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多了自然山水,总想要去跟随古代文化,或去听、去见文人墨客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最爱的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而长城早已游览,初一历史课本中出现并让我痴迷于它的工作原理的都江堰却还未见。</p> <p class="ql-block"> 那就去听、去见!</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缘的岷江上,</span>始建于战国秦昭襄王时期,太守李冰以完成将成都平原建成秦国统一天下的军事粮仓的战略目标出发建造而成。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如何不让人喟叹!</p> <p class="ql-block"> 在《史记·河渠书》里,司马迁是这样记载都江堰的:“于蜀,蜀守冰凿离碓 ,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p> <p class="ql-block"> 足以说明除水利之外它的军事和交通价值。只不过时间已经过得太久太久……沧海桑田,水利凸显!</p> <p class="ql-block"> 那么要写都江堰就不得不从岷江讲起,岷江发源于岷山深处,一路南下,冲下地理阶梯,此段落差高达273米,巨大的落差使得水流速度快,携带泥沙能力强,泥沙在下游地区容易淤积,促使河床抬升,进而河床高于地面成为——“悬河”</p> <p class="ql-block"> 彼时的蜀地可谓是“泽国赤盆”,这都要拜流经蜀地的岷。</p> <p class="ql-block"> 汛期时,大暴雨汇入岷江急促的水流,经常裹挟着泥沙,突破河道冲向道路、冲向民居农田。干旱时节成都平原又缺水灌溉。</p> <p class="ql-block"> 太守李冰与其子二郎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p> <p class="ql-block"> 李太守在灌县岷江的一个拐弯处,对玉垒山进行山口开凿,历时八年之久,凿出一个约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取名为宝瓶口。</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进水口河道河底地势较高,江水在枯水期很难流入到宝瓶口进水口。</p> <p class="ql-block"> 李冰在宝瓶口上游不远处,利用大竹笼装满卵石投入江中建成了一个分水堤,因形似鱼嘴,得名鱼嘴。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p> <p class="ql-block"> 东侧为内江,窄且河床低,流向宝瓶口;西侧为外江,宽且河床高,流向岷江原河道。</p> <p class="ql-block"> 实现了一级“四、六”分水</p> <p class="ql-block"> 鱼嘴进行第一级分水后,仍然会发生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的流量上限的场景,李冰率领当地百姓又在鱼嘴的末端,即靠近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一个连接内江和外江的溢洪道——飞沙堰溢洪道,简称飞沙堰。飞沙堰顶与内江河床的垂直高度为至关重要的2.15米。当汛期内江水位高于堰顶时,多余的水即漫过飞沙堰流至外江中,实现溢洪。</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排沙:鱼嘴天然就有分沙功能,约八成的砂石流向外江,此即第一级分沙,即二八分沙。宝瓶口河道窄于内江河道,江水从内江流至宝瓶口时,水流冲击山体崖壁形成回旋水流,将流入内江的二分泥沙的约八成从飞沙堰甩至外江,此即第二级排沙。</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冬季枯水期时,先在鱼嘴首端用竹笼和杩槎截流,令内江河床露出。然后开始加固三大主体工程和河岸。同时清理内江河床上沉积的淤泥,直至凤栖窝处河床上的“卧铁”露出,此时飞沙堰的堰顶与内江河床底部刚好达到2.15米的垂直高度差。</p> <p class="ql-block"> 整个岁修大约持续3个月的时间,然后于来年放水节(即清明节当天)切断拦截内江河道的竹笼和杩槎,让岷江水从新浩浩荡荡地流入内江,流入成都平原的千家万户,灌溉千亩农田</p> <p class="ql-block"> 吁……这千年古堰既免除了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p> <p class="ql-block"> 蓦然伫立在鱼嘴观景平台,总感觉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息,罩住我的全身,我想许多古人也一定站在过这些地方,就在这伫立的瞬间,人、历史、自然混沌的交融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无我无私,长生不老。这便是道。”</p> <p class="ql-block"> 拜水都江堰, 问道须上青城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烟火起、照人间</p><p class="ql-block"> 喜悦无边、举杯敬此年!</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于成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为个人学习笔记,纯属娱乐,不做商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感谢联系删除!祝各位网友蛇年吉祥!巳巳如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