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忆半塔集自卫反击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郭述申 张劲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3月21日,是我淮南津浦路东军民难以忘怀的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天清晨,5支队指挥所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周骏鸣副司令立即拿起耳机,驻守半塔集的5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黄一平同志报告了韩德勤顽军117师两个团突然袭击我半塔集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b>作者郭述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预料中的事情发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1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密令华中顽军,将我江北新四军赶到江南。为了坚持敌后抗日斗争,贯彻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独立自主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刘少奇同志在路西召开的中原局会议上,制定了坚决反摩擦的方针。会后,邓子恢同志立即赶至路东,向参加5支队“二·七”政工会议的全体代表和机关干部,传达了中原局会议精神,动员党政军执行中央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持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坚决反击顽固派制造的各种摩擦,放手发动群众,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积极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会后,邓子恢同志还写了《我们的出路》一书,作为向部队进行政治教育的教材。通过教育,广大指战员斗志旺盛,情绪高昂,决心同人民一起,坚决击退顽固派的进攻。</p> <p class="ql-block"><b>作者张劲夫</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0年3月初,在蒋介石策划下的华中顽军,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共进攻。桂系李品仙部138师,配合地方顽军共6000余人,分头围攻位于合肥以北青龙厂一带的我江北游击纵队和定远以南大桥地区的江北指挥部以及4支队支队部,苏北韩德勤部也忙于调集兵力准备进犯路东我第5支队。韩、桂两顽企图从东西两面夹击,消灭我皖东新四军。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决定,集中主力于津浦路西,先反击对我威胁最大的桂顽,以巩固路西根据地,然后再挥戈向东,击破韩顽的进攻。根据中原局指示,罗炳辉司令员和陶勇司令员分别率5支队主力和苏皖支队赶赴路西参战,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和郭述申、周骏鸣、赵启民方毅、张劲夫等同志留在路东,同留守部队一起坚持原地斗争。在5支队主力离开路东不久,韩顽即乘虚而入,于3月21日对我路东发起了以半塔集为重点的全面进攻,妄图一举歼灭我留在路东的部队,占领我路东根据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塔集位于天长、仪征、六合、来安、嘉山、盱眙诸县之间,是我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它是一个东西短、南北长的小镇,镇内驻我5支队教导大队,镇西南是5支队的领导机关所在地苏郢,西北的光山是半塔的制高点,东及东北是一片乱坟岗和小树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顽在路东地区的兵力部署是:独6旅3个团驻半塔东及东南方向约20公里之汉涧、东王庙、马集一线;盱胎县县长兼常备旅旅长秦庆霖部两个团,驻半塔北及东北方向约45公里的盱眙城、河稍桥、马坝一线;117师两个团驻半塔东北20公里之张公铺一带。另有六合县常备团、国民党特务武装忠义救国军和嘉山、来安、天长、仪征等县的常备大队。韩顽在路东地区的总兵力达万余人,武器装备精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留守在路东的5支队后方机关、部队及地方游击队仅有2000余人,其部署是:邓子恢主任、郭述申政委和周骏鸣副司令率5支队司令部、政治部和部分留守直属分队驻苏郢和冯郢,教导大队驻半塔集,10团团部及两个营活动于仇集、涧溪一带,15团两个连活动于竹镇、雷官集一带,特务营1、4连及机枪连一部活动于四十里桥、西高庙一带,3连(刚改编的地方游击队)驻半塔南边的高山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塔集保卫战分为两个阶段,3月21日至27日为防御阶段;从3月29日开始,为全线反击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日凌晨,东方刚刚发白,人们还没有离开甜蜜的梦乡,韩顽117师从半塔东北方向偷偷地向我教导大队接近。