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不识数

<p class="ql-block">过年</p> <p class="ql-block">蛇年的春节无声无息的就到了跟前,去年与韩国关于归属权之争还在眼前,要以我说,争来争去,都属于大中华文化圈的范围。这只是我个人的认识,不喜勿喷,一个“大中华文化圈”,能够满足文化自信的心态了吧?</p> <p class="ql-block">这里,我只说一点儿我自己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同为大中华文化圈,日本在这方面反应,和中国、韩国截然不同,仿佛他们从来没有过过这个节日一样,被众多网友骂作是脱亚入欧的代表现象,其实这确实冤枉了日本,倒是中国、韩国,是一种“改革不彻底”,是向“旧势力”妥协。</p> <p class="ql-block">别急着喷,听我慢慢道来</p> <p class="ql-block">说起日历,一般都是分阴历、阳历、阴阳历,只跟随月亮阴晴圆缺,一年只有十二个月,叫阴历,它对于地球公转不管不顾,因此,它的新年有时是大雪纷飞的寒冬,有时是酷暑难耐的夏天,甚至是抢收抢种的农忙季节。因此,它对于农业大国来说最不友好。现在好像中国的穆斯林用的是这种历法吧?</p> <p class="ql-block">阳历则正好相反,只管地球公转的时间,不管月亮阴晴圆缺,一年只管分成十二个月,但是它那个“月”,跟月亮真的没关系,优点是,每个日子都是在地球公转的固定位置,最多能有一两天的差距,其实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p> <p class="ql-block">至于阴阳历,其实是对两者的妥协,既想照顾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要照顾到地球公转一周的大致时间,这就有个不可能情况:月亮的十二个圆缺,时间比地球公转一周365天少不少,十三个月又长太多,怎么办呢?那就每年十二个月,每年都比真正的一年少几天,三年就会积累近一个月,那就闰一个月,闰年才有十三个月。这就造成,正常年分比公转天数少,闰年又比公转天数多,每年的某一天,对应的地球公转位置并不固定,最多会有二十多天的摇摆期,对农业生产并不友好。</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你会发现,中国人说的阴历,其实是阴阳历,也被中国人称为“农历”。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老是说中国的阴历最适合农业生产,其实,只要当过农民就知道,一年的耕作,并不是看几月几日的,中国的农民,看的是另外一套:二十四节气。它完全是按照地球公转设置的,跟“农历”没有一毛钱关系。当然你非要说,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一部分,那我也不抬杠,你对。</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咱再说说,日历对于中华文化圈的意义,所谓中华文化圈,其实恰恰是农耕文化圈,要指导农业生产,就要花大力气研究历法。中华文化圈,又讲究君权神授,统治阶级自称上天之子,而日月演进,四季更替,是上天的语言。因此,每逢改朝换代,都要有司天监订立新的历法,废除旧历,新皇要“改正朔”,表明“我”才是天选之子。很难想象,新皇颁行新历,竟然还有人用旧历!那只能认为是怀念旧朝,是大逆不道,脑袋有多少够“咔嚓”的呀?</p><p class="ql-block"> 因此,日本明治维新,颁行西历,自然就废止旧历,第一个“变法”,很彻底,以后就过公历的年!因此说,日本的做法很“传统”。</p><p class="ql-block"> 反过来看,中国清朝的封建帝制被推翻,建立民国,颁行新历,但是民众的心里的辫子还没剪,袁世凯自己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因此政府实行的是公历,允许民间照样过旧年,只不过不能再称“元旦”“新年”了,改称“春节”,这就有点儿不伦不类,变革不彻底,留了个旧时代的小尾巴。因此,到底是日本的做法更传统,还是中、韩更重视传承,那真真儿的有点儿说不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