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p><p class="ql-block">●周霄山</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是首创是“元一”,文明需要“圣智”来与自然“默契互动”,而“默契互动”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需要通过感应和感通来实现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而是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文明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持久的发展和繁荣。而西方文明不是首创不是“元一”,是与自然对立的,那么,它即使是文明,也是次生,而非始生。也就是,西方文明不是基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创性理念,而是借鉴或衍生于其他文明。因此,这种文明缺乏独立性和原创性,是难以持久发展的。</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中华文明之始生自生与可大可久,那些因缘际会的次生文明,既是寄生或衍生于真文明,又是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反自然、害生态和非生命的。近现代西方文明在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它的发展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污染物排放、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都表明了近现代西方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次生文明虽是喧宾夺主,终将物极必反,要么返回“前生命的状态”,也就是人类自毁,地球劫坏;要么返回“历史的周期律”,也就是剥极必复,贞下起元。</p><p class="ql-block"> 由于西方文明没有与自然“和解、和合”的智慧,没有“天人合一、天道化生”的思想,所以在近代以前,西方人根本不能“安身立命、安居乐业”于天地间,相反,他们总是处于充满人祸或宗教窒息的状态中。在近代以前的西方,人们普遍缺乏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往往将自然视为敌人或征服的对象。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掌握着绝对的权力,对自然的解释权也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宣扬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万物之灵,有权统治和支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了人们对自然的掠夺和毁坏。</p><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文明中,由于有“天人合一、天道化生”思想,人们更加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在许多领域,中华文明都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和文明成就。这种“道”智慧让中国人能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安身立命、安居乐业,创造出悠久的中华文明。《道德经》说:“天之道,化生万物而健行不息;人之道,顺势变易而利用厚生。”而西方文明并无此“道”智慧,西方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是被局限在宗教教义的框架内的,所以,西方人是无法真正理解自然的奥秘和宇宙的规律的。</p><p class="ql-block"> 近代西方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成就大多是建立在对自然的掠夺和毁坏上。尽管他们试图通过所谓认祖归宗、树碑立传等方式来追溯自己的文明渊源,但他们的行为仍然体现了宰割万物、与自然做斗争的西方知识系统。而中华文明强调与自然和解、和合的智慧,在历史上具有独特性和持久性。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表现出对万物的宰割态度和对自然的掠夺和毁坏行为,与中华文明存在明显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生存毁灭的危机。霍金发出过警告:由于科技的发展,人类将在200年内灭绝。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会用木棍和石头。因为,科学技术不会教人行善,失去了道德良知,科学和人将会变得更加疯狂,将引导人类走上一条不归路,是毁灭人类、祸害人类文明最有力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今天,人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仰与科学理性危机,及生存毁灭危机,急需有一种文化文明进行化解。因为,文化文明能影响政治经济军事关系操作思路和运行方向。中华文化“和谐道文明”是最佳选择,是解决人类生存危机,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世界的救世良方,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p><p class="ql-block"> 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得主围绕着“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的议题展开讨论,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却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共识是: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引领世界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见到了世界的辉煌与衰败,与日本学者池田大作讨论关于东方西方文化及未来世界文明发展问题长达两年,最终得出了一个让全世界都非常震惊的理论: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人类未来的文明不属于先进的西方,而属于当时感觉毫不起眼的中国。地球文明将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地球文明将在中华文明中?中华文明为什么将引领和拯救世界?其奥妙就在于“和谐”是中华文化文明的价值核心。也就是,在各文明之间关系上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最具有普世价值。中华文化“和谐”价值观更能体现包容和平等,给出人和自然以及万物之间的共同生存的办法,信仰与科学理性辩证和谐统一。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信仰,是形而上“道文明”。</p><p class="ql-block"> 在人与自然关系,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不应该违背自然,超越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去改造自然、破坏自然。人类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利用自然,即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改变西方文化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人可以主宰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问题。