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农历年的尾声,除夕如同一首悠长的诗篇,缓缓铺陈开来,将岁月的风霜与温情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除夕,不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更是情感与希望的汇聚之地,让人们在辞旧迎新的交替中,找寻到心灵的慰藉与未来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岁末迎春序曲扬,晨光破晓映门梁。红纸如火跃期盼,黑字如墨凝智长。在除夕这一岁末年初的交响乐章中,贴春联无疑是最为温馨的序曲,更是除夕的重头戏。而上午六时至正午十二时,正是这序曲最为悠扬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当阳光初破黎明,金色的光辉如同细丝,轻轻拂过古老的屋檐,为这辞旧迎新的仪式铺上一层神秘的纱幔。</p> <p class="ql-block">按照平仄的音调区分,将春联的上下联依次贴在门框右侧和左侧,是老祖宗延续下来的习俗。更能反应出贴春联的人所持有的文化内涵。但时常有人不懂平仄或不明就理,贴错了上下联的位置。但无论如何张贴,似乎没有对与错。红纸如火,跃动着对新春的无限期盼;黑字如墨,凝聚着对未来的智慧与祝福。春联贴出的,总是人们对来年生活最美好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作为教师的父亲,作为多年来一直义务服务于邻里乡村的春联写手,尽快已是耄耋之年,字体却更加苍劲有力。他时常会把写好的对联赠送给左邻右舍,由此来分享自己的那份期盼和喜悦。</p> <p class="ql-block">在贴春联的那一刻,细细品味,仿佛能听到时间的脚步在轻轻地敲打着岁月的门扉,每一声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春联上的每一个字,都如同跳跃的音符,奏响了一曲辞旧迎新的乐章。它们不仅是对新春的祈愿,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追溯历史的长河,除夕的习俗犹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与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曾几何时,有一种名为“年”的凶猛怪兽,在每年岁末之际,便会悄然出没于人间。它肆意吞噬牲畜,甚至伤人害命,使得百姓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与阴霾之中。然而,智慧的火花在黑暗中闪耀,人们逐渐发现,“年”兽竟对红色、火光和炸响心生畏惧。</p> <p class="ql-block">于是,每年的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张贴上红彤彤的对联,燃起熊熊的篝火。这些举措,宛如一道道坚固的屏障,将“年”兽阻挡在门外,守护着家园的安宁与祥和。这一习俗,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成为了除夕之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对平安与幸福的深深祈愿。</p> <p class="ql-block">而另一段传说,则与“夕”兽紧密相连。相传,在农历腊月三十的夜晚,“夕”兽便会挣脱束缚,肆虐人间。有一年,村里的百姓在一位智慧老人的指引下,点燃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宛如天籁之音,瞬间将“夕”兽吓得落荒而逃。这一胜利,如同一束璀璨的光芒,照亮了黑暗中的希望之路。</p> <p class="ql-block">从此,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燃放爆竹,以此来纪念这一历史性的胜利,同时也寄托着对来年平安与吉祥的美好祈愿。这些民间传说,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为除夕之夜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它们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更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从古代的“年兽”传说,到如今的贴春联、放鞭炮,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祈愿,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这些习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除夕的夜空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然而,除夕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老者,用沧桑的声音讲述着过去的故事,用深邃的目光眺望着未来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唐代诗人杜甫的诗,画龙点睛,将除夕之夜人们欢聚一堂,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份热闹与喜庆,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浓厚的节日氛围。</p> <p class="ql-block">“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大诗人苏轼则以守岁为喻,表达了自己珍惜时光、不甘平庸的志向。这份坚韧与乐观,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奋起,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老家,每年除夕下午刚过三点,村里的各大家族便开始忙碌起来,近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汇聚在村口,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期待与激动,因为今天,是他们共同祭祖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大家沿着蜿蜒的小路,一路谈笑风生,向着祖坟的方向行进。路上,孩子们兴奋地追逐嬉戏,大人们则谈论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墓地,绿树环绕,宁静而庄严。大家自觉地围成一圈,为首的长者缓缓走上前来,他的面容肃穆而庄重,手中紧握着一束香火。他轻轻地点燃香火,然后高高举起,口中念念有词:“黄年大节,子孙满堂,特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共享天伦之乐。”他的声音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仿佛真的能够穿越时空,将这份思念与敬意传递给远在天国的先辈们。</p> <p class="ql-block">随着长者的话语落下,鞭炮声骤然响起,震耳欲聋。五彩斑斓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绚烂而热烈。大家便磕头跪拜,他们仰望着那璀璨的烟花,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孩子们更是兴奋地拍手欢呼,仿佛这一刻,所有的烦恼与忧愁都被这绚烂的烟花所带走。</p> <p class="ql-block">祭祖仪式结束后,大家纷纷踏上归途。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他们认为先人们也会一道跟随他们回家过年。认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份对先人的怀念与敬仰将永远铭记在心。而这份传承千年的祭祖习俗,也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除夕之夜,人们围炉而坐,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谈笑风生,共享天伦之乐。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意,如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饺子则象征着更岁交子,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当夕阳的余晖渐渐隐退,夜幕悄然降临,家家户户的灯火如星辰般点亮,宛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p> <p class="ql-block">当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整个夜空,也照亮了人们的心房。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忧愁都仿佛被洗净了一般,留下的只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夕,这个岁末年初的特殊时刻,用它独有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真谛,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品美食,赏春晚,谈笑中,过新年,成为除夕之夜中华民族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除夕之夜,还是思念与团圆的时刻。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们或许无法亲身回到家乡,但那份对家的眷恋与向往,却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们与家乡紧紧相连。这份思念与团圆,让除夕的夜晚更加温馨而感人。</p> <p class="ql-block">除夕之夜,是一曲家的旋律,是一首情的赞歌,让人们忘却尘世的喧嚣,沉醉于家的温馨与和谐之中。除夕之夜,是一首温情的诗,是一幅动人的画,也是一曲悠扬的歌。它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温暖,也让我们在回顾与展望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与力量。愿每一个除夕之夜,都能成为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杨一涛,男,山东郓城人,眼科学博士,农工党党员,菏泽市人大代表,主任医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中心眼科访问学者,中国第二批援汤加医疗队优秀队员,业余作家,曾在不同媒体等发表诗歌、散文多篇。本篇为本人原创作品,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