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家从祖上起就信佛,上上辈不清楚,但我记得我奶奶和我母亲都信佛,后来奶奶和母亲先后走了,但这习惯一直传了下来。现在我老婆一年到头也是经常跑庙,礼佛成了她最大的信仰,我自然成了她的免费司机,陪她一道钻了好多的大庙小庙,但正月初一是雷打不动地要到珠虹村五里冲拜谒普济寺的。</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我认为,佛就是大善,佛就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心中有爱才会有佛。凡事都有个因果报应,举头三尺有神灵。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给灾区捐款,为什么又有许多人出资建校、修桥补路?他们图的是什么呢,为的是求得心灵籍慰,让自己的心情舒畅一些,让自已的精神生活充实一些,让浮燥的心态平和一些。不求今生,为修来世,而来世又是个什么样子呢,佛知道!</span></p> <h1> 到普济寺礼佛,不仅是因为这里离我家近,主要是这里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相传早在南北朝时期,在皖南山区腹地东至县洋湖镇境内的珠虹村,是一个较为兴旺的村落,一个叫“甘草垅”的自然村就有数百烟,这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是安庆到屯溪这条古徽道的必经之路。距这里不远,在一个叫五里冲的地方,村民们修建了一座亭子,为自己劳作休息和为来往行人避风躲雨……</h1> <h1> 历经多少沧桑,五里冲的这座小亭无形中成了徽商的驿站,同时也见证了许多世事纷争,留下了千古绝唱,曾一度被人改建为“普济庵”,这里一直香火不断。</h1> <h1> 大明万历年间,相传有3名隐士自此路过,看到这里地形地貌独特,就动手建寺立庙。据考证,明崇祯年间,学士郑三俊经此赶考投宿于此,后郑三俊金榜题名,官至户部又任吏部尚书,他时常记起这里可口的饭菜,就亲写一块牌匾文曰:“味道餐风”,悬挂寺堂,直到文革期间连同寺庙毁于动乱。公元一九八八年,远近百里香客又纷纷筹资捐款复建了这座寺庙,公元二000年,该寺经县有关部门批准注册,公元二00二年初,东至大历山调派一名住持,法号“释宏高”,师傅是太湖人,时年75岁,出家己有30余年了。他来后,四下求缘,多方筹资,请人雕刻了“十八罗汉”和“四方三神”供于寺中,并请太湖及大历山的和尚来此为佛像举行开光盛典和为期7天的法事,前来观看的香客达千人之多,自此普济寺开始热闹起来了……</h1> <h1> 2006年底,普济寺大雄宝殿一期工程竣工,这项工程得到了北京佛教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总投资数百万元。</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年来,普济寺在两位师傅精心打造下,不断的扩建,已是东至境内规模较大的寺庙了。普济寺的建立,使美丽的洋湖更添光彩,也为洋湖打出旅游文化品牌奠定了基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