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文王问安</p><p class="ql-block">周朝的文王。姓姬名叫昌。当他做世子的时候。每天去朝见他的父亲王季三次。在早晨鸡啼的时候。就穿好了礼服。到了父亲的寝门外面去问安。宫里的小官说好的。文王听了面上才有喜色。到了正午时候。再去问安。依然照了早晨时候的问答。到了晚上。也是这样的做。有时候、王季偶然身体有点不舒服。文王的脸上、就充满了忧愁的神气。连走路都也走不端正了。等到王季饮食复元了。他才恢复了原状。当饭菜献进去的时候。文王一定亲自去视察菜的太冷了、或太热了。等到王季吃完了饭。把饭菜端了下来。文王就问吃的怎样。并对管理菜蔬的人说。不要把原有的饭菜再献了上去。那个人诺诺应着。于是文王才敢退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二、武王继述</p><p class="ql-block">周朝的武王。姓姬名叫发。就是文王名昌的第二个儿子。文王是个大圣人。又非常孝顺。武王就跟了他父亲的行为做着。很小心地不敢逾越了一些儿。有一回、文王有了疾病。武王就服侍父亲。镇天在父亲的身边。连衣帽也不敢脱去。文王吃一碗饭。他才肯吃一碗饭。文王添吃一碗饭。他也再吃一碗。这样的有十二天。文王病好了他才放了心。后来文王死了。武王代了父亲。做了诸侯。这时候、商朝的纣王非常暴虐。天下的百姓。个个都怨着他。于是武王就去讨伐纣王。得了天下。同了弟弟封周公名旦的。继续了父亲的志愿。传述先人的事业。他们服事死了的人。像服事活着的人一样的诚敬。服事亡故的人。像服事生存的人一样的有礼。后来孔夫子很称赞他。说、武王的孝顺行为。是合天下的人都说孝顺的。所以叫做达孝。</p> <p class="ql-block">三、考叔舍肉</p><p class="ql-block">周朝时候。郑国有个颍考叔。是在颍谷地方做守边的官。他得知了郑庄公起初为了弟弟的事。对母亲立了不到黄泉不再见面的咒。后来又有点懊悔了。他就借了献3进物品的机会。到了庄公的那儿。庄公叫他吃饭。他吃饭的时候。留着所赐的肉不吃。庄公觉得很奇怪。就问他道。你为什么留这些肉呢。颍考叔道。小人有个母亲。凡是小人自己家里献进去的东西。母亲是都吃过的了。可是没有吃过君上所赐的肉。所以我留着不吃。预备等忽儿拿回家去。送给母亲吃。庄公听了颍考叔有这样的孝顺。不禁心中有所感触。就说道。你有母亲可以送给他东西吃。怎么我没有母亲呢。颍考叔说。这个是没有关系的。君上祇要在地下掘下去有了泉水就好。母子两人在地道里面相见。那一个人再敢道个不字呢。庄公就依了他的话做去。于是他们母子两个。依旧和从前一样的相处了。</p> <p class="ql-block">四、伯俞泣杖</p><p class="ql-block">汉朝的韩伯俞。是河南地方的人。生性非常孝顺。他母亲的家教很严厉。韩伯俞偶然有了小小的过失。他的母亲就要用拐杖打他。韩伯俞总是跪下了。受了母亲的打。一些儿也没有怨言。有一天。他的母亲又拿了拐杖打着儿子。韩伯俞忽然大哭起来。他的母亲觉得很奇怪。问他道。从前打你的时候。你老是和颜悦色地受了。没有一次流着眼泪的。今天打你。为什么哭了起来呢。韩伯俞说。从前儿子有了过失的事。母亲打我的时候。是觉得很痛的。晓得母亲的身体很康健。今天打我的时候。母亲的力量。就不能使我觉得痛了。晓得母亲的精力已衰。恐怕后来的日子不多。所以不觉得悲伤着哭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五、赵咨迎盗</p><p class="ql-block">汉朝时候有个赵咨。在敦煌地方做太守官。后来因为有病。就免了官。回到家里。亲自带领子孙们。耕种田地。奉养母亲。有一夜、有许多强盗到他家里来打劫。赵咨得知了。恐怕母亲受了惊慌。于是自己先到了门口。去迎接强盗。又陈设了饭菜请强盗吃。并且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年老的母亲。年纪已经八十多岁了。又生着疾病。是要供养的。请求你们稍留下了一些儿衣服和粮食。使我可以供养我的母亲就好了。至于妻子的物件。和另外的物件。一点也不敢请求留下的。强盗们听了他的话。非常叹服他的孝顺。又觉得自己的惭愧。大家都跪下了。辞谢着说。我们太不成样子了。