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洛漾书院

葛天琳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葛天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6582 2457</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9日,我们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行五人,包括老领导、前副会长张刚、知青杂志主编马琳、成员刘珠耀、余国成和我,驱车赴浙江德清洛舍漾镇,参观洛漾书院内的张抗抗文学艺术馆,开展了一次文学考察交流活动。 </p> <p class="ql-block">洛漾书院位于山清水秀的湖州市德清县洛舍漾镇,那里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外婆的家乡。这里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人文荟萃,文脉深厚,新建的古镇洛漾书院环湖而建,大方气派,新颖别致,使当地的文旅事业让人眼睛一亮。</p> <p class="ql-block">书院占地面积一千多平米,给当地学子和游客提供了特别优雅舒适的阅读、学习环境,是德清县政府和当地镇政府投资的,也得到了著名的中国当代文学家张抗抗女士的大力支持和青睐,把毕生作品和收藏无偿捐赠给他们,作为游子对故乡的回报。</p><p class="ql-block">洛漾书院内特设的张抗抗文学艺术馆,即是张抗抗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也是家乡人对这位优秀作家的爱戴崇敬和尊重,这种双向奔赴,让秀美旖旎的洛漾山水更具文化内涵和人文风采。</p> <p class="ql-block">该馆的建立成为洛舍文化新地标、老百姓家门口的文化新空间,是德清县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以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精神富有的一次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张抗抗,原名张抗美,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籍广东新会杜阮镇长乔,1963年考入杭州市第一中学。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上山下乡八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p><p class="ql-block">1972年10月,她在上海《解放日报》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3年,在《文汇报》上发表了长篇散文《大森林的主人》;之后,张抗抗开始尝试长篇小说的写作。</p><p class="ql-block">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村建设和知识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p><p class="ql-block">曾出版长篇小说《分界线》《隐形伴侣》《赤彤丹朱》《情爱画廊》《作女》,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北极光》《把灯光调亮》,短篇小说《爱的权利》,散文集《回忆找到我》和《张抗抗文学回忆录》。</p><p class="ql-block">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p> <p class="ql-block">张抗抗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副主席,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届主席团委员,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十二届委员。现为国家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协会副会长。2009年受聘担任国务院参事。现定居北京。 </p> 我们前来参观考察的五人中有四人是下乡黑龙江知青,与张抗抗老师同在一方土地上挥洒青春,也曾经阅读过不少张抗抗老师的文学作品,因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共鸣。 <p class="ql-block">洛漾书院内阅读、创作、交流空间一应俱全,包括悦读悦享书房、文化乡贤著作展示区、多媒体会议接待室和名家创作室等。尤其是在上下两层共1200多平米的张抗抗著作展示区运用了多种现代化展陈手段,精心规划、井然有序地珍藏展陈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张抗抗创作的大量文学成果(书籍作品)及珍贵文学史料(书信手稿图片藏书等),堪称张抗抗文学作品最完整最权威的收藏、研究与传承之地。</p> 张抗抗把自己多年出版的书籍专著信件等大部分捐赠给了这个文学馆。 张抗抗与父母,妹妹,全家四口都是作家。 张抗抗的丈夫、妹夫、外甥,也都是作家,加起来一门七作家。 张抗抗对外婆的故乡有很深的感情。 张抗抗的母亲朱为先,青年时期就在上海发表文学作品,晚年出版了抒情散文集。 张抗抗的父亲张白怀,青年时期就在民族日报工作,宣传抗日救国,晚年出版的纪实文学,真实记录了全民抗战的历史故事。 张抗抗的丈夫姜戎,出生在江苏,是赴内蒙下乡知青,中国社科院硕士研究生,大学教授,出版长篇小说《狼图腾》,产生巨大影响。 张抗抗家学渊源,家风淳朴,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馆内展出的书籍、照片,包括张抗抗各个时期的足迹和思想印记,都是她自己提供和安排布置的。可见她的细致认真。 1977年6月,张抗抗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3月,在《收获》第2期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并获黑龙江省1979年短篇小说奖;此后发表《白罂粟》《红罂粟》等多篇反映知青题材的小说作品;同年,调入黑龙江省作协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1980年4月,张抗抗到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为期三个月的进修; 5月20日,在《人民文学》第5期发表短篇小说《夏》,小说塑造了一个思想保守、僵化的女大学生的形象,获得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5月25日,在《收获》第3期发表中篇小说《淡淡的晨雾》,小说反映了新时期来临之后,国人思想解放的情况,并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展陈分五个部分,详细记录了张抗抗的心路历程和文学成果。 <p class="ql-block">1981年5月25日,在《收获》第3期发表中篇小说《北极光》,以“一女三男”的故事模式,展现小说主人公陆苓苓对“北极光”的执着探问和追寻; 9月,在《小说界》第2期发表中篇小说《国魂》。