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890301</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自拍</p> <p class="ql-block"> 仿佛一夜之间,瑶山就热闹起来。十来户人家撒在山里,也是一个寨子。鞭炮时不时在山沟里炸响,猪的嚎叫刚在这个山头落下,又在那个山头响起;碓屋里的石碓和磨坊里的石磨从清晨到傍晚一直响过不停。听到这些热闹的声音,山里过年的味道就浓了。</p><p class="ql-block"> 瑶山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寨子里的人们平时难得去一趟集市,但过年却是个例外。一到这时候,不管你身在何方,都得想法子赶回来。大伙儿说,过年就是图个团圆嘛。一大早,去乡镇赶闹子的,就像是吹了集合号似的,背了背篓,挑了箩筐,带了大大小小的编织袋,来到村头等车。那阵势,怕是要把集市上所有的东西都要搬回家一样。</p><p class="ql-block"> 车少人多,有的人从清晨等到日头偏西了,还上不了车。那些性急的人便招呼着同伴,沿着蜿蜒的山路步行前往。路再远,也挡不住山寨人对过年的期盼。</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党的政策好,山寨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不,去赶集的队伍中,多了许多刚从城里打工回来的人。他们衣着光鲜,肩挎手提的包里塞满了给家人买的礼物。男人见了每一位乡亲都要递上一支烟,大伙儿瞧瞧烟盒上的牌子,嗬,真的发财啦,是“经典红双喜”呢!女人身边紧挨着的老人,时不时拍一拍刚刚穿上的羽绒棉衣,在旁人艳羡的询问中炫耀说:“是四川的儿媳给我买的,又绵软又暖和!”一旁那个漂亮的新媳妇一脸陶醉,紧了紧挽着男人的手,看他一眼,眉眼里更多了几分柔情蜜意。</p><p class="ql-block"> 闹腾得厉害的还是那些刚放了假的孩子。他们一个个穿得簇新,嘴里塞着一根棒棒糖,在人缝里钻进窜出。也有被父母呵斥留在家里不准去赶集的孩子,带着哭音,交待父母一定要给自己带的东西:鞭炮要“大地红”,糖果要“徐福记”,还要几身新衣服、几双新鞋子……</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车来了,鸣着清亮悦耳的汽笛,满载着欢声笑语,奔驰在新修的村道上,行进在大瑶山的青山绿水间。</p><p class="ql-block"> 大瑶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峰峦叠翠,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特别适合各种植物的生长。山寨四周的山上,长满了青翠欲滴的竹子。瑶家人就地取材,把竹子剖开,削成薄片,编织成篱笆,围起一座座木楼。木楼依山傍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古朴典雅,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寨子里满是鲜红的颜色和热腾腾的米香肉香。鞭炮的碎屑红了一地,木楼的窗格子上贴上了鲜艳的窗花,大门上新贴的“福”字和年画红得耀眼,簇新的对联还散发着幽幽的墨香。那些窗花,有喜鹊登梅、鸳鸯戏水、松鹤延年、鹿鹤同春、凤穿牡丹、富贵白头、鲤鱼跃龙门……图案精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那些对联,有祝福平安吉祥的,有期盼发家致富的,有希望国泰民安的,有祈愿老人长寿的……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韵味十足。</p><p class="ql-block"> 你看,几个穿着小红袄的小姑娘,手里捏着刚舂出的糍粑,一边有滋有味地啃着,一边甩着绳子跳着唱着:“二十三,祭灶倌;二十四,炸馃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杀鸡杀鸭;二十九样样有,三十夜饭胀斑狗……”羊角辫上红头绳扎的两个蝴蝶结在轻盈地跳跃。</p><p class="ql-block"> 灶屋里热气腾腾,大块的劈柴在熊熊燃烧,火苗跳动,不时发出噼啪的声响。大铁锅里煮着刚刚杀好的年猪,热气腾腾,肉香四溢。那香味,直往人的鼻子里钻,让人馋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荷叶米粉肉蒸得开始流油了,扑鼻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那是山寨人过年必备的一道菜。把五花肉切成薄片,拌上酱油、料酒、五香粉、白糖、食盐、味精等调料,腌渍片刻,再裹上一层米粉,放在铺有荷叶的蒸笼里,用大火蒸上个把钟头,直到肉熟米烂。吃起来,肥而不腻,酥烂可口,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豆腐已经上包了,用石板压着,还在滴水。山寨人做的豆腐,嫩而不散,白如雪,细若脂,口感细腻鲜嫩,滑而不腻,十分可口。刚杀的年猪已经开膛破肚,新切下的猪头和猪尾贴上红纸,照例要摆在神龛前、灶台上,供奉神灵、祖先。这是山寨人过年的一种习俗,祈求神灵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吉祥,日子越过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火煨猪肝的香味飘满整个屋子,让人馋涎欲滴。那是山寨人招待贵客的一道特色菜。把猪肝切成薄片,用竹签串好,放在炭火上慢慢烤制。烤到七八分熟的时候,撒上食盐、辣椒粉、花椒粉、孜然粉等调料,再烤上一会儿,直到猪肝外焦里嫩,香辣可口。