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爷爷、父亲忠魂将入土安息

记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相聚在滇西芒市的萬安生態陵園-抗戰陵園这里,我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怀着敬畏之心,而我与各位志愿者和国军后代们不同的是,我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每当与人们聊起‘国军和远征军’这个话题,我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心潮澎湃、呼吸急促、爷爷淞沪会战中的松江阻击战阵亡,血洒苏州河,尸骨被苏州河冲走,88年啦忠魂应在漂荡。父亲的卑微、冤魂漂荡,尸骨无存,促使我从2015年起,心动念头,安顿好爷爷和父亲,让爷爷和三位奶奶在一起安息,还父亲和妈妈一个安稳的家,说到这里我情绪低落、会潸然泪下!哽咽泪流。这是很多人难以理解的,甚至于有的人会站在所谓的思想境界的制高点,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因为说这样屁话的人,他们根本不懂那段国军抗战历史,更没有亲人经历过那段被整肃的悲哀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80多年的历史转眼即逝,中华民国的国军、驻印军、远征军和抗战的国军数十万具忠魂却一直在飘荡,其中就有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没有入土为安。不管是因政治还是国际等众多因素,都是我们今世当代人的失职,更是我这个作为国军67军爷爷的孙子,驻印军父亲的儿子、是国军爷爷的孙子,父亲儿子的不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眨眼我都到了知天命之年,头发花白,半只脚已沾上归途的尘土。若我现在再不做将爷爷奶奶和父亲的忠魂入土安息这件事,轮到我闭眼之时,定会心怀愧疚而难以入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过招魂请忠魂入土,将飘荡的忠魂安息,既是历史给予我这个两代国军后代的使命,也是为了家族人丁兴旺后继有人的大事儿,我的内心不被权钱迷住心眼,缅怀远征军和抗战国军的无尽恩德,能将家国情怀的火种一直流传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2015年起,我心动念安葬爷爷和父亲那一刻起,时间列车行驶到今天,已有十多年啦,现终于接近隧道口。作为愿意‘立言、立德、立传’的同仁道友,我们都肩负使命,风雨无阻,继续前行,直至事成功就!</span></p> <p class="ql-block">铭记铁血丹心:一位东北军人的抗战记忆与传承</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的一生仿佛是为了某种信仰而生,为了某种情怀而活。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他的一生,是满腔国军情怀的写照,是报家仇、卫国土的壮志豪情,更是对信仰坚定不移的执着追求。</p><p class="ql-block">一、弃笔从戎,两度从军</p><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生,笔下生花,文采斐然。然而,国难当头,家仇未报,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手中的笔,踏上了从军之路。第一次,他加入了驻印军,远赴异国他乡,与侵略者浴血奋战。那里的岁月,充满了硝烟与战火,但父亲的眼中只有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p><p class="ql-block">战后归来,父亲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再次投身军旅,成为中央军的一员。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两次从军,父亲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的心中只有家国大义,只有那份对国军情怀的深深眷恋。</p><p class="ql-block">二、内战之后,教书育人</p><p class="ql-block">内战结束后,父亲选择了一条与战场截然不同的道路——教书育人。他深知,国家的未来在于教育,在于年轻一代的成长。于是,他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化作了对学生的关爱和对知识的传承。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位铁血男儿。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父亲屡遭反复交代审查和磨难。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他都痴心不改,信仰不变,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p><p class="ql-block">三、铁骨铮铮,情怀永存</p><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一生,是东北男儿铮铮铁骨的最好诠释。他的身上,流淌着不屈的血液,他的心中,燃烧着不灭的火焰。那份对国军情怀的执着,那份对家国大义的坚守,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英雄气概,更对我们子女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我,作为父亲的儿子,更是深受其感染。父亲的抗战精神,成为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每当我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都会想起父亲那坚毅的眼神和不屈的身影,从而鼓起勇气,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四、铭记历史,传承精神</p><p class="ql-block">为了让父亲的抗战精神得以铭记,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的每分子,我决定出资给爷爷和父亲立雕像。这不仅仅是对他们个人的纪念,更是对那段历史、对那份精神的致敬。我希望,通过这座雕像,能够激发更多人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那份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p><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一生,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篇章。他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通过好哥们与有关人士和墓地老板沟通,正与上级领导沟通中,有待认同。</span></p> <p class="ql-block">卑微与荣耀:重塑父辈的形象</p><p class="ql-block">在新闻行业的风雨兼程中,我曾是一名穿梭于地方台与央视12频道的记者。这个职业,让我习惯了隐身于镜头之后,以最真实的姿态去触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我常常需要放下记者的光环,与采访对象平起平坐,甚至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以换取他们的信任与倾诉。这种职业习惯,不仅让我在新闻界站稳了脚跟,更在无形中塑造了我谦逊低调的性格。</p><p class="ql-block">然而,这种降低身份的做法,并非在所有场合都能奏效。在与国军后代的接触中,我曾试图以同样的方式接近他们,装出一副对过往历史一无所知的模样,以期获得更深入的交流。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姿态并未赢得他们的尊重,反而让他们对我投以轻蔑的目光。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尊严与尊重,并非仅凭姿态的放低就能赢得,它们需要建立在真实与平等的基础之上。</p><p class="ql-block">回望我的家庭,父亲的一生似乎也与“卑微”二字紧密相连。他是驻印军战车一营的装甲兵,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坚守在战场的最前线,却未曾有过投城起义的选择,也没有立下显赫的战功。内战结束后,父亲回归平凡,一生默默无闻,他的军衔成了我无法炫耀的资本,他的战功更是无从谈起。在世俗的眼中,父亲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退伍军人,他的故事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p><p class="ql-block">但在我心中,父亲的形象却从未卑微。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沉默与坚韧,是我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我开始意识到,我不能让父亲在死后还继续卑微下去,我要让他的故事被世人所知,让他的荣耀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于是,我萌生了一个念头——在滇西的龙陵,为爷爷和父亲塑造一座塑像。那里,是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国土。我希望通过这座塑像,让人们世世代代记住,我的父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退伍军人,更是一名抗战到底的勇士。他的名字,应该与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一起,被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重塑父亲的形象,并非为了炫耀或张扬,而是为了寻找那份被遗忘的尊严与荣耀。我想告诉世人,每一个为国家付出过的人,都值得被尊重与铭记。父亲虽然一生卑微,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高大。在龙陵的塑像前,我希望每一个驻足凝视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震撼与敬仰,让父亲的名字,成为永恒的荣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