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你顺我顺全皆顺

星星云彩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个地方叫开顺</p><p class="ql-block"> 故乡山青水秀,民风淳朴,那里的地名以山山水水,花花树树,姓氏命名居多。可在它的最北端却有个地名叫“开顺”,恰值春节,我甚至感觉这地名真的好有口彩!</p><p class="ql-block"> 全国带“顺”字的地方有不少,如雷锋的牺牲地抚顺,其来自明太祖的“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京城的顺义区即“顺从正义”,它的地名仅可追溯至唐代。但咱老家的开顺的地名居然源于隋朝,历史这么优久!</p><p class="ql-block"> 儿时对开顺的记忆也就是,我爱吃的糖果及放的烟花是从那边运来的。因为它位于叶集和金寨老县城的中间位置,恰那时的叶集又貌似皖豫两省的小商品交易基地,许多山里的小商品及生活用品,都要从开顺那里才能运输进山,也可谓“扼控豫皖,衔系淮楚”之地!</p><p class="ql-block"> 在少时,我也曾扒在那直冒黑烟的三轮车上看过开顺好几眼,当时感觉它那条沿路街道好长好长,且都是大瓦房,路上还有大面积的桃园,特别的是,好像还有条缓淌着清清河水的水渠从每家每户门口过,不少的主妇一出门就在那里清盥着,现在想想开顺的生活真有点惬意!</p><p class="ql-block"> 再到后来我上了中学,也知道了开顺那一片水土肥沃,尤其地势平坦,还是老家金寨的“菜篮子”、“粮仓”和“果园”,只见清晨时分,我们在一中操场上跑步,一辆辆农用车、还有摩托车满载着新鲜蔬菜,及肉蛋品从母校(老一中)门口风驰电骋般的开进县城,听说他们大都来自于开顺。想着当年食堂的饭菜,我都能想到开顺百姓劳作的情形,现在想想虽然确实能挣点钱,但也都是勤劳的血汗钱。</p><p class="ql-block"> 再到后来,我又与开顺结下了缘,因为它又是我上大学(阜师院)的必经之路,在三十多年前,金寨到阜阳也就清晨一班车,且必经开顺。每当从学校放假回来,那辆破旧大客车开到开顺的马道河桥头时,我的心情就非常好。因为我又回到了家乡的地界一到了咱金寨的地盘。但每当去上学时,瞧那个车挤的吧,那些从开顺上车的人几乎想把整座金寨都带走,尤其春节期间,车上金寨的年味浓浓!如今,曾经一起上学的老乡,如今也都五十多了,估计他们在天南海北也干着自己喜欢的事,也不知他们还记得“开顺”这个地名呗?</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真正深入开顺实地也就有两次,一次是应邀约到开顺初中的国学老师那里去玩,深入进去以后,才知开顺的街巷还真有不少,老街上那个肉案子真叫多!也难怪国学老兄弟跟我们说:“我们这里想吃啥,方便,食材好且新鲜。”至到如今,那天他和爱人亲手烧的几大盆菜,想起来真实惠,吃其来过瘾,那羊肉,土公鸡,尤其那个猪蹄,我硬啃了几个,直到后来,国学一见我面还经常聊我这“寒相”事。还记得那天,我们硬把他床下的几瓶老酒喝“光蛋”,晚上几个微醺的“老鬼”就睡在他那新房的大床上。我隐约还记得,那天来陪我们的他的几个同事的穿戴貌似都很讲究,不像我们山里好随意,所以至到如今我一直认为开顺人是讲究人!</p><p class="ql-block"> 另外国学老友任教的那学校虽远离城区,但当时学生还真的不少,当时的校长是王老校长。听说就连叶集霍邱的学子都过来上,老师们团结的也像一家人,哪一家办喜事,一起都过来端茶倒水端菜帮忙,也不知那所学校现怎么样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又有一次,我在开顺呆了半天,那是因为先涛同学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开顺那一片搞征税,他看我对税收工作很好奇,于是他骑上摩托带着我直赴那里。当时,我一直认为收税那不是天底下太简单的事,找工商户要钱呗,去了才知可不是那么回事!记得那时的先涛也一身书卷气,背个小包一家一家的去,耐心的讲着国家税收政策,税率规定。商户们也很呵护这个年轻人,但也都唯求公平公正,毕竟是为国征税,他们也都是开顺老街上的商户,也很能理解国家!在工作忙完后,有很多摊主还客气地扯住他和我吃饭,当时先涛就婉拒了。当然,如今的先涛已是另一个县局的主要领导了。开顺也是他人生工作的第一站,也希望他有机会回来走走。</p><p class="ql-block"> 当然,如今的开顺,随着党和国家政策的暖照,及金叶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听说那里各项事业一路长虹,老百姓们的日子红火着呢,估计我去了也认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正值蛇年除夕,冬日暖暖,也借故乡的“开顺”之名,遥祝我这么多年的各位亲朋好友师生同事,祝福大家来年开心顺利,一路开顺!</p><p class="ql-block">一赵林写于202 5年元月2 8日于肥</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