我哨兵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正在查哨的教导员唐克。唐克当即派通信员报告了大队长黄一平。黄、唐两人各率一军事队迅速进入阵地,另一军事队和学生队也随后进入阵地。顽军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一举偷袭成功。他们哪知我军将士早已做好了战斗准备。在顽军进到离我阵地百把米远时,反击的子弹和手榴弹,像雨点般落入顽群。顽军死的死,伤的伤,在慌乱中缩了回去。但被打退了的顽军并不死心,紧接着,又向我发起进攻。这次进攻,除死伤外,同样一无所得。两次进攻告吹,顽军指挥官既焦急又恼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顽军又集中两个连的兵力,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先抢占半塔西北制高点光山,接着将半塔紧紧包围起来,并以轻重机枪火力封锁半塔和苏郢间的通路,企图全歼我半塔守军,攻占半塔全部阵地。在这情况十分危急之时,周骏鸣副司令当机立断,决定首先夺回制高点,以解半塔之围。他亲自率领特务营2连从光山后面隐蔽接近顽军,并令坚守半塔的教导大队从正面配合。在我两面夹攻之下,占我光山之顽军慌忙逃跑,没来得及逃跑的纷纷跪下,叩头哀求“新四爷饶命!”顽军的狼狈相,使人又好气又好笑。21日这一天,我击退顽军3次进攻,牢牢地控制了半塔周围所有制高点,保住半塔与苏郢的通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日,我15团两个连,在韩顽独6旅18团重兵进攻之下,退出竹镇,在石涧子构筑工事,抗击顽军。次日拂晓,我发起反击,俘顽军数名,并缴获顽18团团长石左明的皮包一个,内有图章、信件及偷袭我军的电话记录。下午两点,顽军投入18团全团兵力,并以16团作预备队,向石涧子发起进攻。因众寡悬殊,我在完成任务之后撤出阵地。占我四十里桥之顽军两个营和占盱胎之顽军4个营,分两路向我西高庙进攻,企图攻占西高庙之后直取半塔。为了牵制顽军兵力,我特务营顽强抵抗,英勇战斗,守住了西高庙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部抗击韩顽的战况,当日即电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我们在命令教导大队坚决守住半塔的同时,调整了作战部署。主要是命令半塔外围部队向半塔靠拢;将撤出石涧子的15团两个连和当地两支游击队调至竹镇和苏郢之间,相机袭击进攻半塔之顽军,以保证半塔和支队部右翼的安全;急令在涧溪、仇集一带活动的10团(两个营)星夜赶至古城待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2日,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电示:“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半塔待路西主力挥戈东援,歼灭韩顽。”支队领导接电后,立即开会决定:一是由赵启民同志迅速向守卫半塔的部队传达上级指示,要求部队固守7天,以待援军;二是命令已到古城的10团(两个营)赶至西高庙,接出特务营,向半塔靠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晚,赵启民同志进入半塔,向教导大队传达了上级指示和支队部调整部署的决定,研究了如何坚守半塔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并动员自卫队(民兵组织)参战;二是节省弹药,由特等射手(包括自卫队中的猎手)组成射击小组,有效地杀伤顽军;三是严禁部队随意打枪,配齐大刀、长矛和手榴弹,准备近战;四是夜间派出若干小组袭扰顽军;五是加固工事;六是把女生队、少先队接到支队政治部,担任救护任务;七是开展政治攻势,号召顽军枪口对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1日赶到古城的10团(两个营),根据支队部的命令,配合古城游击队击退了顽军嘉山县周少藩的常备大队和秦庆霖常备旅一部对古城的进攻,歼顽军1个排。并于23日清晨是赶到西高庙。他们配合特务营击退西高庙顽军后,随即撤出阵地赶到半塔,作为支队的机动部队。10团驻半塔东北,特务营驻半塔西南,与半塔南面的15团两个连相呼应,对进攻半塔之顽军形成了南北钳击的态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战斗进入第3天,占我竹镇之独6旅18团又向半塔东南9公里之乔王村进攻。乔王村驻我民运组及当地游击队仅40多人。战前,顽乡长及其家属突然借故离开乔王村,民运组长兼游击队指导员刘洁同志(女)派专人到支队部汇报了这个情况。郭述申当即抽调100发子弹送去,嘱其提高警惕,准备战斗。刘洁同志根据郭政委的指示精神进行了动员,并组成4个战斗小组分守4个炮楼,因子弹少,又准备了许多石头,决心与阵地共存亡。白天他们击退了顽军多次进攻。夜间,顽军把浇上汽油的公鸡,点上火扔上炮楼,一个用草盖顶的炮楼起火了。他们不顾烟熏火烤,一面组织救火,一面抗击顽军。拂晓前,顽军见久攻不下,又闻我援军将到,慌忙撤退。乔王村一天一夜的战斗,牵制顽军1个团的兵力,受到了罗炳辉司令员的表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10团离开涧溪、仇集一带驰援半塔之后,23日,顽军以1个营的兵力包围了我白米岗10团卫生队。