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馆 王畿与四方展

云中良寄锦书来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商汤立国之初,即以中原为核心统治区域,并积极向四方拓展。历代商王励精图治,最终建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强大王朝。东临海岱、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的广袤地域,均被深深打上商的烙印。</p><p class="ql-block">商文明继承夏文明的磅礴气象,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形成了璀璨的青铜交明,是为四方之极,深刻推动、影响了四方文化的进程。同时,商王朝以策容并蓄的开阔胸怀,不断吸纳多姿多彩的四方文化。东方陶器、西方金器、南方冶金、北方马车,凡此种种,持续深化、重构、融合、创新,丰富了商文明的内涵。</p><p class="ql-block">在交流与互鉴中持续发展,高度发达的商文明对此后古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王畿</p><p class="ql-block">商代早中期,商人虽频繁迁都,但基本上始终以中原为中心,偃师西城、郑州商城、郑州小双桥、洹北商城等是探索商代早中期都邑的重要线索。商代晚期以殷墟为中心的商王朝直接掌控着南到黄河沿线,北至邢台地区,东到濮阳,西到太行山东麓的王畿区。其礼仪制度、成熟文字及发达的手工业技术等彰显了商代文明灿烂辉煌,并积极推动与深刻影响着周边区域文明的发展进程。</p><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馆藏商代青铜罍</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河南省荥阳市小胡村墓地出土商代铜卣</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藏河南省郑州市二里岗杨庄出土早商人字纹铜鬲</p> <p class="ql-block">河南博物院藏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晚商饕餮纹铜瓿</p> <p class="ql-block">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河南省安阳市大司空村出土晚商铜方彝</p> <p class="ql-block">南方</p><p class="ql-block">商王朝与南方地区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商代早中期,商文化的影响范围已远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包括今湖北、湖南与江西等地。其中,湖北黄陂盘龙城、湖南岳阳铜鼓山与江西瑞昌铜岭等遗址蕴含明显的商文化元素,应是区域中心重镇。商代晚期,商文化的影响范围收缩至豫南、鄂北一线。</p><p class="ql-block">对南方地区金属资源及硬陶、原始瓷器的需求,应是推动商王朝与南方频繁交流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盘龙城遗址</p><p class="ql-block">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遗址内城总面积约7.54万平方米,外城总面积25万平方米,城垣略呈平行四边形,包括宫殿区、居民区、墓葬区和手工业作坊区。遗址出土有铜器、陶器、玉器和石器等各类文物近3000件,青铜器的形制、纹饰与中原青铜器相同。</p><p class="ql-block">盘龙城为目前所见商代早期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址,是商王朝在向南扩张过程中所建立的区域性中心聚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有力证据。</p><p class="ql-block">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湖北省武汉市盘龙城遗址王家嘴M1出土商代铜爵</p> <p class="ql-block">郭元咀商代铸铜遗址</p><p class="ql-block">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鲁台山北麓、滠水东岸的台地上,是一处包含居住区、铸铜区以及墓葬区的高等级聚落,年代相当于商代中晚期,是目前发现的长江中游地区保存最为完好、内涵最为丰富的商代铸铜遗址。</p> <p class="ql-block">黑鱼岭墓地</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在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野猫咀出土了铜觥形器及铜壶各一件。2021年底至2022年初,在距离野猫咀400米的黑鱼岭墓地发掘商代墓葬25座,出土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玉器等,首次发现商代独木棺墓。汨罗黑鱼岭商代墓地狭长的墓葬形制显示出其与湖南两广地区越人墓的渊源关系,为探索越文化的源头提供了重要的材料。</p><p class="ql-block">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黑鱼岭墓地出土商代硬陶瓿</p> <p class="ql-block">天湖墓地</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莽张镇(原莽张乡)天湖村北,发现于1979年,前后经四次发掘,共清理商代墓葬50余座,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铜器、陶器、石器等文物。在该墓地出土的200多件商代青铜器中,29件铜器铭文中含有“息”字,其应是商代晚期息国墓地。天湖墓地属殷墟文化二到四期,是殷墟文化的重要补充,填补了豫南商代考古的空白,同时也是武丁以后南方荆楚地区被中原商王朝控制的考古实证。</p><p class="ql-block">信阳博物馆藏天湖墓地出土商代铜箕</p> <p class="ql-block">闰楼墓地</p><p class="ql-block">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傅寨乡傅寨村闰楼村北,是豫南地区一处重要的大型商代晚期贵族墓地。墓地共发现商代墓葬255座,出土大量陶器、青铜器、玉器、骨器等随葬品。部分铜器铸有铭文,如“亚禽”、“示亚禽”等。闰楼墓地墓葬形制和葬俗与殷墟高度一致,对审视殷墟与周边地区的关系,特别是与南方地区的关系,以及探索商代晚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闰楼出土商代青铜钺</p> <p class="ql-block">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闰楼出土商代青铜斝</p> <p class="ql-block">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闰楼出土商代“禽”铜觚</p> <p class="ql-block">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闰楼出土商代青铜尊</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湖南省望城市高砂脊遗址出土商代铜柱足鼎</p> <p class="ql-block">西方</p><p class="ql-block">商王朝与西方的密切交往主要集中在商代早中期。商代早期,商文化已完成对二里头文化的全面更替,影响范围包括关中东部和商州等地区。商代中期,商文化的影响向西远至周原地区。商代晚期,商文化在西方的影响收缩至今孟津、洛阳一带。西方地区特有的三角援青铜戈、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容礼器及部分玉器,均与殷墟出土的同类器型相似,是中原商文化对该地区产生影响的实证。</p><p class="ql-block">三星维遗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自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春秋早期,近2000年,其中三星堆城址是遗址的核心区,也是古蜀国在夏商时期的都城。