干犯了府上。侵害了你这位贤人君子。说完了话。一齐飞也似的去了。赵咨追上去。把物件送给他们。已经来不及了。经过了这件事情以后。赵咨的名声愈加大了。后来做了东海相的官。</p> <p class="ql-block">六、茅容杀鸡</p><p class="ql-block">汉朝的茅容。年纪已经四十多岁了。有一天。在郊野里耕田。忽然天下雨了。于是种田的人。都到树底下去避雨。一班人都是伸手伸脚、随随便便地坐着。只有茅容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格外恭敬。这时候。给郭林宗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请求到茅容家里去过夜。以便暗中观察他一切的举动。到了第二天。茅容杀了一只鸡、煮了做饭菜。郭林宗见了。以为是请自己吃的。那里晓得他把鸡给了母亲吃。自己和客人一同吃着蔬菜。郭林宗看了他这样孝顺的行为。非常佩服。就起身向他拜着说。你的品行。真贤明得很。我林宗尚且减少了养亲的丰盛膳菜。去供给往来的宾客。现在你能够这样。真是我的朋友了。于是就劝他读书。后来茅容终于成就了一个有道德的人。</p> <p class="ql-block">七、李密陈情</p><p class="ql-block">晋朝时候。有个李密。他的父亲早已死了。母亲嫁了人家。他是在祖母刘氏那里抚养长大的。武帝召他去做太子洗马官。但是皇上叫他去做官的诏书。下来了有好几次。李密终于不肯去做官。就上了一封表章。到皇帝那儿。说、假若我当初没有祖母。就不能到了今天。祖母现在没有我。也不能过着老年的光阴。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替皇上尽力的日子正多。可是报答祖母恩德的日子。是很少的了。武帝看了表章以后。很称赞他的诚实。就给他两个奴婢。帮他做事。一方面又发命令。叫府县衙门里。常常供给他祖母的赡养费。</p> <p class="ql-block">八、赵志闻声</p><p class="ql-block">晋朝有个小孩子。姓赵名志。有一天的早晨。他正在读书的时候。听到了他的父亲赶喝小牛的声音。他就丢了书哭了。先生见了。问他为了什么缘故哭的。他回答说。刚才赶喝着小牛走过书房门口的。就是我的父亲。我自己恨着年纪太小。不能够立刻就发达起来。还要我年老的父亲。免不了过着贫穷的日子。做着辛苦的工作。所以悲伤的呵。先生听了他的一番话。就叹息着说。他年纪虽小。就有了这样孝顺的念头。将来这个小孩子。一定是有成就的。从此以后。先生就格外用心去教他。并且不要他的修金。后来赵志长大了。府县衙门里把他选举了上去。在东辽地方做官。有很好的名声。</p> <p class="ql-block">九、范乔哭砚</p><p class="ql-block">晋朝时候。有个范乔。当他两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叫范馨的就死了。祖父快要死的时候。把孙儿抚摩着说。我心里所恨的。只是不能够看见你到成人长大。于是就把日常所用的砚池给了孙儿。到了范乔五岁的时候。他的祖母把这番情形。一一讲给他听。范乔听了。就捧了那个砚池哭个不住。他的父亲就叫范粲。染了神经病。时常发狂。范乔同了他的弟弟。放弃了一切的事务。专心一志的去侍奉父亲。他的足迹从不走出乡村。朝廷里屡次来召他做官。也不肯去。有一年的大年夜。有人偷他的树去做柴。这时候。范乔正在那儿。可是假装着不看见。那个偷树的人。自己也觉得惭愧。于是就把柴拿来还他。范乔说。你拿了一些树儿去做柴。叫你的爷娘烘暖欢喜。这又有什么惭愧呢。竟叫他拿了柴去。</p> <p class="ql-block">十、刘殷祝堇</p><p class="ql-block">晋朝有个姓刘名殷的人。表字叫长盛。七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刘殷年纪虽然小。可是很悲伤、很尽礼的。他的祖母王氏。在一个很寒冷的时候。心里想吃堇菜。口里不好说出。所以在吃饭的时候。饭常常没有吃饱。这样的已经有十天了。刘殷觉得很奇怪。就去问祖母。王氏就把想吃堇菜的缘故。对孙儿说了。这时候、刘殷的年纪才九岁。可是在冬天。买不到堇菜。于是刘殷就到了水田里哭着。这样不绝声的哭了半天。