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前引:春节假期期间千家万户多烧香叩拜。当孩子问你:烧香为何要烧三根香?都需要叩拜谁呢?你该如何回答呢?别说孩子们不知道,即使成年人也未必知道。有人认为烧香叩拜是搞迷信活动,有人认为这是老辈子传下来的,人家咋办咱照着做就是了。其实烧香叩拜并非搞迷信活动,它蕴含并传承着醇厚浓郁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明“道”“德”“孝”文化,更体现着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所蕴含的哲理。这是最经典最基础最纯正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教育的引领者,对这种传统文化究竟该如何解读呢?</b></p> <p class="ql-block"><b>史老师解读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这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一、二、三这几个数字都是变量的虚数,并非指的是具体的事物和具体的数量关系。它们只揭示的是“道”生万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无穷,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淮南子·天文训》是我们迄今看到的对它的一个最早的哲学上的解释:“道(曰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照《淮南子》的解释, “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这种从“阴阳学”的角度解释有它的道理。那就是“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平衡状态中最适合生长。所以烧三根香既寓意为期盼未来福禄寿齐全,更寓意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富贵满堂,国泰民安。个人觉得“一”为“无”,“二”为“有”,“三”为“万物”。任何事物皆从“无”到“有”,再到“万物”。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循环交替周而复始的。所以烧三根香就是通过这种仪式来告诫人们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同时,三根香代表着天地人。烧第一根香是祭拜天上的神明,希望它们能保佑自己所求的事情都能够早日实现。第二根是敬土地,有农作的人希望在土地上种下的农作物能有好收获,不需要农作的人就希望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都能欣欣向荣。最后一根敬自己的祖宗先辈,感谢祖宗先辈发家建立基业,给予自己生命。三根香为一柱,一柱顶天立地。寓意天地人融合为一体,万物归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万物共生共存的朴素辩证法和“道亦有道”宇宙观和唯物世界观。老百姓每逢传统节日都要叩拜神灵。首先叩拜的是老天爷,老天爷为“天道”,叩拜老天爷就是敬畏“天道”。“天道”就是自然之道、宇宙之道。然后叩拜七十二位全神。这就突出了“天道”。七十二位全神中有天神和地神,“天神”和“地神”就是“天”和“地”。叩拜七十二位全神就是敬畏“天”和“地”。最后叩拜的是祖宗,即人。我们每个人都要敬天、敬地、敬祖宗。跪天,跪地,跪父母。并且叩拜有序,寓意天地万物虽然博大精深却浑然有序。尤其突出“天道”,敬畏天地人。这是中华最经典的“道”文化、“德”文化、“人”文化、“孝”文化、“根”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向来以《易经》为本,以《道德经》为尊。《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老百姓常说“因果报应”其实就是一种“道”。“德”不仅仅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b></p> <p class="ql-block"><b>史老师解读2:或许有人会说,不是传统节日的时候,举行的一些仪式时为啥也都要烧三根香呢?其实,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先敬天、再敬地、后敬祖宗(或者值得敬重叩拜的德高望重的人、亲近的人)。烧香也有烧六根香、九根香的。上面我们说了“三”为虚数,是个变量。归结为一个无穷大。所以,三根香为一柱香。烧六根香的就是两柱香。意思是为上下两代人祈福,希望两代人都能够和和气气、平平安安的,希望自己好的同时自己的后代也都能生活的很好。烧九根香就是三炷香。烧三炷香代表着为三代人祈福,虽然它意在祈求代代安康幸福。但这样的人一般来说都是比较贪心的,希望三代人的愿望都能够圆满实现。人太贪心不好,烧香叩拜原本身就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所以烧一柱香,求个安康幸福是很好的。欲望太盛反而无事生非,适得其反。这就是日常老百姓都烧三根香的缘故。总之一句话,烧香叩拜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许个心愿便是未来的奋斗目标。</b></p> <p class="ql-block"><b>史老师解读3:有人信佛,会问为何庙宇里也烧三根香呢?“三”这个数字在佛教中有诸多的表法含义,烧香烧三根,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皈依三宝。三宝指的就是佛、法、僧。还可以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烧三根香表示要修这三种无漏之法。也可以表示阿弥陀佛(中)、观世音菩萨(左)和大势至菩萨(右)等“西方三圣”,烧三根香表示要皈依三圣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表示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烧三根香表示要出离三界。也可以表示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烧三根香表示要断除此三种烦惑。其实就是祈求幸福平安。这就是民间给观世音菩萨等烧香时常念叨的除病消灾,万事如意,阖家安康,国泰民安的缘由。超脱三界的思想其实和老子的无穷大思想是一样的道理。最有意思的例证就是送子观音和送子娘娘。原本属于佛、道两家之神,送子观音位坐庙宇莲台,送子娘娘位坐道观莲台,却常常被世人同时供奉于同一座殿堂而烧香叩拜。或许这也是中国佛、道并存共生相容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特色。</b></p> <p class="ql-block"><b>后记:中国人有自己的信仰文化,那就是本土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根基就是《易经》和《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它是诸子百家各种思想学说的源头。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p> <p class="ql-block"><b>引伸语:提起中华传统文化,许多人总免不了提起孔子。“创生教育”思想研发人史俭明在“俭明词话”上发表了系列教育研究文章《教育的'空相'与'具象'》中写有这样一段话:说起老子,必然提及他的《德道经》。有人说,《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之父,是中国古代宗教形成之母。在我看来,它也是中国教育之父。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我们都知道孔子的“礼”来源于老子。却很少提及孔子的教育思想遵循的也是老子的教育之道。我们也都知道《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至汉代成书,记录的都是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较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易经》。周文王作《易经》,《易经》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哲学之根。最著名的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易经》中早已经存在。《易经》生出《道德经》,《道德经》源于《易经》。《道德经》发扬光大了《易经》。《易经》重在“唯心”,《道德经》重在“唯实”。老子得道于《易经》。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孔子的学生既然能记录并传承孔子的言论,按照常理来讲,想必孔子极其崇拜并视为神人的恩师老子的言论,孔子在讲学中,也应该传承给弟子。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孔子对《周易》整理的部分就是传承了老子的思想。谁能说《论语》中记录下来的孔子的一些言行不是老子讲给孔子的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更多独特精彩解读,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俭明词话”或美篇“史俭明工作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