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云松村</b></p><p class="ql-block"> 绍兴上虞区隐藏着一个美丽的茶园村落——云松村。</p><p class="ql-block"> 这里,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个非常适合放松心情、享受慢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徒步、美食还是美景,都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笔架峰寺</b></p><p class="ql-block"> 清代建筑。位于绍兴县兰亭镇里木栅村笔架峰。</p><p class="ql-block"> 据碑文记载:笔架峰寺始建于唐朝,清乾隆十二年(1 747)高僧恒广法师募集资金重新修建。“文革”期间受损严重,1 996年当地村民捐资修复。</p><p class="ql-block"> 现由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配殿及附属建筑五部分组成。笔架峰寺历史悠久,寺内摩崖珍贵,具有较高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我们徒步所到的为笔架峰寺位于山上的圆通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全程约15公里。</b></p> <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至2024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组织多学科团队,对绍兴地区开展古代水利专项调查,取得了重大进展。</p><p class="ql-block"> 调查确认古代水坝遗迹25处,在会稽山北麓确认越国水坝11条。坡塘、云松、黄庙构成了罕见的三级水库结构。</p><p class="ql-block"> 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古代水坝数量,良渚最多,绍兴其次。</p><p class="ql-block"> 在绍兴发现越国时期的水坝有11处,包括横塘、长塘、塘城、裘家岭、秦望、坡塘、云松、黄庙、董坞、兰亭、古城等地水坝,经碳14测年,均距今2500年左右,揭示了越国都邑外围大型水利系统的概貌。</p><p class="ql-block"> 相传,越王允常曾先后在境内埤中、大部、勾乘建都,活动范围在会稽山丘陵地带。水坝的修筑,证明当时已有大量人类活动。其中,坡塘、云松、黄庙构成的三级水库结构格外引人注目。</p><p class="ql-block"> 在离云松自然村村口半里路的两山间有座小庙,因墙呈黄色,被称为黄庙。云松自然村三面环山,茶山青翠,古道悠长,是目前越城区乡村游胜地。而坡塘“聚土为坡、积水成塘”,相传为范蠡养鱼池之上池。</p><p class="ql-block"> 从位置来看,三条水坝自上而下呈阶梯状建在同一山谷,黄庙和云松的水坝均在山谷间建造,相距仅500余米,而坡塘水坝则建在北侧约1700米处的谷口地带。。</p><p class="ql-block"> 在山谷地带建山塘水坝,有助于阻挡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保护下游平原不受洪水侵袭。当发生干旱或咸潮入侵时,库内蓄水能保证下游人口的生活和生产所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