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等儿女们回家过年

春绿原野

<p class="ql-block">爸妈等儿女们回家过年</p><p class="ql-block">祥龙归海,金蛇出壳。农历乙巳年即将来临。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回家过团圆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期盼。每年一到年关,无论离家远近的男女,都大包小包,单身的或成了家拖儿带女的都匆匆忙忙赶回家,远途的要挤汽车赶火车,老家在农村的还要步行几里几十里,不顾车途劳顿日夜兼程。家里的父母不管年富年辺的都在忙忙碌碌,为过年做着各种准备,盼着等着儿孙们回家团圆过年。</p><p class="ql-block">记得有句对子:“过年难年难过年年过,做人难人难做人人做”。现在社会发展了,国家富强了,物质丰富通讯交通发达,回家过年不难了。但在那国家还贫穷的年代,过年确实困难多多。交通不便不用说,通讯主要还靠寄信,买各种年货都要动脑筋化时间,过年买面条年糕豆腐豆腐干等等之类的年货都是要凭票供应,还得抢先控后挤着排队购物,买米买柴买煤靠手提肩挑,做饭靠烧柴烧煤,用水靠自已去水井挑。而现在的我们是想买什么就有什么,甚至一个电话就能搞定还能送上门,用水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哗啦啦就来,做饭做菜洗澡洗衣等各种电器家家俱备,生活非常轻松方便。改革开放的成果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生活,增添了大家的幸福指数,人们更加心情舒畅,天天都是过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回想起多年前,父母尚健在时回家过年的情景,父母盼望子女回家过年的深情和爱历历在目,永记心头。那些年,家在当地的我每年过年因工作都要等到除夕下午四点半或五点左右才能下班(还算是提前的),就匆匆往家里赶。因为当时县城还没有公交,自行车也极少,上下班都是靠步行。我也是在七十年代中才通过商业局长批条再找县五交化公司负责人购到一部凤凰牌自行车。往往因为每年过年回到家都比较晚,菜已摆上了桌,一家人都在等我回家吃年夜饭过团圆年。所以一到家,妈妈就调侃我说:“你是假勤三十夜”。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还能说什么吗?只能笑笑表示歉意。</p><p class="ql-block">只是有一年除夕我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认识的人拦住,请我帮他到医院去借瓶氧气,以帮他的病重父亲度过除夕全家能过好年。对于这个请求,我欣然答应。因为我知道没有关系当时是借不到氧气的,更何况管氧气瓶的老同志这时已回家过年,如不找到他别人拿不出。只因为去找了管氧气瓶的老同志家请求他帮忙去医院借了氧气,耽误了回家的时间,回到家真的较晚了。回到家看到一家人还在等我回家吃团圆饭,我一方面心里很内疚,另一方面因是做好事想来一贯善良乐于助人的母亲一定会理解的。就对家人们说“我今天呀是真勤三十夜”。于是将回来迟的原因讲了一下,一家人就开始高高兴兴地吃起了年夜钣。</p><p class="ql-block">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回家过年是传统美德。有父母在家就在,年年年末,在外谋生的子女就开始盘算着回家过年,家中的父母也盼着子女儿孙们回家过年、计划并准备过年的各种事项。过去条件差,再难也要过好年,一家人欢欢喜喜在一起,享受着团圆的天伦之乐。心里的甜心中的美是任何物质享受比不了的。现在社会条件好了,过年不难了但年味却少了,我想年好过更要过,而且要过好并把年味搞浓,代代相传,永久不衰。</p><p class="ql-block">岁月不断更迭,每个人都会从孩童变成父母爷爷奶奶佬佬佬爷,其身份和担当都在发生转变,接力棒不断传递,过年的传统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延续传承着中华的血脉和美好的传统,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长盛不衰,万古长青。</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