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那里过年还是很好玩的: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热闹。</p><p class="ql-block"> 这精神上的热闹主要归功于有一支“花灯队”,从正月初五的样子就开始逐户拜年,要热闹一旬。牵头联络的那位大叔是娄底西阳那边村里的,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很热心,在每年过年前就将队伍组织起来,还要操练几次。年前还要把年后的线路踩好,就是预计谁家会接,谁家因为新丧不会接,每到一家,唱什么,赞什么,大概可以给多少红包,都要心中有数。有时还要先上门串串。花灯队一般有二十来人,每年基本是原班人马。只是扛灯的小孩子有些变化。灯是自己做的,灯罩上画些花花绿绿的画,花草居多,也有人物情节的,不过算是因陋就简的。节目也有几个,印象最深的是“蚌壳精”,一个女演员身着红袍子,系着两扇绿“贝壳”,一扭一扭地走,还有一位男演员配合着演,唱词是不记得了,但总之这个节目很受欢迎,演员们百唱不厌,观众们也百看不厌。我们这些小家伙一到晚上就追着花灯走。每到一家,主人总要撒糖给我们,一个晚上走下来,两个衣兜是满满的了。遇上客气一点的人家,还有些新鲜的饮食打发,便很小心的带回家给大人看。</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家过年,花炮声倒是响个不停,礼花升空也很漂亮。但那一路逶迤着的花灯,那欢笑的人群是不见了。望着守着电视机或电脑的小孩们,心想他们恐怕是没机会再享受追花灯的乐趣了!</p><p class="ql-block">(201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