当时卫生队仅有医务人员、勤杂人员10余人,加上伤病员共50余人。他们在卫生队长赵瑞生(赵峰)的带领下,用两支长枪、1支短枪、1门土炮和若干木棒,机智勇敢地同顽军战斗了3天3夜。后在我10团1个连和嘉山游击队的配合下将顽军击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3日激战,顽军屡遭失败,锐气大减。我调整部署后,对顽南北钳击之势业已形成。从24日起,半塔地区作战的主动权开始操于我手。为了等待援军歼灭大量顽军,我仍固守阵地,不主动出击。各阵地的射击小组,只要看到顽军探出头来,即送他上“西天”,打得顽军白天不敢出来活动。夜晚,我们派出若干战斗小组,袭扰顽军驻地,搞得顽军不得安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战斗间隙里,我们积极开展政治攻势,不断向顽军喊话:“我们是抗日的新四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是中国人,为什么打我们?”“弟兄们,掉转枪口,留着子弹去打日本鬼子吧!”在我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顽军士气更加低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同志,获悉韩顽围攻我半塔集后,立即电令叶飞同志率挺进纵队兼程前来增援。挺纵于3月23日从苏中吴桥地区出发,西渡运河,横跨天扬公路,日夜兼程,急援半塔。他们过天扬公路时歼灭日军1个小队和几十名伪军。24日,又歼灭忠义救国军行动总队一部。27日,在马集(竹镇东约5公里)附近与韩顽独6旅13团、16团遭遇,激战3个多小时,歼其1个营。挺进纵队行动迅速,作战勇猛,5日内连打3个胜仗,使顽军震动很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周的战斗,韩顽在半塔和其他地区均无进展。我不仅守住了半塔,而且还给以重大杀伤。韩顽为转变其不利局面,又从三河北岸调来常备10旅,妄图再次发动进攻。但此时叶飞率领的挺纵已到达六合县境内马集一线,直接威胁其侧后;我路西回援的部队,在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的率领下,也于27日到达张山集(半塔西南20公里)。韩顽见我援军云集,已对其形成夹击之势,乃仓皇撤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江北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军各部于3月29日开始,全线反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罗炳辉率5支队主力与陶勇率苏皖支队为中路,直插半塔东北王店集、莲塘、张公铺一线。他们在莲塘、岗村一线,与前来掩护半塔顽军撤退的常备10旅激战,将其击溃后,一直追到三河南岸观音寺以西一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北路。我10团(两个营)追歼秦庆霖部至涧溪,与其主力洪营激战,全歼该营营长洪端以下300余人,攻取涧溪,并乘胜占领秦顽巢穴盱眙城。从路西东返的10团第2营于四十里桥击溃周少藩(嘉山县顽县长)、秦庆霖两部。秦部向东溃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北路。4支队7团越过铁路后,直插盱眙县马坝,俘顽军50余名;接着,攻占永丰镇,俘顽军需处长以下10余人,并向铜城方向追击顽军至金沟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南路。叶飞同志率领挺进纵队从六合县马家集发起追击;15团2营的两个连与游击队在竹镇消灭六合县常备团一部,占领竹镇,接着,同东返之1、3营会合,攻打浮山,顽军狼狈溃逃,全团向铜城方向追击至三河岸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保卫半塔为中心的路东反顽作战,我军共歼灭顽军有生力量3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韩顽主力逃往三河以北,路东土顽全部被歼,顽政权一扫而光,反顽作战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塔保卫战,是刘少奇同志和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取得的华中第一次大规模反顽斗争胜利,意义十分重大。首先,由于守住了半塔,争取了时间,保证了路西对桂顽作战的胜利,实现了先反击桂顽、后反击韩顽的战役意图,从而粉碎了韩、桂两顽对我实行东西夹击,妄图把我赶出皖东,消灭我江北部队的阴谋。其次,半塔保卫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创造了在顽军优势兵力围攻不能击退的条件下,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同志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最后,半塔保卫战的胜利,促进了根据地的建设,在很短的时间内,路东先后建立了嘉山、盱眙、来安、天长、六合、高邮、仪征、宝应等县的抗日民主政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1987年12月定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