年过节,这些从古至今传承了千百年歇很孩子的大戏,就会在中华大地纷纷上演。届时,孩子们会进入一段痛并快乐着的美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 大人歇很孩子的方式,据我研究按照孩子的痛苦指数,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一是踢小孩儿屁股蛋儿,俗话叫"踢灯笼挂儿"。男性长辈先是用手拽住小孩儿的一只胳膊,控制住孩子,再用脚轻轻朝孩子的屁股踢去,被踢的小孩会绕着大人转圈圈躲闪。虽然孩子的胳膊肘儿呀,波棱盖儿呀,尾巴骨呀,包括屁股蛋儿呀,哪儿哪儿都不疼!可即便没对孩子造成肉体上的伤害,但对他们稚嫩纯洁心灵的摧残程度却难以言表。毕竟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对人家小朋友身体最性感的部位进行无节制的蹂躏。痛苦指数一颗星(⭐)。</p> <p class="ql-block"> 二是亲个小嘴巴儿。男性长辈惯用经久未刮的胡子茬儿扎孩子像极了大苹果的小脸蛋儿,在孩子粉嫩的脸上恣意摩擦,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女性长辈则惯用涂着厚厚脂粉的脸去贴孩子的脸,用涂着鲜红颜色口红的嘴在孩子的脸颊上烙上若干个爱的印记,或用手使劲掐小朋友满是胶原蛋白的小脸蛋儿。痛苦指数两颗星(⭐⭐)。</p> <p class="ql-block"> 三是弹脑壳儿。男性长辈用大拇指和中指弯弓搭箭或者直接用食指弯曲90度,蓄势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弹向小朋友的头部,孩子的脑瓜子顿时感觉嗡嗡的,疼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又如还乡河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小孩儿的脑袋会火烧火燎,甚至高高肿起,灼痛感几日难消。小孩儿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第一时间找到妈妈告状,在妈妈护子心切,管不了那么多长幼尊卑,上去先来一阵输出。男性长辈迫于压力,往往会选择向现实低头,赔礼道歉,因为他们知道这事如果处理不好,轻则自己会落下一个欺负小孩儿的罪名,重则一旦告到自己父母那里,少不了一顿责骂。痛苦指数三颗星(⭐⭐⭐)。</p> <p class="ql-block"> 四是揪个鸡吃。往往是男性长辈(也有极个别女性长辈)笑嘻嘻的走近小男孩儿,“给大爷(唐山方言,意为“大伯”)揪个鸡吃呗!”不管你乐不乐意,拽住小男孩儿,把手迅速掏向裆部,佯装揪住放入嘴中,随即用舌头顶住上牙堂快速放开,发出清脆响声,陶醉道:“真香啊!”全然不顾及人家小朋友的感受。我想此时孩子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他的心里一定在想“做孩子难,做男孩儿更难,做小鸡鸡长得漂亮的小男孩儿难上加难……”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总有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熊孩子在婶子、大娘、大妈们的挑唆下,本着礼尚往来的原则,走向了得意洋洋的长辈,“大爷,您也给大侄儿揪一个鸡吃呗……”痛苦指数四颗星(⭐⭐⭐⭐)。</p> <p class="ql-block"> 五是看姥儿介(唐山方言,意为“姥姥家”)。事前,大人们先让孩子说明姥姥家的方向,他则站在孩子背后,轻轻抚摸孩子的脸颊,然后突然用双手托住孩子的两腮,顺势将孩子原地提起,朝向姥姥家的方向。在孩子奋力挣扎时,他们还会煞有介事地问,“看到姥姥家了吗?……哦?没看到啊,那再看一会吧!哦,看到了,都看到啥了……”大人们心满意足的开怀大笑,孩子们却遭了罪,而且一旦看上姥介很难挣脱,没个三两分钟很难逃掉。谁看谁知道,回想起来满眼都是泪!痛苦指数五颗星(⭐⭐⭐⭐⭐)。</p> <p class="ql-block">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长辈表达对晚辈喜爱的传统方式已经不太常见了。又是一年春节时,不管你身在何方,职务多高,财产多大,年龄多长,在父母和长辈眼中,你永远是那个穿着开裆裤,白天尿尿和泥,晚上画地图的二蛋、狗剩、胖丫儿。他们爱我们的方式可能很简单、很粗暴、很原始,但也最纯真、最朴素、最温情……</p> <p class="ql-block"> 长辈虐我千百遍,我待长辈如初恋。读懂爱的语言,人生才不会留遗憾。心中有爱,本是与生俱来,更何况是家庭团圆、“百节年为首”的春节,而表达爱的方式,感受爱的能力却需要我们后天去努力习得。在学会之前,我们首先要懂得尊重,尊重就是一种传承。</p> <p class="ql-block">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