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是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境内南北向道路,位于正阳门南侧,连接了正阳门箭楼与永安路。</p><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始建,时名“官街”;于清乾隆年间由土路改为石板路;于2008年8月7日经修缮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永安路,全长1400米,宽20米。</p> <p class="ql-block">明正统元年(1436年),官街始建。</p><p class="ql-block">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北京城兴建外城,正阳门大街成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年间,正阳门大街由土路改为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明代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之初,曾在城门口和钟鼓楼等处建造店铺房屋,招商经营,统称为“廊房”。当时按地段不同分别制定了税收等级,指定廊房中有能力的经营户充当“廊头”,负责收敛税款,送交皇家天财库(在西什库),供皇帝宴会和赏赐开销。如今前门外的廊房头条等胡同名称就是那时的遗留,堪称是北京最早的招商区。</p> <p class="ql-block">清代至民国时期,该街道称正阳门大街。</p><p class="ql-block">1965年,正阳门大街定名为前门大街。</p><p class="ql-block">2004年,前门大街开始大修。</p><p class="ql-block">2007年5月9日,前门大街前门至珠市口段开始进行修缮。</p><p class="ql-block">2008年5月28日,前门大街修缮完工;8月7日,前门大街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全长1400米,其中正阳门至珠市口大街段为步行街,全长845米,宽20米;珠市口大街至永安路段为双向四车道城市道路,全长约523米,行车道宽20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p> <p class="ql-block">截至2024年10月,前门大街两侧路灯以鸟笼、铜鼓、冰糖葫芦等为造型,具有老北京特色。</p> <p class="ql-block">2005年,前门大街启动修缮整治工程及古都风貌保护工作,以恢复前门大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貌。在修缮整治工程中,五间六柱五楼式的正阳门牌楼按照历史原貌在原址得到修复,白石御道、青石路面按原规制恢复,雨水、污水、燃气、热力、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也经过了改造。</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段落,也是京剧重要发祥地与历史上的重要演出地。(《光明日报》 评)</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是京味传统文化的集中承载地,也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老字号商业聚集区,承担着旅游、文化、休闲、商业的多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鲜鱼口,北京著名胡同,东西走向,由前门大街进口一直到东口崇文门大街,一般传说是“门到门,三华里”,是北京民俗市井商业的代表,与前门大街共同构成了老北京南城的标志性传统商业街区。2004年被市政府公布为25片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之一。</p><p class="ql-block">鲜鱼口有众多老字号,如大众戏院、正明斋饽饽铺和长春堂药店、天兴居、兴华池、便宜坊、都一处、天成斋鞋店,联友照相馆、黑猴百货店和马聚源帽店。</p> <p class="ql-block">吴裕泰</p><p class="ql-block">“吴裕泰”位于前门大街42号。“吴裕泰”创始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于1955年完成公私合营改制,更名为“吴裕泰茶庄”;于2005年成立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包括九道工艺,是历代制茶师傅智慧与心血的结晶。2011年5月23日,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在老北京城,鲜鱼口很有名。有一则将北京地名串在一起的对联:花市草桥鲜鱼口,牛街马甸大羊坊,其中说的就有它。当初运河曾经流经于此,这里是一个漕运码头,贩卖鲜鱼的地方,所以叫做鲜鱼口。离这里不远有地方叫三里河、水道子,就证明这一点。有水的地方,都曾经是兴旺之地。</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简称“大栅栏”,读作“dà shí lànr”,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门大街西侧,西至南新华街,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前门西大街,占地面积约1.15平方千米。大栅栏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称廊坊四条;明弘治元年(1488年)在胡同口设立栅栏,故改称“大栅栏”;清末此地商业发达,形成商业街区。</p> <p class="ql-block">明弘治元年(1488年),为防盗贼,廊坊四条巷口设立木质栅栏,因这里的栅栏由商贾出资,比其他胡同的都要大,因此被人们称为“大栅栏”。</p><p class="ql-block">清代,满人入关以后,北京内城不允许汉人居住,大量汉人被迫迁居外城,其中大量富商迁至大栅栏街区居住,使得大栅栏商业气息浓厚。</p> <p class="ql-block">200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大栅栏街口修建了铁艺栅栏。</p><p class="ql-block">2008年7月30日,大栅栏街区修缮完毕,重新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不仅是商业的集中区,更是北京文化展示的一个窗口,承载着旅游、文化、休闲、商业等多重功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有机融合,老字号与新国潮在这里相得益彰。(中国经济网 评)</p> <p class="ql-block">大栅栏街区是中华老字号汇聚之地,包括北京丝绸商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园、同仁堂、张一元茶店、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等多家老字号都汇集在大栅栏街区内。</p> <p class="ql-block">祥义号绸布店旧址门面,位于大栅栏街1号,建筑物地上两层,木结构,立面用铁栏做铁花装饰,上盖铁雨棚,雨棚下挂铁花眉子,作工精细。</p> <p class="ql-block">大栅栏街区之所以商业、文化业、娱乐业发达,一是因为在清朝时这里紧靠皇城,得风气之先;二是因为曾经大运河的水运码头从什刹海南移到城南大通河下,三里河就在它附近,后来的京奉、京汉火车站也开在前门楼子附近,大栅栏街区交通发达;三是因为大栅栏周边会馆多,清末,北京城共有400多家会馆,300多家会馆都在大栅栏附近,商人往来多,商机多,买卖就容易在这里产生;四是因为大栅栏里有戏园子,附近又有八大胡同,娱乐业发达,人气旺盛;五是因为大栅栏比廊坊头条至三条胡同宽敞,大店铺汇集倾向于汇集此地。</p> <p class="ql-block">瑞蚨祥旧址门面,位于大栅栏街5号,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由山东人孟雒川出资开设,并由其堂弟经营,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焚毁后重建,后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缝制的第一面国旗就出自瑞蚨祥。门面为二层砖造,木屋架,店前有洋式铁皮顶罩棚,立面壁柱装饰,两边为半圆看面墙,墙上雕花鸟图案,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前门大街是北京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沉淀了老北京人的文化记忆,也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老字号商业聚集区,承担着旅游、文化、休闲、商业的多重功能,肩负着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古都街市风貌、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历史责任。</p> <p class="ql-block">大观楼</p><p class="ql-block">大观楼,位于大栅栏街西口南侧,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也是第一家放映宽银幕电影的影院,现为电影博物馆,内挂有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中谭鑫培先生的剧照。</p> <p class="ql-block">“大栅栏”的读音历史悠久,“dà shí làn”是“大栅栏”三字的古音,被老百姓口口相传,而后北京老百姓又根据方言习惯在词的后面加了“儿”话音,所以有了““dà shí lànr”的读音,并延续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大栅栏的历史可追溯500多年,保留有北京城区历史延续最长的城市肌理,也是老北京历史文化遗产最密集的地区,是一面折射北京城历史发展的镜子。</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