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这充满节日气氛的院落里,红色玫瑰花束和金色吊灯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新春的喜悦。这让我想起老舍笔下的北平春节,处处洋溢着祥和与温馨。每一步都像是踏入一段尘封的记忆,那些关于老北京的春节故事,在这一刻仿佛都鲜活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个宁静的小院,蓝窗白墙的房子在冬日里显得格外素雅。房门上挂着的红灯笼,像是在迎接每一位归家的人。门前的那棵树,虽然没有绿叶,却也见证了无数个春节的更迭。在这个院子里,似乎能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看到老人们慈祥的笑容,这便是春节的魅力,它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2025年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初雪轻舞,银装素裹的大地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让我们共同领略雪花的优雅,感受冬季的清冷与纯净,满怀期待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吧!</p> <p class="ql-block">虽然寒风凛冽,雪花飘飘,但内心的温暖却足以驱散冬日的严寒。初雪的到来,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爱的力量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雪后的院子宛如童话世界,红砖房顶的房子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屋顶上的红灯笼像是守护者,静静地注视着这片纯净的土地。小院里铺满白雪的小路,蜿蜒通向房屋门口,仿佛在引导着人们走向温暖的家。远处平房上的蓝色瓷砖和对联,为这个雪景增添了几分喜庆,也让人感受到春节的临近。</p> <p class="ql-block">夕阳下的小院格外宁静美丽,红砖瓦房在余晖中散发着温暖的气息。屋顶上的红灯笼与窗户里透出的灯光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家的温馨。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北平春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p> <p class="ql-block">雪后的乡村小院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美丽。红砖瓦房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回忆着往昔的春节时光。屋顶上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那些年的故事。院子里的白雪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地毯,让人不忍心践踏。这个场景让我感受到春节的宁静与祥和,也让我怀念起那些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日落时分,夕阳的余辉洒在挂着红灯笼的屋顶上,为这个雪后的乡村增添了几分喜庆。红灯笼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鲜艳,仿佛在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北平春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在这个宁静的傍晚,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鞭炮声,看到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迎接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雪后的村庄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美丽。红砖瓦房静静地矗立着,仿佛在回忆着往昔的春节时光。屋顶上的红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那些年的故事。院子里的白雪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地毯,让人不忍心践踏。这个场景让我感受到春节的宁静与祥和,也让我怀念起那些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雪后的乡村景色中,红砖砌成的房子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仿佛给房子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院子里的几棵树虽然光秃秃的,却也见证了无数个春节的更迭。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北平春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在这个宁静的雪后乡村,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鞭炮声,看到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迎接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雪后的村庄里,红灯笼与白雪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红灯笼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仿佛在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北平春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在这个宁静的雪后村庄,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鞭炮声,看到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迎接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雪景中的红门蓝檐房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红门像是在迎接每一位归家的人,蓝檐则为这个雪景增添了几分宁静。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北平春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在这个宁静的雪景中,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鞭炮声,看到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迎接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寒冷冬日早晨,老式的两层楼房静静地矗立着。楼下的窗户上挂着的红灯笼为这个寒冷的早晨增添了几分温暖。楼上的烟囱冒出的烟,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人居住。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北平春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充满节日气氛的时刻,我仿佛听到了一声亲切的“欢迎再来”。那朵彩色花朵像是在为每一位归家的人送上祝福。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北平春节,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每一个瞬间都值得铭记。