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摄 沙中金</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4年12月18日</p><p class="ql-block">手机 华为pura70rpo+</p><p class="ql-block">篇号 75932243</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p><p class="ql-block"> 又名悯忠寺,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其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历经1370余载风雨,见证了无数朝代更迭。这座占地约6700平方米的古刹,以中轴对称的严谨布局,坐北朝南,分为中、东、西三路,宛如一部凝固的历史长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唐悯忠寺故址</p><p class="ql-block"> 法源寺的前身——悯忠寺,始建于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东征阵亡将士之时。这座古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宋钦宗的囚禁岁月,南宋遗臣谢枋得的抗争,以及元明清三代的兴衰变迁。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踏入法源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古朴庄重的山门。单檐歇山顶的设计,尽显唐代建筑的典雅与庄重。山门不仅是进入寺庙的门户,更是连接尘世与佛国的桥梁,让人在踏入的瞬间,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法源寺建筑为六进大院,一进院就是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沿着中轴线前行,一进院便是天王殿。这座宏伟的建筑,不仅是法源寺的门户,更是佛教文化的展示窗口。殿内供奉的佛像与造像,无不展现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让人感受到佛法的庄严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供奉的主要菩萨包括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弥勒菩萨位于殿内中间,面向南;韦驮菩萨位于弥勒菩萨后面,面向北;四大天王则分别位于东西两旁。</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弥勒菩萨笑迎四方,韦驮菩萨威严守护,四大天王各司其职,共同守护着这片佛国净土。这些佛像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让人在瞻仰中感受到佛法的无边力量。</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两侧的钟鼓楼</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两侧,钟鼓楼静静矗立。晨钟暮鼓,回荡在法源寺的上空,唤醒了尘世的喧嚣,也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宁静。钟鼓楼不仅是法源寺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佛法的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过天王殿后就是二进院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穿过天王殿,便是法源寺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这座宏伟的殿堂,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是佛法的中心。大雄宝殿的名字来源于释迦牟尼佛的称号“大雄”,象征着佛法的无边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法源寺的核心建筑,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大雄宝殿的名字来源于释迦牟尼佛的一个称号“大雄”,因此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殿堂被称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门口的一副对联“法海涵空普滋万类深见灵缘浩渺,源头玉宇统摄三千且瞻佛日辉煌”非常出名。</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门口的对联“法海涵空普滋万类深见灵缘浩渺,源头玉宇统摄三千且瞻佛日辉煌”,不仅展现了佛法的博大精深,更让人感受到法源寺的历史厚重。这副对联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佛法的见证,让人在诵读中感受到佛法的无边智慧。</p> <p class="ql-block">殿前有六块明清时的碑刻。</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前,六块明清时期的碑刻静静矗立。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法源寺的历史变迁,更见证了佛法的传承与发展。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佛法的深远。</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就是三进院悯忠阁</p><p class="ql-block"> 三进院的悯忠阁,是法源寺的重要建筑之一。这座高耸的阁楼,见证了唐太宗为东征阵亡将士建寺的历史。阁楼内供奉的佛像与文物,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历史的见证,让人在瞻仰中感受到佛法的无边力量。</p> <p class="ql-block">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高句丽损兵折将,痛失将士十万,退至幽州城,于出征誓师处建悯忠寺,以祭祀东征的十万忠魂。寺中有阁名为“悯忠”,当时有一个谚语:“悯忠高阁,去天一握”,即言悯忠阁之高耸非常。</p><p class="ql-block"> 悯忠阁的建立,源于唐太宗对东征阵亡将士的哀悼。这座高耸的阁楼,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更承载着无数忠魂的祈愿。谚语“悯忠高阁,去天一握”,更是形象地描绘了悯忠阁的雄伟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四进院毗卢殿</p><p class="ql-block"> 四进院的毗卢殿,原名净业堂,是法源寺的重要建筑之一。殿中供奉的毗卢遮那佛像,通体铜制,高齐屋顶,分为三层:下层千叶莲瓣巨座,每一莲瓣上镂一佛像;中层为四方佛,分别面向东、南、西、北;毗卢佛则居最高层。铜像安置于石制须弥座上,四面镂有力士龙云之像,古朴庄严,与铜像结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毗卢殿内的毗卢遮那佛像,不仅是法源寺的镇寺之宝,更是佛教文化的瑰宝。这座铜像,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更让人感受到佛法的无边智慧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五进院观音殿</p><p class="ql-block"> 五进院的观音殿,供奉着千手观音像。这尊观音像最初发现于1989年,据称会流出甘露,成为法源寺的一大奇观。观音殿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佛法的见证,让人在瞻仰中感受到佛法的无边慈悲。</p> <p class="ql-block">穿过角门就是后殿</p><p class="ql-block"> 穿过角门,便是法源寺的后殿。这里曾有一尊近二十米的卧佛,八九十年代时还对外开放参观,但后来搬迁至卧佛殿,不再对外开放。后殿不仅是法源寺的历史见证,更是佛法的传承之地。</p> <p class="ql-block">后殿藏经阁</p><p class="ql-block"> 后殿的藏经阁,是法源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不仅收藏着大量佛教经典,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藏经阁不仅是佛法的传承之地,更是历史的见证,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佛法的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