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重庆市著名古镇地图》</p> <p class="ql-block"> 走马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至明代中叶开始鼎盛起来。因其北属巴县、西临璧山、南接江津,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是重庆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是成渝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往来商贾、力夫络绎不绝,也留下了“识相不识相,难过走马岗”的民谚。</p><p class="ql-block"> 2008年,走马古镇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 走马古镇拥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民间故事)、中国曲艺之乡、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大名牌,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曾为其题词。</p> <p class="ql-block">《成渝古道赋走马》</p> <p class="ql-block"> 走马古镇距离重庆城区20余公里,西邻璧山区,南毗江津区,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始建于东汉,兴盛于明清,曾是成渝古驿道上交通要冲和重要驿站,是巴蜀西郡邮驿、军事、交通历史变迁的缩影和见证。 古镇地势形如一匹奔跑的骏马,当地人称之为“走马岗”。</p> <p class="ql-block"><b>勒是我时隔13年第二次来到走马古镇:</b></p><p class="ql-block"><b>我还依稀的记得那是2012年6月,带户外爬山群山友 从海兰云天→…佛荫寺→三耳火锅🥘文化城→…徒步 …→走马古镇。</b></p> <p class="ql-block">走马古道:成渝古道,一条石板路,重庆直通成都。</p> <p class="ql-block">《相声大师姜昆为走马古镇题词碑记!</p><p class="ql-block">在关武庙的门外不远处,树立一块石碑,一面为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题词,上书“黄桷正扬走马镇,一语千言万人心。今古悲欢故事里,明朝尽是听说人。”另一面为走马古镇导缆图。</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 古镇以青石为基,街区由东向西延伸,以街心石为界,分为上街和下街,沿一纵线相连,与五条街巷组成一纵五横的平面布局,古街有800余米。</p><p class="ql-block"> 古镇文物资源丰富,有修建于清代年间的孙家大院、万寿宫、关武庙、 南华宫、禹王宫、文昌宫等文物保护点,古井有81口,相传300多年的八角井最为古老。。。</p> <p class="ql-block">走马古镇名称的来源</p><p class="ql-block"> 走马古镇以前亦称“走马岗”,据传,三国时期蜀国五虎上将赵云镇守江洲“重庆”时,府邸就在走马的高家石坝。高家石坝巍然高大、赵云的家兵每日在石坝上骑射操练。诸葛礼明到江洲视察,观石坝前后从龙滩子到金刚庙,逶迤五里,雄踞白市驿之上,形若奔腾的巨马,威武壮观。加之将士兵丁在山岗石坝上演练得人欢马跃, 遂称此地为走马岗,从此“走马岗”的名称便流传下来, 逐渐成为成渝古道上一处重要的驿站</p> <p class="ql-block">关武庙</p><p class="ql-block"> 走马关武庙始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朝,走马古镇作为古成渝路上的重要驿站,历来商贾义士人来人往,到明末清初,社会团体、帮派盛行,单走马袍哥就有仁、义、礼、忠、信五个堂口,均敬重关羽忠在君臣,义在兄弟的高尚品德, 故设关武庙。清朝得以重修,民国时期,走马关武庙香火极旺,早晚都有道士诵经击鼓,年年开庙会唱戏之盛况一直延续至解放前。</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侵蚀和历史原因,武庙、戏楼及两厢看楼逐渐遭到破坏,在文革中被毁的古镇关武庙曾作为粮仓打谷卖米用。2009年,关武庙跻身市级文保单位。 2011年,关武庙复建</p> <p class="ql-block">走马故事会</p> <p class="ql-block">地地道道的民间艺人,现场讲评书:</p><p class="ql-block">重庆城关于走马的老龙🐉门阵</p> <p class="ql-block"> 走马镇民间故事”2006年6月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迄今为止,走马镇发掘出民间故事家群体316人,目前全镇共搜集民间故事目录13100个,已采录的故事有12800个,民间歌谣3500首,谚语4000余条,歇后语、俗语等4000条,收集整理成录音磁带650盒,记录各类文字资料850余万字。 </p><p class="ql-block"> 走马古镇茶馆故事会成为了走马古镇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从2009年4月开始,每月逢2、5、8 日和周末举办故事会。</p> <p class="ql-block">走马里</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又各山西会馆,北距古场口约50米,是走马原有五座会馆建筑群之一,为走马山西籍谢氏家族所建, 用于家族祭把、办会和接待同乡之用。</p> <p class="ql-block">该建筑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用地面积408平方米,建筑面积453平方米,主体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土木、穿斗结构,门厅为歇山式小青瓦屋顶,8柱3间,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戏楼, 雕梁画栋。正厅为单檐悬山式屋顶,面宽7米,进深3.5米, 有檐柱,通高7.6米。由于年代久远,建筑主体大部分被损坏,仅剩下万寿宫字样遗存。</p> <p class="ql-block">《故事走马》</p> <p class="ql-block">古镇北门遗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马古镇始建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历来是成渝驿道上的交通要冲和重要驿站,见证了早驿古道的沧桑变迁,是古代交通邮驿历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禹王宫前的这条横巷是遗存至今的古老街巷,连通古镇主街与月沼池而通达镇外。巷口处设有镇门,为古镇北门。而今石门坎、门插杠孔石、门柱石等旧物尚在原处,是走马古镇门关的重要遣迹,印证了主镇门上楹联描述的安全措施和一团和气的古镇遣风所言不缪,走马岗“关了门即是一家”。</p> <p class="ql-block">走马书院</p> <p class="ql-block">曹家院子.走马渡槽</p> <p class="ql-block">群马雕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走马中学校门前的群马雕塑名叫“群马饮川”。在别具特色的喷泉中,一墙之隔的走马中学,读书声正在传来,而马上封猴的雕塑,也象征着走马人对即将踏上征途的学子美好的祝愿。相传,喷泉下是有着幸福之源的泉眼,而在旁边的古树围栏上,系上红丝带就能受到庇佑,状元得中,鲤跃龙门。 旁边墙上上书“马到成功”。</p> <p class="ql-block">、明继光陈列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继光,走马镇灯塔村人,生于1897年,1938年4月出川至山西抗日时任国民革命军30集因军72军13师第一旅旅长,率部在山西修水一带与日军交战,其中一次在麒麟峰战役中与敌军激战三昼夜,毙敌千余人缴获战利品甚多,收藏有把折扇记录有当时的作战经过,此次战役后受伤回家,解放后,明继光任走马乡调理委员会委员,巴县人民代表。2014年3月在其老家附近古镇建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走马岗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七牌坊</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p><p class="ql-block"> 走马文昌宫即走马历史文化博物馆。文昌宫是古代地方私学的教学场地,由有钱人家共同出资,目的是教育子女。现如今,文昌宫成为走马历史文化博物馆。作为走马驿道文化的窗口,它以展现走马悠久历史、栈道传统文化为主具有浓厚的驿道文化色彩,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近百年来走马的沧桑历史。在文化传播方面,文昌宫以仿古建筑群为依托,立志打造走马历史文化博物馆和国学教育实践基地,体现出中国古代地方教学宗教、学术合一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成渝古驿道</p> <p class="ql-block"> 走马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体现了古代历史风貌,几乎没有商业气息,难得的古朴的千年古镇,一个人漫步在古镇上,踏着磨凹了的青石板,欣赏古老的建筑,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和优雅,古镇的宁静氛围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体验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