</p><p class="ql-block">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双刃剑,可造福人类,也会祸害人类和毁灭人类,关键在于事物之间的“和谐”。科技越发展,越需要道德信仰来和谐,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人类生存安全,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中华文化核心“和谐”与“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唯有中华文化文明才能解决人类生存危机。</p><p class="ql-block">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像中华文化文明没有排他性的文化,讲究“和谐共处”、“和而不同”。中华文化文明有容乃大,什么文化文明都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文化上的多样性是没有办法消灭的,不同文明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更加激烈。文明冲突的消解只有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因此,倡导中华“和而不同”的“和谐道文明”,接受不同、相互借鉴、和谐共生是最好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处理当代国际复杂问题,消除战争,世界和谐、未来的人类生存安全,中华文化文明是最佳选择。“和而不同”是中华 “道文明”的精髓,是化解当今人类生存危机的救世良方,拯救人类需要中华文化中“道文明”的复兴。中华“和谐道文明”思想能包容、融通、化育、引导各种文化文明。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时代,最具普世价值。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中华文化中的“道文明”。</p><p class="ql-block"> 西方文明的核心是“争”字。西方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一生下来就是自私的,为自己争取利益是天性。因为有这“争”的认知和强化,养成了西方人强调个体,漠视集体,崇尚自由的特性。西方的“争”,说好听点叫竞争,但其本质其实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只不过是穿上了“华丽的文明外衣”。而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和”字。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只要后天教育加以引导,人就不会变成恶人。大家都有一颗善心,相互和好就不用相互防备。也因为有着“和”的认识和强化,养成了中国人重视集体,弱化个体,崇尚和谐的特性。中华的“和谐道文明”是利万物而不争,与一切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是宏观文明,注重宏观思维。在思考问题时习惯把局部放在一个整体中去考虑,并且有将这个整体再放到更大的整体之中去的思维倾向。也就是,中华文明倾向于不断向上去思考问题。而西方文明是微观文明,注重微观思维。在思考问题时习惯把局部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加以思考,并且有将这个局部继续细分成更小的局部的思维倾向。也就是,西方文明倾向于不断向下去思考问题。例如,对于“人”本身的思考,西方文明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中华文明则始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注重寻找共同点,力求回避差异,追求和谐。西方文明注重寻找差异点,力求解决问题,注重对抗。中华文明的思维是环行的,循环上升,轮回式的。西方文明的思维是线形的,单向化的。中华文明寻找共同点,追求和谐,排斥竞争。西方文明寻找差异,追求对抗,喜爱竞争。当面临棘手问题时,中华文明擅长站在更高层面,不直接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解决更高层的问题,最终达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或消失。当面临棘手问题时,西方文明习惯直面问题本身,寻找问题症结,直截了当去解决,这样虽然能直接解决问题,但也常常陷入其中,或者引起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明具有宏观思维倾向,形成了集体主义,这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特征,其维持了中华文明长期统一的形态。西方文明具有微观思维倾向,因此形成了个人主义,这是西方文明的基础特征,其是西方社会出现科技革命,建立自由民主制度的推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的分裂、对外扩张和无休止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西方文明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西方用文明包装自己,把弱肉强食的本质包藏于文明的外衣之下,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服务的。当文明手段达不到目的时,西方就会暴露出弱肉强食的本质。而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不同的是,文明是目标,是致力于全人类利益的。</p><p class="ql-block"> 西方文明的本质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这与中国的“道文明”是背道而驰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真正的文明。如美国的开创就是建立在消灭印第安文明的基础上的。这样的文明其实与真正的文明是不兼容的。西方大肆宣传的所谓文明,只不过是他们滥用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幌子。他们所谓的文明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其他人的利益之上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人类是在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中华文化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华文明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即超越那种把自然作为被压榨、被掠夺的对象的观念,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扭转为和谐共生的关系形态。</p><p class="ql-block"> 生态文明并不应该与工业文明从根本上相对立,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也不应该消极地顺应自然,而是应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也就是,“和谐共生”是人类与自然的积极和解,这不仅是一种共生方式,更是一种发展方式。中华文明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p><p class="ql-block"> 中华文化蕴含“兼爱非攻”“以和为贵”“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思想,在中华文明的建设中,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与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国家利益共生、命运与共。在文明交流中加深对不同文明间差异的认识,承认各民族国家文明的独特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