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 按照传统的概念,过了大年三十,龙年就与我们告别了。也就是说,我的第六个本命年即将过去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本命年最后一个美篇的标题是《藏书读书写书赠书》。</p><p class="ql-block"> 我最早被满墙书柜,满书柜藏书所吸引,是1977年上大学期间。一天,去我当时中文系主任刘世俊老师(宁夏大学副校长)的家里,四个大书柜立满了一个山墙,书柜里前后两层摆得满满当当。(把我后来书柜设计的稍稍宽一点点,也前后两层摆书,就是那个时候学到的见识。)我心里羡慕极了,眼馋极了……心里话,难怪人家是那么有名的教授,难怪人家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口吐莲花……人家老师书多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i> 《一》藏 书</i></b></p> <p class="ql-block"> (2)我仍然为纸质书痴迷是三年前。</p><p class="ql-block"> 在纸质书不是很走红的今天,仍然对纸质书那么痴迷,源于前年我去李增林老师(二民院院长,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家里。他的三层小楼200多平米,到处是书柜,书柜里放满了书。八十多岁高龄,他又一次性出了四本书。还让我带给我的同学们。我羡慕至极钦佩之极……</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宁愿勒自己的脖子委屈了肚子,也千方百计买书,源于大学毕业之后,1979年走上当教师的路。那时候,再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很多,书价也不贵。而且过一段时间,总有新华书店到学校所在地摆书摊。买呀,贪婪的买,有时甚至是疯狂的买。平生第一次做家具,首先考虑的是书柜怎么样设计。我买的书也终于在六年半结束教师生涯的时候,塞满了整整的一个书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下面这两个旧书柜是放在车库里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整个上世纪80年代书价很便宜,一本一块多钱</span></p> <p class="ql-block"> (3)我开始疯狂的读书,源于1968年10月至1969年7月回家乡务农的那十个月。买不起书,到金积新华书店里租,一次两毛钱,一周一本,25瓦的电灯泡下,母亲给我安排的独立房间里, 每天晚上我贪婪的读啊,每天晚上我活在书中人物的故事里。让我最贪婪,最痴迷,最励我志向的是三卷本的《李自成》和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虽然我是一个农民,也看不到有什么机会可以走出农村。但是每每在大田里拄着铁锹,仰望蓝天的时候,总在心里发问:难道我就要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这样干一辈子吗?</p><p class="ql-block"> 心里的不甘,又总让我想起来大学第一节课的时候,雷天寿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一行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十个月,一个16岁的小男子汉的灵魂活在两个世界里。白天,热火朝天的农事农活。夜晚,暴风骤雨风云雷电,今戈铁马血染沙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 《二》读书写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1998年八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的第一部散文小说集《聚沙流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16年五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的第七本散文集《与山水对酌》</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宁夏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b></p> <p class="ql-block"> (4)我开始偷偷的写文章,慢慢的学习着写文学作品,始于教书的那六年半。我在职的学校,离家里有20公里,地名叫18公里。周一早晨去上班,周六下午回家,一周在学校单身宿舍要住五个晚上。不干点什么,心有所不甘。于是乎,竭尽全力的攻古汉语,竭尽全力的偷偷的写作。不敢让老师们知道,怕人家笑话。</p><p class="ql-block"> 没敢想着当作家,开始的时候只是想着写一些文章,投稿在报纸刊物上,每个月赚上六七块七八块钱补贴家用。看到拿着赚到的稿费交给妻子,妻子给女儿买上好吃的,孩子吃着饼干面包冰棍的陶醉样子,我那个心里呀,不知道有多美!写作便更加勤奋,空旷的校园里,办公室清冷的灯光每天晚上陪伴着狐独的我,走过了六个春秋冬夏…</p> <p class="ql-block"> (5)我的写作取得一点小成绩,是1983年的初夏。传达室的师傅给我送来了一个汇款单,上面写着稿费65元。我震惊了,我们学校的100多名老师们也震惊了!那时候我的月工资是56元。一篇3000多字的短篇小说稿费比一个月的工资都多,对于那个时候的学校,无疑是在平静的水面扔了一块大石头。</p><p class="ql-block"> 很快的,我们学校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写文章写书的热潮。十多个语文老师,两三年的功夫,除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以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搭在了写作上。校园里热闹了,夜晚,办公室的灯光多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那时候的用稿通知和汇款单</b></p> <p class="ql-block"> (6)没有师从廖世杰老师在大学的课堂上教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我终生的一件憾事。因为不当教师,一般情况下没有及待汲取知识的压力,你可能会自然少读很多书。