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如梦如幻的江南,由于家家户户养羊的千年历史,故时钟走到上世纪改革开放的年代,浙江大地流行“找市长不如找市场”,涌现出了众多的皮革市场皮革城。其中南浔江南皮货市场始建于1991年,莫景赓老师告诉我,“市场”这个词含意很深,应该是先有市才有场比较合理,因为先有场再形成市需要时间。想当年,南浔的三夹板市场,刚开始时,有人从外地进货后在轮船码头那条街上卖卖,后来政府介入形成了批发市场,而这个江南皮货市场则相反,是先有场后有市。望着阳光下仍在闪闪发光的“江南皮货市场〞几个大字,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了,是南浔二代人的记忆,这里曾经发生着多少故事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该市场位于南浔镇梅月路周边,这个市场兴起来后,位于南浔人民广场的小商品百货摊头,众多创业者也随之搬迁过来,这个是南浔第一代个体工商户,第一代万元户,第一代勇敢的市场创业者。他(她)们是曾经的时代弄潮儿,80-90年代南浔市场经济的勇者,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奋劳动。现今在梅月路周边还有“江南小商品市场”和“亚洲皮鞋城”等,现已成为几百家小摊贩和小餐饮聚集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南浔江南皮货市场开业之际,非常热闹,彩旗飘飘,人潮如云,对面就是南浔工商局,他们靠前市场服务,这个皮货市场曾在南浔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小商品和皮货的交易,该市场分楼上楼下二层,一不小心就会迷路,当年的羊皮大衣十分抢手,无论男女老少,必须是人手一件。皮衣服可抵御风寒,十分受欢迎。各类品牌都有,当时的人们商标战略意识不是很强,有注册有不注册,无以识别优质产品,但刚上来都是真货,后来科技狠活来了,假货也来了。加上对服装款式的创新泛力,久而久之,江南皮货市场生意一落千丈,不少商户久撑之下,不得不选择告别。如今,市场大楼仍在,但皮货已经没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尽管周边环境复杂,但转型小商品市场后依然具有一定活跃,仍是南浔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边上墙上,中国人民大学的老校长袁宝华题写的“发挥传统优势,建设崭新南浔”几个字仍然清晰可辩,落款辛未(1991)初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见到大楼,几代人的回忆仍历历在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