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平铁佛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米山镇米西村上西门街铁佛寺巷内,始建于金大定七年(1167年),铸造的铁佛而得名。解放后,铁佛被炼成了钢,但泥塑依然得以保存。正殿青石门墩上所刻的题记“金大定七年(1167)七月十三日铸造铁佛,修铁佛寺殿”,记录了其创建时间。高平铁佛寺是在2010年被中央美院无意间发现的。当时,中央美院的师生在考察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这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正殿门枕石有明嘉靖元年(1522年)重修题记,天王殿门枕石有明隆庆五年(1571年)重修题记,其余建筑为清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高平铁佛寺,坐北向南,为单进四合院,院落中轴线北端为正殿,南端为天王殿,正殿西侧有耳殿三间,院内有东、西禅室各五间。</p> <p class="ql-block">正殿保存有完整的一组佛教彩塑群像,是该地区明代佛教彩塑艺术的范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屋顶,筒板布瓦屋面,绿琉璃勾滴剪边,排山玲铛脊,滴水内则为祥凤。正垂脊皆为手工捏花绿琉璃脊筒,正脊立面图案以脊刹区分,两侧各饰游龙两条行于牡丹花中。正脊两端对峙龙吻,居中设脊刹,刹座由相背而设的吞口与七间牌额组成,牌上书“释迦宝殿”;吞口上站狮驮宝瓶,在宝瓶顶部共拉设铁质风绳四条,风绳下端于前后瓦面上专设的望砖系接,用以稳固脊刹。垂脊前段置垂兽,形为跑狮,兽前岔脊之檐后向山口45度转折起翘,形似翼角。</p> <p class="ql-block">佛坛正面现存释迦佛两侧为文殊、普贤菩萨,背光悬塑有三世佛、十二圆觉菩萨、接引佛、十大明王、大鹏金翅鸟,间以花卉飞龙。</p> <p class="ql-block">佛坛背面现存观音菩萨、善财、鬼卒,周围悬塑灵山,还塑有西天取经的故事情节,山上庙宇、唐僧、沙僧、白龙马、猪八戒、孙悟空、佛塔一字排列,数只山羊穿插其间。</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左侧是普贤菩萨,可惜的是头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文殊菩萨,颇具晋东南特色。</p> <p class="ql-block">高平铁佛寺现存的27尊塑像按二十四诸天的排列顺序,四大天王分立四角,殿门左侧是崇宁真君(关羽)。</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昭惠真君(杨戬)</p> <p class="ql-block">右侧依次为:帝释天、摩利支天、北方多闻天王、日天、韦驮天、鬼子母天、罗刹天、大功德天、散脂大将、阎罗天、西方广目天王、崇宁天。</p> <p class="ql-block">高平铁佛寺每一尊造像的身上都运用了大量的铁丝铁线,每一尊造像呈现出“以铁为骨,用铁造型”的核心型造手法,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的彩塑的轮廓张扬,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夸张,衣纹层次特别丰富,铠甲等细节装饰、局部的衣纹图案等,都表现出一种华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最震撼的彩塑,当属环绕佛殿四周的二十四诸天造像。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铁佛寺内的二十四诸天造像融入了生活中的细节和大胆的想象,运用“以铁为骨,用铁造型”的核心型造手法。</p> <p class="ql-block">左侧依次为大梵天、辩才天、东方持国天王、月天、密迹金刚、紫薇大帝、摩醯首天、菩提树神、大将军天、娑竭罗龙王、南方增长天王、昭惠天。</p> <p class="ql-block">铁丝相对木签竹签的造型来说,可以柔、弯、曲、叠、加、折,相对木签、竹签等僵硬的骨架,造型立刻变得丰富了起来。铁线的大量运用,使得彩塑多了更多的层次感和空间感。</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诸天彩塑,这些彩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造型夸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彩塑不仅展示了明代佛教彩塑的艺术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铁佛寺的彩塑艺术是其另一大亮点。正殿内保存有一组完整的佛教彩塑群像,是该地区明代佛教彩塑艺术的典范,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彩塑不仅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还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些造像立于青砖台座上,泥塑彩绘,高3米多,一个紧挨着一个,有男、有女,有文、有武,“文将”肃穆威严、中正平和,“武将”须发皆张、横眉怒目,造像有的面目狰狞,有的神态安详,有的怒目突出,有的青面獠牙,有的脚趾抓地,有的铠甲护身……</p> <p class="ql-block">动与静之间的强烈对比让人印象深刻。而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还是他们的“爆炸头”——这些以铁丝、铁线为材料塑造出的须发、飘带、冠饰,正体现出晋东南独有的地方色彩。</p> <p class="ql-block">高平铁佛寺正殿和天王殿的梁架、屋面等均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金、元至明地方建筑风格过渡演变的实物例证。</p> <p class="ql-block">斗拱(似元代遗构),正殿檐下斗拱按位置分为前檐斗拱,金柱头斗拱、后檐斗拱三类。按形制分为前檐柱头斗拱、平身科斗拱,金柱头斗拱,后檐柱头刻斗拱四种。</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诸天造像的服饰繁缛却不显笨重,反而多了一些灵动和飘逸。这都得益于雕塑师高超的技艺和对塑像的艺术处理,通过在胎内采用细铁丝进行辅助造型,使之弧度更大、线条更为流畅,看起来更加生动和逼真,富于层次感和空间感。每尊造像的服饰皆不相同且件件细腻精彩,纷繁之中还有秩序之美。</p> <p class="ql-block">本集2025.01.22摄于晋城市高平市米山镇的米西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