忽然那地方就有堇菜生着了。尽他天天采了去吃。也并不觉得减少。一直到了生堇菜的时节到了。那个地方的堇菜才完了。后来他做了一个梦。有人对他说。西边篱笆下面有谷。醒了以后。就到那地方去掘。果然掘得谷有十五钟。上面有字写着七年粟百石。赐孝子刘殷。果然吃了七年才完。后来刘殷一共生了七个儿子。</p> <p class="ql-block">十一、王延色养</p><p class="ql-block">晋朝有个王延。表字叫延元。九岁时候就没有了母亲。他独自暗暗地没有声音的哭了三年。每每逢着了母亲的忌辰。就要悲哭十多天。他的后母待他很厉害。冬天时候。不给他棉衣穿。用了蒲茎和碎麻放在衣裳里面。给王延穿着。他的祖母就去问他。王延虽然晓得、也不肯对祖母说。并且服事后母。能够用和悦的面色。去尽孝养的工夫。夏天时候。替后母扇着枕席。冬天时候用自己的身子。替后母温暖了被。有一回、正是天气很寒冷的时候。后母想吃鲜鱼。王延就沿着汾水边上走来走去。一方面敲着水里的冰。一方面哭着。忽然有一条大鱼跳了出来。有五尺长。他就拿了回家给母亲吃。吃了许多日子还吃不完。于是后母也就觉悟了。把王延看待得像自己生的儿子一样。</p> <p class="ql-block">十二、叔谦乞藤</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候。南宋朝有个解叔谦。表字叫楚梁。他的母亲有了病。解叔谦就在晚上祷告天地。忽然天空里有说话的声音。说、这个病。只要得到了丁公藤做了酒吃了。就会好的。解叔谦就去访问许多医生。可是都不晓得这个丁公藤。他就不辞困苦艰难。一路路的去访求。一直到了宜都地方。看见有一个年老的人。正在砍着树木。解叔谦就问他。这是什么。老年人说。这是丁公藤呵。治风病是很有效验的。解叔谦就跪在地上哭拜。把自己访求丁公藤的来意说了。于是老人就给了他四段丁公藤。并且把浸酒的方法教了他。解叔谦拜着受了。回头一看。那个老人家不知到那里去了。拿回家去。依了他的方法。浸了酒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p> <p class="ql-block">十三、睿明石函</p><p class="ql-block">南齐朝有个萧睿明。表字叫景济。是南兰陵地方的人。母亲生了风病。不能动弹。多年睡在床上。萧睿明日夜祷告着天地。这时候、天气非常寒冷。萧睿明流着眼泪拜求神明。眼泪都结了冰。像筷子一条条的。又拼命地叩着头。额上流出血来。血也结成冰了。正在虔心祷告的时候。忽然有个人。给了他一个小小的石头做成的匣子。说、这个是可以给你的母亲夫人治病的。萧睿明就跪着把那个匣子收了。忽然这个人又不见了。萧睿明就拿了这个石匣子送给母亲。把匣子打开来。里面只有三寸长的一块绢。用朱砂写着日月两个字。他的母亲就把绢烧着吃了。果然这个风病。马上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十四、昙恭访瓜</p><p class="ql-block">梁朝有个姓滕名昙恭的人。年纪才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生了热病。心里想吃冰冷的瓜。可是这种瓜。在那个地方是没有出产的。所以访来访去。终于寻不到这种瓜。滕昙恭的心里非常难过。忽然遇见了一个和尚对他说。我刚好有两个瓜。就分一个给你吧。滕昙恭拜谢着。就捧了瓜去给母亲。家里的人都非常奇怪。就去寻访那个和尚。不知道和尚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滕昙恭的父母都死了。他到了忌辰的那一天。日夜很悲哀地哭着。他家里的门口。有两株冬生树。时常有一种神光从树里起来。忽然神光里又现出了佛像。从大门里走了进去。合家大小都跪下了礼拜着。过了许多时候。才慢慢地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十五、沙弥止风</p><p class="ql-block">梁朝时候有个庾沙弥。就是当时有名的孝子庾道愍的同族里侄孙。他的父亲就叫庾佩玉。是犯了罪死的。庾沙弥到了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给他做了一件采色衣服。庾沙弥不肯穿这件衣服。他的母亲问他是什么缘故。