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看到商场铺天盖地的一派喜洋洋,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当看到车站摩肩擦踵的人们,争先恐后纷纷回家的场面;当看到电视上的热闹非凡,和那国泰民安的温馨祥和,您激动吗?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中国人如此重视春节,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千里迢迢,不辞辛苦,都要回家过年?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着大家,让整个国家的所有人都能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居然这么自然而然、真心实意地加入如此重大的一次盛典?而且还是每年一次,从不间断,甘愿受累,它无声的号召力到底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首先应该说,“春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情感体验,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对传统的传承以及对家的眷恋。这种感情,是心有灵犀的,不得不承认是咱中国人基因里带的。</p><p class="ql-block"> 春节的起源,本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人们通过祭祀神灵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逐渐演变成了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这种团聚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相聚,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传承。然而古时候的春节是被称为“元旦”的。后来,日期在夏商周秦等时代有所变化。最终在汉武帝时期颁发《太初历》,正式确定正月初一为“元旦”,那是在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农历改用公历,把1月1号改成元旦。1913年其继任者袁世凯决定批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端午定为夏节,中秋定为秋节,冬至定为冬节。从此,“春节”这个称呼,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流传开来。</p> <p class="ql-block"> 历史以来,我们中国人最看重血脉亲情,这就是家庭中亲情的力量!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能够让质朴的中国人民,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而生。这种融进血液的基因,似乎永远它大于金钱、权贵、信仰。无论家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从古至今,文学作品里就总是不乏风雪兼程回乡过年的人,和一些与年有关的描写。</p><p class="ql-block"> 风土人情中各地对习俗的认同,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p><p class="ql-block"> 身居异乡多年的我,对年味儿更有一层体会。我觉得也许最浓的年味,就正如汪曾祺先生在《冬天》里所写的那样:“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哪怕无言相望,粗菜淡饭。缕缕温柔入怀,身心就得到了最大的慰藉。那些在光阴的日记里关于年味的记忆,才是饱含深情的落笔。往事悠悠,新岁匆匆,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变得不再只是欢乐,而是开始感受到人世的挫折,和情感的安放与寄托。在年味渐浓的温暖记忆里,慨叹时间在一个人成长中的无情与客观,也礼赞生命在年复一年里的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纵横交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总有人曾经担忧过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可当我们在春运的当口,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如候鸟迁徙一样奔家去的人流,就会放心了。我们会深深体会到,心之所向,情之所牵,是怎样的令人勇敢,而动容。</p> <p class="ql-block"> 如今,由于搞环境治理,多处已禁止燃放爆竹。没有了爆竹声声,也减少了许多童年时的民间艺术队在大街小巷的欢腾跳跃。甚至是人们也没有了对吃肉穿新衣的强烈渴望,这年,除了传统的假期和象征性的压岁钱得以延续,似乎与平常日子并无二致。然而,回忆起往昔,那浓浓的年味儿,却在心底泛起阵阵涟漪,令人难以忘怀。那么,我们过春节还有什么意义吗?</p><p class="ql-block"> 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对中国春节的想往。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多么令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春节,是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民族必然诞生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凝聚伟大的民族!伟大不是吹出来的,是庞大的族群,经过几千年的磨难锤炼而根植血脉的认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新年;春节,是中华民族原创文化的图腾;春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可喜可贺的是,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已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的假日。</p><p class="ql-block"> 去年的12月4日,“春节”也顺利地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标志着“春节”已作为中国文化瑰宝走向全球,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龙腾虎跃庆余年,红红火火传非遗,这是一种民族精神!还会永远被发扬光大。看看昨天晚上融合了大量现代元素,和高科技艺术的春晚,我们也更相信,“春节”也会与时俱进。不仅是古老的,而且是年轻的,更永远会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这就是“春节”,不朽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