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的悲喜人生

点亮希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名:《人生不过悲欣交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月满天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月满天心,职业作家,主要创作人物专记类书籍。作品有《以你之姓,冠我之名》《人间有味_旧时光》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80年10月23日,一个菊花飘香的日子,李叔同在天津河东区李家大宅 出生。在李叔同五岁时,父亲李世珍72岁去世。少年李叔同,富贵顺畅,熟读经典,文采风流,是一个翩翩少年公子。这时侯,他认识了天津名伎杨翠喜,杨翠喜国色天香,才艺过人,二人互相爱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在李叔同离开天津去上海的时候,杨翠喜被天津巡警道段芝贵重金赎身,把她送到北京孝敬载振小王爷了。李叔同伤心不已,但也无可奈何。母亲为他娶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妻子,想让他忘掉失恋带来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避难,他同母亲和妻子一起来到上海,过了一段十分快乐的日子。遵照家规,他回天津看望二哥,在返回上海的途中,八国联军侵华,战火纷飞,道路阻隔,悲痛之余,他写下了《辛丑北征泪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回上海后,他和许幻园 、蔡小香、袁希濂、张小楼五人组织了“城南文社”和“海上书画会”,李叔同主编《书画会公报》,揭开了中国近代社团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改变中国现状,1905年秋,在母亲去世六个月后,他安顿好妻儿和红颜知己李萍香,只身去了日本留学。第二年,他考取了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绘画。还学习诗词、音乐和绘画充实自己,并认识了他的第二任妻子福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年后,李叔同完成学业,带着日本的妻子回国,他把日本妻子安顿到上海,回天津的学校教书,并写了《国画修得法》一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又来到上海,受聘于杨白民在城东女校继续任教。任教之余,还是著名文学社南社的成员。并担任了《南社通讯录》的封面设计工作。一年后,担任《太平洋报》子刊的编辑,也在报刊上开辟专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到杭州,李叔同任浙江两级师范的老师,依然教授音乐和绘画。并组织了宁社,1913年,浙江师范校友会办的杂志《白阳》创刊,他担任封面设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6年,李叔同在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法师,自称晚晴。1918年7月,他的日本妻子福基来杭州苦苦哀求,让他还俗,遭到弘一法师的拒绝。福基一周后返回日本,从此,杳无音讯。1922年正月,李叔同正妻于氏离世,天津的俗家弟子写信给弘一法师,但当时正赶上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交通阻隔,他还是未能送她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他晚年,他有十四年都是在云游和著书中度过的,上海、温州、杭州和厦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开始,他又开始投身于抗战之中。194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一代高僧溘然长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