他就流着眼泪鼻涕。很悲伤地说。我们家里遭了这样的大祸。还要穿这种采色衣服做什么呢。于是终身穿着布衣。表示他的悲痛。他的嫡母死了。他日夜哭叫。所坐的草荐。因为眼泪滴下去。竟腐烂了。他的生母欢喜吃甘蔗。于是庾沙弥就终身不吃甘蔗。后来他的生母死了。他奉了生母的灵柩渡过浙江。渡到了一半时候。遇着了风浪。他坐着的船。差不多就要翻转来。庾沙弥这时候真急得了不得。就抱着生母的灵柩喊着哭着。过了一回儿。风浪竟平静了。</p> <p class="ql-block">十六、孝绪得参</p><p class="ql-block">梁朝的阮孝绪。是出继给他的堂伯父做儿子的。照理。他可以得到他伯父遗下来百万的财产。可是他尽数给了伯父的姊姊了。阮孝绪的生性非常孝顺。有一次、在钟山地方听讲。他的母亲王氏在家里忽然生了病。哥哥弟弟们就要去叫阮孝绪。母亲说。不必去叫他的。孝绪这个人有至性。可通鬼神。他一定能够自己来的。果然阮孝绪觉得心惊肉跳。就回到了家里。邻舍和乡村里的人。都觉得他非常奇怪。不过他母亲所吃的药里面。要一味鲜活的人参。照老辈里的传说。钟山是出生人参的。于是阮孝绪就亲自到那里去寻。踏遍了幽僻危险的地方。这样的有好几天的工夫。忽然看见了有一只鹿。在他的前面走着。阮孝绪就跟了鹿走。鹿跑到那里。他也跟到了那里。忽然那只鹿不见了。就得到了生人参。他的母亲吃着、病果然好了。</p> <p class="ql-block">十七、裴侠吉壤</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候。北魏有个姓裴名侠的人。十三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居丧悲哀尽礼。像成年人一样。他又想去给父亲选定了葬地安葬。忽然听见半空里有人说。小孩子不要太悲伤了。葬在桑树的东边。就会封公侯。裴侠只听见了声音。不看见人。就有点怕起来了。回去告诉了他的母亲。母亲说。这就是天上的神明、所说的呵。我晓得天地间的鬼神。都是保佑积善人家的。你的家里都没有作过恶。这一定是神明把吉祥的事。告诉给你听呵。这时候、裴侠家里有个大桑林。于是就在大桑林的东边给父亲葬了。后来裴侠在河北地方做太守官。就把那边捕鱼打猎的人。罢免了三十个。他做官清廉谨慎。办事勤苦恭敬。所以皇帝把他封做清河县公爵。</p> <p class="ql-block">十八、崔邠导舆</p><p class="ql-block">唐朝崔邠。表字叫做处仁。他的父亲就叫崔垂。家里有三代不分家了。还同一镬子里吃饭。宣宗皇帝得知了。叹息着说。崔家一门里面。都是孝友的人。可以给天下的读书人家做着模范。皇帝就亲自给他们、写了德星堂三个大字。后来崔邠中了进士。做了谏官。在朝堂里说裴延龄的奸佞。于是就因为忠直出了名。在元和年间的时候。崔邠做了太常卿。太常卿就是管理皇帝太庙里的礼乐的官。依了从前的规矩。太常卿初治事的时候。一定校阅四部的乐班。任凭京城里的人。毫不拘束的看着。崔邠接了事。就从家里出来脱去了官帽。亲自引导母亲坐的轿车去看。当时朝官看见了的。都避开道路。京城里的人。觉得他们非常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十九、朱泰虎残</p><p class="ql-block">宋朝时候有个朱泰。服事母亲非常孝顺。家里很穷。他就砍了柴卖了钱养着母亲。常常走了几十里路远的地方。去买了好的吃食来供奉母亲。有一天。朱泰起来得很早。在头鸡啼的时候。就走到山里去。等到天亮了。就在山脚边休息着。忽然来了一只老虎。把朱泰用前脚攫取。竟衔着走了。这时候、朱泰吓得神志也不清爽了。等到老虎走了一百多步路。他才渐渐地苏醒了。就大着喉咙说。老虎、你作恶把我吃了去。所恨的是我的母亲从此没有依靠了。他说完了这几句话。却也奇怪。老虎竟把他放在地上。走了去、也不回头来看。好像有人赶着去一样。朱泰这时候已经不能行走了。就匍匐着慢慢的回到了家里。乡村里的人。因为他的孝顺行为。很可以佩服。个个叫他朱虎残。就是说他是老虎嘴里剩下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二十、徐积避石</p><p class="ql-block">宋朝时候。有个徐积。三岁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着孝经。