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是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也是万家团圆欢欢喜喜过大年吃年夜饭的日子。女儿远在异乡不能回家团聚,家里只有我和妻子二人,但节日的仪式感还是不能少的,妻子下厨做了一汤五菜,考虑到人少不能浪费的原则,每个菜的份量都不多,但也足够我们夫妻俩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了。汤是鸡汤,是农村老家购买的土鸡,没有腌制,新鲜纯正,浓浓的鸡汤香弥漫在整个客厅里,不必刻意用力嗅吸,那扑鼻的清香早已让我未尝先醉。</p> <p class="ql-block"> 和妻坐在客厅的小饭桌上,舀上一勺鲜美浓郁的鸡汤,轻轻地喝上一口,鲜美可口,啊,还是小时候家乡的味道。一抬头,就看见饭桌对面的小台柜上,相框里的母亲静静地看着我们,似乎也沉浸在除夕的欢乐气氛里,也似乎陶醉在鸡汤的清香里。母亲、鸡汤,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母亲熬制的鸡汤才是世上最美的味道,喝上一口,浓郁粘稠的几乎将我们的二片薄薄的小嘴唇粘上而再也张不开。我永远也忘不了母亲在灶前炖制鸡汤的虔诚,永远也忘不了母亲将鸡汤小心端上饭桌的谨慎,永远也忘不了母亲坐在饭桌边看着我们甜甜的喝着鸡汤,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母亲勤劳善良,小时候的老家,母亲每年喂养着二十来只鸡子。老家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矮的小山包,杂树青草散落在房前屋后和山坡上,非常适合鸡子生长。那时候家家户户喂养鸡子可不是为了吃鸡肉,而是主要为了让鸡子生蛋。在那物质匮乏的时代,农户喂养鸡子生蛋,然后将鸡蛋拿到集市上贩卖,卖得的一点点现金再购买日常的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鸡子,在那个时代,可是农户家的宝贝,金贵着呢,农民们根本舍不得杀一只鸡犒劳辛苦的自己,特别是生蛋的母鸡更是被看作是"摇钱树"。母亲精心喂养着这些鸡子,鸡笼就建在堂屋的大门进口的右边,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鸡笼的鸡子放出来,然后撒上一瓢谷喂养它们,在鸡子低头吃食时,母亲再认真的点下数,确保和昨晚鸡子进笼时的数目一样才放心。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鸡子这么值钱,为什么不多喂养几十个?那还真不敢多养,因为没有那么多粮食,喂不起呀!</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家里杀鸡只有在过大年或家里来了特别重要的客人(比如舅舅)时才杀一只老鸡子,而且是选择不再下蛋的鸡子。母亲从没杀过鸡,母亲说不敢杀,杀鸡的重任基本上落在我们兄弟们身上,后来才知道,雷厉风行的母亲不是不敢杀鸡,其实是母亲舍不得亲手宰杀自己喂养了的鸡子哈。母亲就是这么善良,家里曾经喂养的狗、猫,母亲都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它们。</p><p class="ql-block"> 母亲炖制的鸡汤之所以味美清香,一是那时的鸡子是散养为主,鸡子自己啄食的都是虫草和谷物,不像现在是饲料圈养;二是生长期长,至少生长一年以上;三是土灶土炖钵土瓦罐慢慢熬制而成,佐料也是仅限于盐、生姜、香葱,没有其它任何合成添加料。特别是母亲将在铁锅里粗炒的鸡子装入瓦罐里,用农村特制的二木齿小灶耙小心地送入土灶里,慢慢把用火熬炖。当饭菜都熟了时,母亲再小心地用灶耙将瓦罐慢慢移出来,掀下瓦罐口上的瓦片盖,扑鼻的鸡汤香瞬间飘满了灶房,一下子勾起了我们早已饥肠辘辘的味蕾。</p> <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仅从不杀鸡子,也从不吃鸡子。我们曾多次问母亲,为什么这么鲜美的鸡汤不喜欢喝呢?母亲总是说鸡子辛,不喜欢那个味,可我们总觉得味道挺好的。用心炖制,把一份普通的鸡汤炖成人间美味的母亲,怎么自己会不喜欢喝呢?对此,我们虽百思不得其解,却傻傻地从没怀疑过母亲的真实内心。如今母亲早已仙逝,我们也早已为人父母,但母亲不喝鸡汤一直困扰着我。多年前的一天,上海的朋友快递给我十只阳澄湖的大闸蟹,女儿兴奋地说终于可以吃到正宗的大闸蟹了。我将蒸熟的大闸蟹和配料端到女儿面前,看着女儿美美的品尝着,幸福感也油然而生。女儿边吸吮着大闸蟹,边说:爸爸,你也吃呀!我脱口而出:辛,爸爸不喜欢吃!说完这话,我突然意识到什么,多么熟悉的话呵,母亲不也说过这样的话么?我瞬间明白了困惑我几十年的问题,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母亲不是不喜欢喝鸡汤,而是母亲将美味的鸡汤留给她爱的子女们喝呀!就如同现在的我们把美好的事物无私地分享或奉献给我们所爱的人,爱一个人就会无私的奉献!母爱如此,爱人也是如此,这都是缘于一颗爱的心呵!</p> <p class="ql-block"> 初一的清晨,我早早地起床,到厨房里下了一碗面条,盛上一勺美味的鸡汤,敬献在父母的遗像前。心里默默的祝福天堂里的父母,物质丰富的今天,母亲,您再也不用那么节约了,可以放心地喝上一碗美味的鸡汤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