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手笔记之160——再赶杨楼集

Xzczcp

<p class="ql-block">  说“再赶”,是去年赶过一次(详见我的信手笔记之82——杨楼赶集)。离年关越来越近了,赶集买年货是每个骑行队的惯例。前一阵子,赵老师还说去年到杨楼赶集买的猪肉真香,后悔买少了。这不,今年又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集合点在西三环。周公的车后座上新绑了一个小木箱,古色古香的,吸引了大家热评一番。一片赞美声中,周公甚是高兴,乐得合不拢嘴:“俺闺女给俺买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杨楼离徐州不远,也就30多公里的样子。还是那条黄河路,还是那股热闹味儿。路南头,卖“甜甘截子”(甘蔗)的正一手拿刀,一手握着甘蔗,“刷刷”地削着皮。地上已积累了一大片甘蔗皮,看来生意很好。</p> <p class="ql-block">  旁边卖冰糖葫芦的,也在高声地招揽生意,车前已是围了一群人,正挑选着自己喜爱的“串儿”。毕竟现在的“串儿”内容太丰富了,想当年,也就是串个山楂球,现在桔子、草莓、葡萄、小番茄……应串尽串,没有什么不能串的。有的还做成了小黄鸭、小白兔的形状,极具诱惑力。</p> <p class="ql-block">  往里走,是鞭炮摊。现在徐州全区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公安部门正开展“打、防、管、宣”的烟花爆竹集中排查整治行动,而且举报有奖,所以在徐州城区很难听到“噼啪噼啪”的鞭炮声了。安徽看来不禁,鞭炮摊上满满地摆放着各类品种,大大小小,花花绿绿,五彩缤纷。想起幼年时和小伙伴们一起快乐玩耍的,也就是稍响一点的电光炮,轻声细语般“啪”一声的“小豆芽”,再加上只呲花不响的“滴喽筋”,其它也没啥新鲜品种了,深感现在的孩子幸福感实在太高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兔子很可爱,不仔细看很难发现竟是棉花糖。旁边的电动三轮上,遍插着糖画,就是用糖稀画的画。小时候,垂涎三尺的我们总是把糖画摊围个水泄不通,现在却是门可罗雀。卖对联和福字的占了一大块地,满眼的红色,十分喜庆,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感觉油然而生。卖炒货的、卖糖果的、爆米花的……一摊接一摊,摊摊相连,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入耳。</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就是家禽肉蛋区了。打鸣的大公鸡、摇摇摆摆的大白鹅、散养的鸡蛋……都引起了大家购买的欲望。羊肉摊前,“清新”老师正对卖肉师傅交代着:“给我剁小点,剁开,省的我回家再剁。”几个美女骑友在另一个羊肉摊前,正与老板娘念叨:“把那点割掉,都是油,还有那边……”程队长带着几个骑友转来转去,在一个熟食摊前闻闻这,看看那,然后拍拍手就转身离去了。我呢,想想既然来了,总不能空手回去,就买了一副厚厚的手套,试了一下,很暖和,呵呵。</p> <p class="ql-block">  隔壁,还是去年那几个点位,还是去年那几个师傅,换锅底的正“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修鞋的戴着老花镜,嘴里叼着烟卷,一手掌鞋,一手摇把,正“咔咔咔”地走着线。都是标准的老把式啊。</p> <p class="ql-block">  跟去年一样,在“画乡饭店”吃完午饭,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往铜山区欣兴村的扶贫产业园,准备买萝卜。“三宝”不知在哪拔出了一个青萝卜,像葫芦,又像宝娃。赵老师打趣地说:就叫它四宝吧。</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萝卜很甜,大家拔的拔,称的称,吃的吃。走的时候,车篮、车后座都满满的,鼓鼓的,又是满载收获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记于2025年1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