他一面读着书。一面想起了父亲。就不禁流着眼泪了。徐积事奉母亲。不论什么样用力气的事务。都是他亲身自做。不要别人替代。到京城里考试的时候。也载了母亲同去。不间断早晨和晚上请安的职务。后来二十多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可是还没有娶亲。人家问他。他说。假使娶了一个不贤的妻子。反而要叫母亲生了气的呵。他又因为父亲的名字叫石。所以他不用石头做的器具。遇着了石头铺的路。也避开了不踏。有人对他说。这样避讳很难。徐积就回答他们说。因为我一遇着。就悽然地伤了我的心。因此又想到了我的父亲。所以不敢用脚踏在上面了。并非我故意避讳呀。到了元丰年间。皇帝圣旨下来。赐给他绢料和米粮。表扬他的孝道。</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元朝时候。有个姓史名彦斌的人。生平有孝顺的行为。在至正十四年的时候。黄河的河水泛滥了。他母亲的灵柩。给水漂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史彦斌就把草缚做了一个人的样子。放在水里。头仰了天叫着说。我母亲的棺木。被水漂得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请求上天可怜我、没有母亲的人的一点心。借着这个草人。指示我母亲灵柩所在的地方。说完话。满面都流着眼泪。于是就坐了船。跟着草人走。过了十多天以后。走了有三百多里的路程。那个草人就在一个桑树林里停止了。史彦斌就到了桑树林里去看。果然他母亲的灵柩。正在着那个地方。于是把母亲的灵柩。用船载了回来。给他安葬。彦斌刍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十二、明朝有个吴璋。幼小时候。父亲就死了。那时候、皇帝下诏叫天下贞节的寡妇。都到宫里去办事。他的母亲陆氏。就奉例选进宫里去了。后来陆氏又跟了亲王分封到韶州去。吴璋就抛弃了家庭去寻母亲。一路上受尽了困苦艰难。到了韶州。就上书给亲王。要求见他母亲的面。可是不能达到这个希望。于是就在王府旁边。租了一间小房子。中间写着思亲两个大字。旁边又挂了一副对联。上联写着。万里寻亲。历百艰而无悔。下联写着。一朝见母。誓九死以何辞。后来终于见了母亲。这时候、他的母亲已经生了病。并且非常的危险。吴璋就在自己的手臂上。割了肉。做了粥去给母亲吃。于是母亲才慢慢的好了。亲王就把金帛赐给吴璋。叫他扶着母亲回去。吴璋思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十三、鼎臣祝寿</p><p class="ql-block">明朝有个状元宰相。姓顾名叫鼎臣。他父亲五十岁的时候才生了他。顾鼎臣幼小的时候。就非常孝顺。略略大了一点的时候。就做了一篇表文。在每天的晚上。焚了香祝告天地。情愿减去了自己的寿算。给父亲添着。那末可以教父亲看见了他成立的时候。有一天的夜里。他做梦看见有一只黄色的仙鹤。从天上飞来。他就赶上去一看。原来就是自己曾经烧掉的一张表文。并且后面还有几句批语说。鼎臣减算益亲。出于至诚。父延二纪。鼎臣状元及第。后来顾鼎臣果然中了弘治乙丑科的状元。官做到了宰相。这时候、他的父亲还在世上。亲眼看见。受了皇家的封赠。</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杨黼活佛</p><p class="ql-block">明朝时候。有个杨黼。很佩服四川地方无际大师的道行。就要到四川去访问他。走到了半路上。碰见了一个老和尚、喊着杨黼的姓名。并且对他说。无际大师就是我的师父。他叫我来迎着你。并且叫我对你说。见无际还不如去见活佛。杨黼说。活佛在什么地方呢。和尚说。你只要向东方回去。那时候、有看见一个披开衣领头、倒穿着鞋子的人。这就是活佛了。杨黼听了和尚的话。于是就回去了。正在半夜的时候。到了家里去敲门。他的母亲听到了儿子回来的声音。心里非常欢喜。就急急忙忙的。披开衣领、倒拖鞋子走出来。杨黼才觉悟了。晓得孝顺家里的爷娘。是比较去见活佛。还要好得多。从此以后。竭力孝顺母亲。并且注了一部孝经。有几万个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