</p> <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以来,张抗抗在揭示人物内心、扬善抑恶、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路上,一直在努力耕耘着,奋勇攀登着,进行不懈的追求。</p> 1982年2月,在《十月》第1期发表中篇小说《在丘陵和湖畔,有一个人……》。1983年5月,在《收获》第3期发表中篇小说《塔》;同月,出版散文集《橄榄》。1986年,在《收获》第4—5期发表长篇小说《隐形伴侣》(部分刊登,后于1986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本),小说以个人叙事,表现了人对自身善恶的辨识,超越了“知青文学”的苦难和伤痕,进入到对“人”本质的探究。 1987年9月,她在《钟山》第5期发表中篇小说《因陀罗的网》。 1991年9月,在《钟山》第5期的“女作家小辑”发表短篇小说《斜厦》,小说关注了塌陷的信仰危机,把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进入社会文化转型阶段所具有的的意识形态的“斜厦”看成是“现代性”理念在现实中遭遇困境的表征。 [8]1993年,在《小说界》第2期发表中篇小说《沙暴》,后转载于《中篇小说选刊》1993年第4期。 1995年1月,在《作家》第1期发表中篇小说《银河》,小说探讨了都市男女的爱情、婚姻、两性等问题;4月,在《上海文学》第4期发表中篇小说《残忍》; 5月,出版长篇小说《赤彤丹朱》,小说描述了一对“红色恋人”从参加“革命”到被“革命”排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的坎坷经历。 1996年4月,出版长篇小说《情爱画廊》,小说描写了画家周由和美女水虹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水虹令人惊心动魄的美被南下寻美的画家周由发现,由此引起灵魂的震撼,从而引发出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1997年,在《东海》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钟点人》。 <p class="ql-block">她留存的许多信件,反映了编者读者作者之间的来往,也显示广大读者对她的喜爱和友情。</p> <p class="ql-block">2000年1月,在《收获》第1期发表中篇小说《集体记忆》。2001年,凭借《张抗抗散文》(解放军出版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2002年6月,出版长篇小说《作女》,讲述了女主人公“卓尔”和一群京城女性“作”的故事,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浓缩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以来,“作女”们对几千年来的男权社会戒律、规则的颠覆与反抗。</p> <p class="ql-block">2003年8月,在《小说界》第4期发表中篇小说《请带我走》(又名《请把我带走》),表达了知青一代忏悔意识的苏醒;9月,在《钟山》第5期发表中篇小说《芝麻》,以进城务工女性为主人公,通过城里与乡间的生活对比来观照当今中国,写出了中国农村妇女寻求经济自立到人格独立的艰难过程。</p><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08年,作为评委出现在首届“文学之新”大赛上。2009年11月13日,被聘为中国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2011年12月25日,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5年,获第四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金奖。</p> <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12日,张抗抗文学馆在张抗抗的母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正式落成并开馆; 10月,在《上海文学》第10期发表中篇小说《把灯光调亮》,小说讲述了一个与读书人、写书人、书业人、爱书人息息相关的书店的故事;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4月,出版散文集《回忆找到我》,讲述了自己与亲人、爱人和友人之间的往事和情谊,同时不止一次地回顾了自己漂泊的青春岁月和在北大荒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出版回忆录《张抗抗文学回忆录》,较为完整地收录了张抗抗多年来的文学创作谈以及她的文学观; 8月,出版散文集《南方》《北方》,《南方》是张抗抗亲自编选、审定,最新推出的一个以地域为线索的散文系列之一,《北方》收入了张抗抗36篇与北方有关的散文作品,涵盖了北京、东北、西北等地,涉及旅行见闻、世俗百态,包含了作者对过往的追忆、对生命的感悟、对历史的沉思等等。</p><p class="ql-block">她的译作已经流传海外许多国家。</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20日,张抗抗与德清举行捐赠签约仪式,向张抗抗书院捐赠大量书籍、作品、珍贵图片及有关文件,用于收藏、学术研究、展览展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 </p> <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2023年6月,出版十卷本《张抗抗文集》,包含长篇小说卷《作女》《情爱画廊》《隐形伴侣》《赤彤丹朱》,中篇小说卷《北极光》《把灯光调亮》,短篇小说卷《何以解忧》,散文卷《乌镇的倒影》《牡丹的拒绝》,随笔、序跋、书评、讲稿卷《仰望星空》。</p> <p class="ql-block">张抗抗获得各种荣誉称号,也担任过许多国家级别的文学艺术界领导,可以说是知青中的佼佼者天花板了,她对于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也是十分客观冷静清醒的,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她不愿意人们把她归类为知青作家。</p> 张抗抗获奖无数,成果不凡。 洛漾书院的做法对于同样以传承研究历史为己任的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颇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欣然到此参观的我们几位同仁都感到收益匪浅。<br> 参观结束时,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前副会长张刚与研究会知青专刊主编马琳,以及我们几位同行会员编辑们,把研究会近年编辑出版的部分书籍,赠送给了洛漾艺术馆收藏。 该馆负责人高兴地答应设立相应展呈位置,珍藏我们特地赠送的几十本研究会编辑出版的知青书籍资料。<br>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