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为什么要发压岁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压岁钱的起源与压祟钱密切相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压祟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在除夕夜,家长将用红纸包好的铜钱放在孩子的枕头下,据说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孩子平安健康。这个习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个叫“祟”的小妖怪会在除夕夜出来吓唬孩子,导致孩子生病发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来人们发现用红纸包铜钱可以吓退“祟”,于是形成了发压岁钱的习俗。</span></p><p class="ql-block">最初的压祟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在身上的金属制成的装饰品,主要用于镇恶驱邪,护佑平安。<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元时期,压岁逐渐演变成长辈给小孩铜钱让其把玩,以达到平安吉祥的目的,这一风俗延续至今,并在明清时期正式定名为压岁。</span></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岁钱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铜钱演变为纸币,甚至用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p><p class="ql-block">压岁钱除了用于孩子,也适用于长辈,寓意健康长寿。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p><p class="ql-block">至今在农历除夕都有守岁:即灯火通明、通宵守夜的习俗。这种习俗在中国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广泛流传,是春节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守岁的活动之一给孩子和长辈压岁钱,不仅涉及到给予孩子和长辈钱财以求护佑的行为,还包括家庭成员团聚守岁等重要活动。它承载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