在这个充满节日气氛的时刻,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鞭炮声,看到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迎接新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众亲千里目 共瞩老舍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2025年1月22日,腊月二十三小年至大红灯笼高高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2025年1月28日,甲辰龙年的最后一日清晨阳光普照家乡大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2025年1月28日,除夕之夜,烟花爆竹绽耀家乡大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的第一缕阳光初临家乡大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过 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老 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早起拉开窗帘举目望去,一夜之间,外面已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今年冬天雪下得少,似乎缺了一点气氛。这场雪的到来,提示着人们,年已经不远了。是啊,又要过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压弯的树枝也在抖动着春的喜悦。</p><p class="ql-block">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甚至没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有的时候马上过年了,才想起来。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农村。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北方的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它的特殊意义在于向年又近了一步。每天天没亮就会醒来,一想到要过年了,兴奋的睡不着。村里的老人们开始对小孩子们说:“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过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孩子们嘻笑着、欢呼着,跑走了。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杀得起年猪。而杀了猪的人家都要安排一顿饭,招待一下村邻亲威。我们这些小孩子吃不多少肉,就是图个热闹,屋里屋处的乱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那个年月伙食很差,平时就是苞米面饼子、小米饭,连面食也吃不到。所以过年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是个解馋的好机会。除夕的前几天,母亲便开始忙着蒸年糕、蒸馒头,前一天才会用大锅烀肉。我则在站在锅台边,紧紧地盯着锅,闻着那飘出的香气,不知不觉着唾液已经流了下来。母亲在旁边看了,便会掀开锅盖,用筷子扎出一小块肉放在碗里,我伸手就拿,顾不上烫嘴,狠狠地咬下去。</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啃冻梨,吃时发出的“沙沙”声,那白白的梨肉带来的酸甜,总让我回味不尽。当然,也只有过年时才能买梨吃。有一件小事很是难忘:那次母亲买来了冻梨,放在了储存杂物的仓子里。我便偷偷地盯着她,直到她进了屋子。我一溜小跑来到门前,小心翼翼地打开仓门,钻了进去,把关好门,掏了一个梨子就啃。不一会儿母亲进来取东西,一下子看到了我,我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她却笑了笑,拍了拍我的头,没有说什么。吃晚饭的时候,弟弟还在问母亲:“梨什么时候买啊?”我在心里说:哈,我已经先尝到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地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我喜欢穿新衣服。除夕的头天晚上我会把新衣服拿出来,翻过来掉过去地看,想象着明天就要穿上了,那个高兴啊。一年到头能穿新衣服的时候是很少的,一般都要到过年。睡前早早地把小脚洗干净,把新鞋、新袜摆在枕边看着,后来就睡着了。有时会做梦,虽然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但小脸上肯定带着甜甜笑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除夕也叫年三十,家家张灯结彩,人人喜气洋洋。在那个年月,恐怕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大伙的脸上洋溢的笑容。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也会在我们的耳边说,快起床吧,过年了,早点放鞭炮。我们便一咕噜地爬起来,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们的便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北方过年的高潮是除夕之夜,最重要的活动叫发纸,一般都是在子时,也就是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传说那时候南天门会打开,天上的神仙会鱼贯地下到人间,所以各家有供奉神灵的,都要出去“请”。当然,也有的人说,相当有“福气”的人会看到南天门开,那样的人以后一定会享受荣华富贵,只是没有人能证实罢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在欢笑声中白天很快就过去了。夜色渐浓,万家灯火在冬夜里跳动着,映衬着白白的雪,描绘成乡村最美丽的夜晚。除夕的夜充满了祥和与神秘。在人们的眼里,从这里仿佛能看到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在发纸前父亲总是提前把鞭炮拴在一根大杆子上,靠在墙角就等着放了。十点左右,周围的村子就开始发纸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火光将天边都映得发亮。十一点半了,父亲便把我们几个都叫出去,开始忙活,有的点鞭炮,有的点一堆火,母亲则在屋里做饭。篝光燃起,鞭炮声也响彻夜空。火光映着红红的笑脸,我们围着火堆跳着,叫着,跑着,那一刻,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三十的晚上是要吃年夜饭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着饭,说说话,其乐融融。这时吃的饺子都是肉馅的,还会在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的话那就预示着一年将有好运相伴。小时候,一次哥哥给我夹了一个饺子,我便边吃边玩,大伙也吃的热火朝天,可是盘子都见底了也没吃到硬币,最后在我的小屁股下面发现了它。</p><p class="ql-block">年夜饭后有“守岁”之说,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据说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话,一年之中头脑都清醒。我们几个小伙伴打着灯笼,出去玩,到别人家的院子里拣落在地上的鞭炮,有的回来之后还可以放。当然,如果玩累了,随便到哪家,都会好吃好喝地招待我们。</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难忘的年夜总是过得很快。天亮了,村边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原来是大秧歌开始拜年了。人们相互拜年,串门,整个小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p><p class="ql-block">时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过年》是老舍的其中一部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昵称:木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认证:文学领域优质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2241676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影:监控摄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AI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视频:李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制作:木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1月29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农历乙巳年正月初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沈阳铁西荣盛·幸福大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