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月如织,时光匆匆,转眼间,金龙已腾空而去,留下的是一片片祥云的轻抚;而银蛇则乘雾而来,悄然间,已叩开了千家万户的大门,迎来了新的轮回——蛇年。作为生肖属蛇的我,每当这个时刻,总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对那些遥远而温暖的乡下时光的深深怀念之中,尤其是那些关于蛇的传说、故事与记忆,它们如同一串串璀璨的珍珠,镶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闪烁着独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腊月,是乡下最为热闹的时候。生产队的牛屋里,总是挤满了大人小孩,他们围坐在一起,火炉旁,茶香袅袅,话语连连。大人们讲述着天南海北的故事,而每当话题转到蛇时,气氛便格外热烈。他们口中,蟒蛇的雄伟壮观,仿佛能吞噬一切;盲蛇的微小精致,如同自然界的奇迹;眼镜王蛇的剧毒无比,让人闻之色变;而乳蛇的无毒与温顺,又让人心生怜爱。更有那些水蛇的灵动飘逸,如同水中的精灵;变色蛇的奇幻多变,仿佛是大自然的魔术师。这些故事,如同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老先生们,则是这些故事中的智者。他们不仅讲述着蛇的种种奇闻异事,更将蛇与“巳”字的演变娓娓道来,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字与生肖之间的奇妙联系。他们还说,生肖属蛇的人,性格中既有蛇的机敏与智慧,又有蛇的冷静与深沉。这些话语,如同种子一般,在我心中悄然生根发芽,让我对蛇有了更深的情感与认知。</p><p class="ql-block">而《白蛇传》的故事,更是让我对蛇充满了无尽的遐想。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传奇,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在我心中缓缓展开。白蛇的痴情与勇敢,许仙的纯真与善良,法海的阻挠与坚持,共同编织了一个跨越种族、超越世俗的爱情故事。它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力量,也让我对蛇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同情。</p><p class="ql-block">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瑰宝,而关于蛇的成语,更是妙趣横生,充满了智慧与趣味。每当我翻开成语词典,那些与蛇相关的成语便如泉水般涌现出来,让我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画蛇添足”,这个成语让我懂得了做事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分贪求;而“蛇雀之报”,则让我明白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激励我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杯弓蛇影”,则是对人心微妙与恐惧的生动描绘,它告诉我,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往往来源于内心的疑惧与不安,只有放下心中的“蛇影”,才能拥抱真正的光明与坦荡。</p><p class="ql-block">还有那些形象生动的成语,如“蛇毛马角”,用来比喻世上根本不存在之事,让我感受到了语言的奇妙与幽默;“一龙一蛇”,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与变化,让我懂得了要顺应时势,随遇而安。“蛇足”比喻多余无用的事物,提醒我要精简生活,去除冗余;“蛇行”则形容行动隐秘而迅速,让我领略到了蛇的机敏与灵活。</p><p class="ql-block">这些成语,如同一个个生动的寓言故事,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世界,更让我从中汲取了智慧与力量。它们让我看到了蛇在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也让我对蛇有了更多的敬畏与尊重。</p><p class="ql-block">在老家,蛇被亲切地称为“长虫”。这个称呼,既包含了人们对蛇的畏惧与敬畏,也透露出一种亲切与熟悉。每当我在上学的路上、田间劳作时、野草丛中、汪塘边、甚至房屋内看到蛇的身影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有时,是惊恐与害怕;有时,又是好奇与兴奋。</p><p class="ql-block">那些蜕下的蛇皮,如同自然界的艺术品,静静地躺在石缝间或草垛旁,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胆小的我,总是远远地看着它们,生怕长虫还在原处未离开;而胆大的孩童们,则会将蛇蜕从石缝中拽出,用软草或纸屑将皮填充鼓起,放在路中间吓唬来往的行人。每当看到他们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行人惊慌失措的表情时,我总会忍俊不禁。</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冬夜,我和两位同学上完晚自习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漆黑如墨,只有小虫的鸣叫声陪伴着我们。由于上午刚听过关于鬼蛇的故事,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恐惧。走着走着,当走到路边坟茔时,突然看见坟边有一对闪亮的眼睛望着我们。那一刻,我们的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膛一般,同时发出惊恐的吆喝声。只见一条黑影“喵”的一声迅速逃走,原来是一只野猫在坟旁觅食。虽然虚惊一场,但我们的情绪却久久不能平复。</p> <p class="ql-block">而另一次与蛇的“亲密接触”,则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一个冬天的星期日上午,生产队组织社员拆挖老房屋宅基。在挖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条冬眠的蛇盘在一起。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无论你怎么摆动它们,它们就是不动,像死的一样。有人提议把蛇放在阳光之下,再用软草覆盖看它能否苏醒。于是,我用木棍小心翼翼地将蛇一个个挑到墙角朝阳的地方,然后继续干活。等到下午回来看时,却不见蛇的踪迹。正当我感到疑惑时,本家小叔神秘地来到我身边,让我到他家里吃一块肉。在他家里,我真的吃到了一块鲜美可口的肉,汤也特别好喝。他还端来一小碗黄色的液体让我辨认是何物。原来,他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最大的一条蛇带回家烹饪食之,肉正是蛇肉,液体则是蛇胆。那是我有生以来首次品尝蛇肉,那种独特的味道和感觉至今仍然让我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这些关于蛇的记忆,虽然充满了惊险与刺激,但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与探索欲。它们让我看到了蛇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与生存方式,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与敬畏。</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增长,我对蛇的恐惧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它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我开始学会如何小心翼翼地观察蛇的习性、如何辨别它们的种类与性别、如何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角色与意义。我发现,蛇其实是一种非常聪明且机敏的动物,它们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智慧。</p><p class="ql-block">甚至有一次,我亲手拎起一条小青蛇,感受着它冰凉而灵活的躯体在我手中游走。那一刻,我仿佛与自然界中的这个小生命建立了某种奇妙的联系。我观察着它伸缩自如的舌头、敏锐的眼睛和灵活的身姿,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赞叹。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与蛇共舞的勇气与智慧。</p><p class="ql-block">而村人们对蛇的迷信与敬畏,也让我看到了蛇在文化中的多重面貌。水蛇被尊为“水龙”,守护着汪塘的水位与生态平衡;草丛中的“小飞龙”,则被视为空中监察者,守护着人间的正义与秩序。这些迷信与敬畏,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尊重。它们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p><p class="ql-block">如今,蛇年再至,那些关于蛇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它们不仅是我童年的一部分,更是我对生命、对自然、对文化的一种深刻感悟与体验。在这悠长的岁月中,蛇如同一位舞者,在我的心中翩翩起舞。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奇妙与多样、自然的神秘与伟大、文化的丰富与深厚。而我,也将继续在这条与蛇共舞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与奥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