但用当时的教育厅副厅长王世富教授的话说,你现在的工作岗位比在大学当一个老师,对人民的贡献要多得多。记着,一定要为老百姓多办一些实事。今年已89岁高龄的王教授仍然健在,仍然活跃在微信的平台上,他每年一本书法美术集的美梦依然做的很香很长很美,这个美篇他也一定能看到。</p><p class="ql-block"> 王教授的话,我记住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三》赠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 (1)为老年大学老师同学赠书(2023年12月25日)</i></b></p> <p class="ql-block"> (7)我的赠书对象大都是退休之后常来常往的同事朋友同学们。况且我一个生产队出身生的有12个属龙的,我中学的同班同学里,48个人属龙的有13个,我一起参加工作的27个人里,也有五个属龙的。我衷心的希望我的属龙的朋友们健健康康高高兴兴家齐人旺地告别这个本命年,英姿焕发的迎接蛇年新春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有朋友问我都什么年代了,人家都在读电子书,你还把纸质书当个宝贝,有意思吗?我是这么看,凡事只要你去掉功利的目标,你觉得有意思,他应该就是有意思的。翻纸质书,他第一个好处是直观,想了解什么?想查阅什么?想用一些什么知识点?只要书买来上架的时候你大致翻过的,一般情况下,你是一找一个准。尤其对我们年龄大的老人来讲,比翻电子书要优越的多。第二个好处是不太费眼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8)也有朋友问我,你藏了那么多的书,你读了多少啊?对于每一个喜欢藏书的人来讲,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林琅满目的商店,瓜果飘香的果园,每一个走进他的人,购买和品尝的欲望,那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能买走多少品尝多少,自然是少之又少的。但是至少你见了他的繁华,闻到了他的芳香。只要意念执着韧性不衰,总是会尽可能多读一些的,因为他毕竟方便嘛!</p><p class="ql-block"> 还有朋友问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毕竟你那么大年纪了,啥时候把它捐出去呢?我的回答是不急。最近确实听到了许多老知识分子把书捐出去的消息,我很赞同。因为不管社会怎么样发展,纸质图书馆,从学校到社区到一个行政县,乡,市都还存在。只要你的书是有一定品位的,那么随时捐,随时都会有人要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2) 为宁夏大学中文系学长赠书(2022年10月)</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3)为政法系统朋友们赠书(2023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 (4)为多年相处的老学长老朋友们赠书(2022年7月25日)</i></b></p> 燕鸽湖石油基地的朋友们 18公里学校的老师朋友们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 (5)为吴忠市三中的老师朋友们赠书(2022年7月24日)</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6)为大学同班同学赠书(2022年6月26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 (7)为燕鸽湖石油基地的学长们赠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 (8)为吴忠市农业银行朋友们赠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 (9)为吴忠中学老师赠书</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2022年6月28日忆兰山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 (10)为吴忠市政府办老朋友赠书</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2022年6月14日吴忠新食名</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 (11)为建设局的老朋友们赠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12)2022年5月15日,在银川国芳百盛为市教育局同仁赠书</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 (13)为家人们赠书</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那是2022年的八月,我的老姐夫还健在</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 最大的孙字辈</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i> 最小的孙子辈</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 (14)为中学同学赠书</i></b></p> <p class="ql-block">冰川同学《我的本命年》1~8全部看过,包括冰川出版的所有的散文集,仅一个感慨不足矣表达佩服之心!我们同龄同属一个本命年,然冰川同学的本命年有如此之多的收获、成绩和乐趣,我们望尘莫及!但回想咱们各个时期的本命年也颇有感慨:第一个本命年,1964年12岁,小学毕业踏入吴忠中学,与吴老师及老同学们结下了六十载的师生情;第二个本命年同龄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斗、拼搏、进取;第三个本命年事业中坚力量,家庭相夫敎子;第四个本命年知天命承重任,上敬父母下助儿孙;第五个本命年又逢一甲子,六十载风雨人生无怨无悔也无愧,退休赋闲尽享人生最舒心时光;第六个本命年,2024</p><p class="ql-block">年,好一个惊天动地天翻地覆(仅指自然界风雨雷暴)的火龙年!但又庆幸咱们都平安度过!龙蛇交替,祝愿2025年老师及老同学们蛇年吉祥,事事如意,健康长寿!———哈若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