吃一口,满嘴生香,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狗摇着尾巴,很殷勤地跟在嘴馋的小主人身边。顽皮的小主人不时来一个恶作剧,从口袋里掏出花炮,点燃了随手一扔,“啪”的一声巨响,吓得小狗汪汪直叫,四处逃窜。山谷中鞭炮的脆响远远传来,此起彼伏。山寨的孩子们,就这样在鞭炮声中辞旧迎新,欢度佳节。</p><p class="ql-block"> 年夜饭是山寨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天刚擦黑,家家户户就忙活开了。男人杀鸡宰鸭,女人煎炒烹炸。一时间,锅碗瓢盆交响曲在山寨上空回荡。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就做好了。有热气腾腾的火锅,有鲜嫩可口的鱼肉,有香气扑鼻的腊肉,有味道醇厚的米酒……大家围坐在一起,举杯同庆,共祝新年。</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也是山寨里最热闹的时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相互串门拜年。一进门,主人就会热情地招呼你坐下,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米酒,递上一支香烟。大伙儿一边喝酒抽烟,一边聊天拉家常。说到高兴处,还会开怀大笑。那笑声,在山寨上空久久回荡。</p><p class="ql-block"> 山寨的年味,不仅仅是鞭炮的硝烟味、美食的香味、米酒的醇味,更是亲情的凝聚、乡情的融汇、年俗的演绎。山寨的年味,是那样的浓郁,那样的醉人,让人久久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山寨的年味,藏在那些古老的习俗里。一到腊月,山寨就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人间监督善恶之神,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回到天上向玉帝禀报,腊月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对灶王爷一定要敬重,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山寨人也不例外。这天,他们会在灶王爷的神像前摆上供果,点上香烛,虔诚地祭拜,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四,是掸尘扫房的日子。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山寨人把这一天叫作“扫尘日”。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屋,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五,是推磨做豆腐的日子。山寨人常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这是因为豆腐的“腐”和“富”谐音,寄托了人们新年要富贵的心愿。山寨人做的豆腐,不仅好吃,而且好看。他们把豆腐切成方块,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再蘸上酱油、醋、蒜泥等调料,吃起来外酥里嫩,鲜美可口。</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六,是杀猪割年肉的日子。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这一天,山寨里到处弥漫着肉香。家家户户都要杀猪宰羊,割上几斤好肉,准备过年。那些养了一年的肥猪,被宰杀后,经过开膛破肚、剔骨割肉、煨制烹煮,变成了一道道美味佳肴。山寨人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了过年的喜悦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七,是宰年鸡、赶大集的日子。这天,山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忙着赶集办年货。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卖鞭炮的、有卖春联的、有卖年画的、有卖水果的、有卖糖果的……应有尽有。大伙儿忙着挑选自己需要的年货,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是打糕蒸馍贴花花的日子。这天,山寨里的妇女们都要忙着打年糕、蒸馒头、包饺子、做面条。那些用糯米做成的年糕,香甜软糯;那些用面粉做成的馒头,松软可口;那些用饺子皮包成的饺子,味道鲜美。大伙儿还忙着贴窗花、贴年画、贴对联。那些红彤彤的窗花、年画和对联,给山寨增添了不少喜庆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除了传统习俗,瑶家山寨里还有着独特的年俗活动。村民们会在春节期间举行舞龙舞狮表演,那些龙和狮子,虽是用竹篾和彩纸扎成,却在村民们的舞动下显得栩栩如生。表演时,村民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持彩旗和锣鼓,为整个山寨村增添了一份喜庆和热闹。</p><p class="ql-block"> 山寨的年味,是一种质朴而温馨的味道。它虽不如大都市那般繁华喧嚣,却更显得真实而亲切。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喜悦和幸福,可以体会到那份被岁月沉淀下来的淳朴与善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