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个体发展》第二部分

🌈happy~

<p class="ql-block">【第十六章 孤儿及他们如何代偿丧失的家庭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们必须知道,当良好的环境被破坏,以及当好的环境从来没有出现过时,在儿童身上会发生什么,这包含在对整个个体情感发育主题的研究中。有一些现象已众所周知:愤怒被压抑,或者爱的能力丧失了。一些其他的防御机制逐渐在儿童的人格中建立起来。可能会退行到情感发育的某些早期阶段,这些阶段比其他阶段要略微好些,或者出现病理性内向状态。比通常的想法更常见的是,会出现人格分裂。这一分裂最简单的形式中,儿童代表了橱窗或外显的部分,这建立在依从的基础上,而包含所有自发性自体的部分都保持着隐秘,一直藏在与理想的幻想客体之间隐藏的关系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被剥夺的儿童是一个病人,一个有着创伤体验的人,他(她)用自己个人的方式来处理那些出现的焦虑。其恢复能力或多或少与意识层面中适当的恨和最初爱的能力的丧失程度有关。要帮助这类儿童,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采集病史和经过一段时间点观察之后,才可能做出诊断。重点是被剥夺了家庭生活的儿童可能在婴儿期曾拥有过一个良好的开始,或甚至开始了家庭生活。在这类案例中,儿童精神健康的基础可能已经形成,继发于剥夺的疾病取代了健康的状态。另一种儿童即使没有健康的体验,也不可能看起来更糟,因为在新的环境中孩子可以被再激活或重新发现健康的体验。比这更严重的是。早期婴儿对养育可能非常糟糕或复杂,以至于缺乏根据人格结构和现实检验而定义的精神健康的基础。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好的环境必须在一开始就被创造出来,否则好多环境可能完全不会有机会,因为儿童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也许还带着朝向疯狂或不稳定发展的固有倾向。</p><p class="ql-block"> 在具体实际操作上,考虑被剥夺儿童的需要时,有两件事是极其重要的。第一点,重点关注儿童的照料者,尤其是她外出和对新环境保持警惕的能力。这可以体现在,一旦开始照看一个儿童,是否立即想办法搜集从他(她)出生到现在的所有细小信息。缺乏这件简单的事情,这对于被剥夺儿童来说是一个严重的丧失。第二点是重视过渡性客体。每一个儿童都会经历的困难是把主观现实与共享现实联系起来,而共享现实是可以被客观感觉到的,这体现在过渡性客体上。大部分适应不良的儿童要么没有这样的客体,要么就是遗失了它。这个客体一定是代表着某人,这些儿童的状况不可能只通过简单地给他们一个新的物品就可以治愈了。然而,儿童必须要对照顾他(她)的某人产生足够的信任,能深刻象征这个人的客体才会出现。这会被感受为一个好的征象,就像能够记住一个梦,或梦见一件真实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这些过渡性客体和过渡性现象让儿童有能力承受沮丧、剥夺以及新环境的出现。如果我们子这种方式来看待对玩具、自慰行为、睡前故事以及儿歌的使用,就会发现,通过这些事情,儿童形成了某种能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忍受对他们所习惯的,或者甚至是他们所需要的事物的剥夺。而如果我们剥夺了一个儿童的过渡性客体,打乱了过渡性现象的建立,那么这个儿童就只剩下一条路了:人格分裂,一半与主观世界相联系,另一半在顺从的基础上对侵犯自己的世界做出反应。当这种分裂形成以后,介于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桥梁就毁坏了,或者从来就没有形成,儿童就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