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年史”

读对经典

<p class="ql-block">  每逢过年,在中华大地上,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整个中国,完全映照在一片红彤彤的光彩中。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占据至高无上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无数情感与文化精髓。从几千年前的“岁首祭祀”开始,春节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全面反映中国人社会伦理、家庭伦理和自然伦理的综合性节日。人们正是在春节这一天告别过去,迎接新的希望与机遇,时光的交替让节日具有了浓烈的文化象征意义。2024年春节的申遗成功,不仅是对其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文化影响力的认可,更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情感和精神的一种肯定。</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民族,春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在古代,人们将谷物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年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农业,表示农作物成熟的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p><p class="ql-block"> 春节作为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文化,一直处于不断更新之中。从远古的“丰收祭”到先秦时期的腊祭,汉代的祭祖、拜年,再到隋唐宋的元宵灯会,以及明清时期的春联、饺子和压岁钱,春节的庆祝活动方式不断拓展、丰富。</p> <p class="ql-block">  据史记载,中国人过春节源自远古的年文化。“年”本义即为五谷成熟,由庆祝五谷丰收并向先祖祭献的周期性仪式活动,后就成为年度转换的标志。如先秦时期十月的“大饮烝”“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新年“诸侯朝正于王”、正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以及“庭燎”等礼仪与习俗,可为中国人春节的早期形态。</p><p class="ql-block"> 从文献来看,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官方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此后两千余年庆祝传统新年的时间由此确立。《史记·天官书》曰:“腊明日,人众卒岁”“正月旦,王者岁首”,也就是说正月初一起初只是官方新年,民间则以腊日为新年。从《四民月令》来看,汉代官方新年与民间新年已经完全融合,民间也在正月之旦“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还要“谒贺君、师、故将、宗人、父兄、父友、友、亲、乡党耆老”。此时,中国人的春节已经形成了以祭祖、家庭团聚、拜年等为主要内容的形态。</p> <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创造出了更为丰富多样的新年庆祝方式。如庭前爆竹、燃草、留宿岁饭、守岁,“造桃板著户”,张贴画鸡、门神,喝椒柏酒、屠苏酒、桃汤,吃胶牙饧、五辛盘、鸡蛋、却鬼丸,“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还有拔河、打球、荡秋千等游戏。</p> <p class="ql-block">  到了隋唐宋时期,新年节俗大多得以传承,都市中还创新了节日文化形态。一是元宵灯会成了最为瞩目的热点。元宵在魏晋时期的主要节俗是祠门户、迎紫姑,隋朝时出现了“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现象;唐初,赏灯成了城市元宵节新的节俗,到处火树银花。而两宋时期城市元宵节更是热闹非凡,不仅“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而且有歌舞百戏,“奇巧百端,日新耳目”。二是年节期间商贸兴旺。年前“竞售锦装新历、诸般大小门神、桃符、钟馗、狻猊、虎头,及金彩缕花、春贴幡胜之类,为市甚盛”,大年初一“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是中国人春节文化又一个创新、发展的高峰,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春节文化体系。</p><p class="ql-block"> 小年伊始,人们便开始“忙年”,包括祭灶、扫尘、贴窗花、挂年画、杀年猪、做豆腐、做年糕等。到了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挂钱、悬门神、屏对,插脂麻秸”,准备年夜饭、放鞭炮、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而新年正月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人们穿着新衣,互相拜年,表达对新一年的祝福和期望。“初二日,致祭财神,鞭炮甚夥,昼夜不休。”初五日谓之“破五”,商家开门营业。此后,城乡都有踩街、庙会等活动,“击太平鼓无昏晓,跳百索无稚壮,戴面具耍大头和尚,聚观无男女”,到处有耍龙灯、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唱戏等民俗表演,一直热闹至元宵节“落灯”。</p> <p class="ql-block">  春节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不只是载之于典籍的文化史,其与世推移、生生不息,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持续共享的活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活态传承方式。</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春节,有千百种模样。有人怀揣一年的收获踏上归家的路途,有人在家中精心准备团圆的惊喜,有人在远方诉说对家乡的思念。春节所承载历史上的文化,会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爆发后,封建王朝彻底被终结。1912年改行新历,1914年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例行放假。自此,中国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人们过上了有了统一的名字“春节”。</p><p class="ql-block"> 在传统中国,春节这个名称虽只有110年的历史,但过春节却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就是中国春节的历史,这是传承了两千年的习俗,这是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今天是除夕,岁岁除夕,今又除夕。年年岁岁花犹相似,岁岁年年人却不同。或许人人心底都有些说不清道不白的东西吧,便化做祝福,随了除夕的烟花,寻灯火而去,散进千家万户,祈愿岁岁年年,平安喜乐。阖家同堂,暖灯照影,新桃映福。中国人迎接乙巳蛇年,2025年是一个极具历史分量的年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