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大名茶,煌煌大唐,三茶为什么敢称无敌天下呢?

西安古道茶城

<p class="ql-block">唐代饼茶制作的七道工序——摘自王建荣《陆羽茶经:经典本》</p> <p class="ql-block">1、紫笋茶</p><p class="ql-block">紫笋茶,属于蒸青绿茶团茶,产自唐代吴兴顾渚山(今浙江湖州),出自大唐贡茶院。</p><p class="ql-block">紫笋茶,是大唐第一名茶。其盛名彪炳于唐,得益于唐朝皇室的热爱、陆羽《茶经》的“一书封神”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推崇。</p><p class="ql-block">紫笋茶的诞生,略早于大唐贡茶院。但其真正成名,却是源自公元770年成立的大唐贡茶院。紫笋茶,是占据唐朝贡茶主导地位的两大贡茶之一。而紫笋茶,也可称为大唐第一贡茶。</p><p class="ql-block">紫笋茶,是华夏千年贡茶,拥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自唐至明,连续进贡长达876年。如果从南朝宋的乌程御荈(紫笋贡茶的前身)算起,则长达1100多年,是真真正正的华夏千年贡茶。</p> <p class="ql-block">大唐贡茶院</p><p class="ql-block">每年春季必须亲临大唐贡茶院监制贡茶,并于清明节之前飞马送达长安,以供清明茶宴使用和皇室日常御用。唐代侍御史李郢《茶山贡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就写到了这一场唐代最为著名的皇室茶宴——清明宴。</p> <p class="ql-block">2、阳羡茶</p><p class="ql-block">阳羡茶,属于蒸青绿茶团茶,产自唐代义兴县(古称阳羡县,今江苏宜兴),出自大唐贡茶院。阳羡茶,是占据唐朝贡茶主导地位的两大贡茶之一。</p><p class="ql-block">唐朝吴兴(今湖州)的紫笋茶,以及阳羡(今宜兴)的阳羡茶,有时也统称为紫笋茶,作为唐朝皇室最受追捧的贡茶而响彻天下。</p><p class="ql-block">阳羡所出的“阳羡茶”蜚声大唐,是唐代著名贡茶区之一。约在公元766-768年,李栖筠担任常州刺史期间,遇山僧进茶,经来访的陆羽品鉴为绝世佳茗,遂献于唐代宗李豫,定为贡茶阳羡茶。</p><p class="ql-block">​此后不久,于770年设立大唐贡茶院,主要生产紫笋茶和阳羡茶。可以说,陆羽的推荐和阳羡贡茶的诞生,大大促进了大唐贡茶院的设立。</p><p class="ql-block">​阳羡茶约始于汉,盛于唐,极于明。唐代卢仝在有“千古第一茶诗”之称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曾经盛赞:“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p><p class="ql-block">​有陆羽推荐,又有卢仝盛赞,阳羡茶岂能不蜚声大唐?!阳羡茶,真是非常幸运啊!</p> <p class="ql-block">3、蒙顶茶</p><p class="ql-block">蒙顶茶,又名蒙山茶、蒙顶山茶,是蒸青绿茶团茶,产自四川雅安的蒙顶山(蒙山)。</p><p class="ql-block">初唐时期,蒙顶茶堪称是大唐第一名茶。相比于紫笋茶于阳羡茶,蒙顶贡茶更早,盛名更是流传于九州。但是因为产量太低及中唐战乱,使得在唐朝的影响力远不如紫笋茶和阳羡茶,也就只能屈居第三名茶之位。</p><p class="ql-block">古之巴蜀,在人类茶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巴蜀是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地,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初期,蜀茶已作为贡品进贡。汉晋时期,蜀茶名声已流传九州,声名极盛。但蒙顶茶,受到战乱及非独立品牌的原因,影响了中唐时期的贡茶名声。</p><p class="ql-block">公元742年,蒙顶茶正式列为唐代皇室贡茶。公元813年,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图志》曾言道:“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p><p class="ql-block">公元794年,唐朝宰相袁滋著《云南记》(今余残卷)。书中首提蒙顶山茶:“名山县出茶,有山曰蒙山,联延数十里,在县西南。按《拾道志》尚书所谓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州,凡蜀茶尽出此。”</p><p class="ql-block">​宋代大臣文彦博非常推崇蒙顶茶,其在《蒙顶茶》中说:“旧谱最称蒙顶味,露牙云液胜醍醐。”</p><p class="ql-block">明代许次纾在《茶疏》里,曾经概述唐代名茶:“古人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蜀雅州山也,往常产,今不复有,即有之,彼中夷人专之,不复出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