三星堆城址目前发现东、西、南三面城墙,北临鸭子河,城墙外有城壕。城址北部有宫殿区,南部为祭祀区,西城墙外有墓葬区。城址内自1986年至今已发现8座祭祀坑,出土有青铜神树、青铜人像、青铜礼器、黄金面具、玉器、象牙等典型器物,可能带有一定宗教祭祀意义。商代晚期是三星堆文明的繁荣发展时期,其部分青铜器、陶器、玉器具备中原地区商文风格,反映出三星堆文化与中原商文化的互动交流。</p><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藏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商代铜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藏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商代铜人面具</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北,包括原金沙、黄忠等村,距今约4000-2500年,涵盖新石器时代的宝墩文化遗存,商周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遗存等。</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主体文化遗存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北部为宫殿区,中部为墓葬区,中部靠南为祭祀区,遗址内还分布有多个居住区。遗址现已出土的金器、象牙、卜甲及绝大多数青铜器和玉器均来自祭祀区。墓葬、灰坑、房址出土的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的兵器和工具。</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极有可能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蜀国都邑所在,是继三星堆城址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东方</p><p class="ql-block">商王朝与东方海岱地区的联系非常紧密,以食盐为代表的资源应该是商王朝与东方密切交往的重要原因。商代中期偏早阶段,商文化辐射范围已达济南、泗水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商代晚期,鲁北济南大辛庄、青州苏埠屯,鲁南滕州前掌大等,是商王朝在东方的重要据点。到商代晚期,由于商文化逐步与东方考古学文化相融合,当地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呈现出与殷墟文化的高度一致。</p><p class="ql-block">大辛庄遗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年代从早商时期一直持续至晚商时期,已发现大量商代遗存,出土大批青铜器、玉器、骨器、陶器及甲骨等遗物。</p><p class="ql-block">大辛庄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军事重镇。2010年大辛庄遗址侯级墓葬M139被发掘,有一棺一椁和殉人,出土了丰富的陪葬品。该墓出土青铜器具有典型商文化特征,显示海岱地区曾经独立的东夷文化已经汇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进程。</p><p class="ql-block">山东大学博物馆藏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铜鼎</p> <p class="ql-block">苏埠屯墓地</p><p class="ql-block">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苏埠屯村,是一处大型商代墓地。从1965年开始,苏埠屯墓地前后发掘墓葬10座、车马坑1座,出土器物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种类繁多。铜器铭文多为“亚醜”或“融”,墓主人可能是仅次于商王的邦君或侯一类人物。</p><p class="ql-block">已发掘的亚字形墓、甲字形墓及长方形竖穴墓的形制、埋葬制度及随葬品的组合、形制、纹饰都与王畿地区高度一致,是商代晚期王朝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力深入东方地区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苏埠屯遗址出土商代铜爵</p> <p class="ql-block">台家寺遗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三合村白庄南。发现有方形围沟、大型建筑、铸铜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青铜器、陶器、骨器等大量遗物。1957年在流经该遗址的润河河道内出土了龙虎尊等商代青铜器。</p><p class="ql-block">台家寺遗址的铸铜技术与洹北商城有高度的一致性,出土遗物类别也与中原地区同时期的商代遗址相似。这对研究商文化影响力以及淮河流域商文化编年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p><p class="ql-block">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台家寺遗址出土商代铜戈</p> <p class="ql-block">山东博物馆藏山东省长清县小屯村出土晚商“析子孙”铜卣</p> <p class="ql-block">山东博物馆藏山东省长清县小屯村出土晚商“祖辛”铜方鼎</p> <p class="ql-block">北方</p><p class="ql-block">商王朝非常重视与北方的关系。商代早期,北方商文化分布范围包括河北中南部与山西南部;商代中期,继续向北扩大,主要包括今河北保定、张家口及山西晋中、晋北忻州地区,其影响所及往北远到内蒙河套地区和北京燕山南麓;商代晚期,收缩至北易水流域以南地区。</p><p class="ql-block">殷墟出土的众多青铜兵器、工具,甚至车马器等,都深受北方草原青铜文明的影响。商王朝与北方方邦或部族的战争是北方文化因素传入中原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夏家店下层文化</p><p class="ql-block">夏家店下层文化因1960年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距今约4000-3500年,同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和早商文化相当。</p><p class="ql-block">该文化典型遗址有赤峰夏家店、药王庙、二道井子,敖汉旗大甸子、范杖子,辽宁北票丰下等。发现有石城址、房址、墓葬等遗迹,出土遗物包括铜器、彩绘陶器、玉石器、骨角器等。</p><p class="ql-block">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期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多元发展的重要实证。</p><p class="ql-block">大刘屯台山城址</p><p class="ql-block">位于辽宁省凌海市板石沟乡大牛村大刘屯西侧一处低矮山丘上,是小凌河下游地区发掘面积最大、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处青铜时代石城址。城址南接绵延群丘,北、东、西三面多为陡峭险峻的断崖、陡坡,由城墙、房址、石仓、石台等组成。南城墙为人工砌筑,向南部外凸,增加了该城的防御面积,内、外两侧由石块包砌,中部堆夯黄土。</p><p class="ql-block">二道井子遗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东北的山坡之上,是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之一。聚落主要由外围的环壕、城墙及内部的院落、房址、窖穴、道路等遗迹单位组成。院落一般由院墙、一大一小两座房屋、方形或长方形小隔间、窖穴及院内活动空间构成。</p><p class="ql-block">刘家河商代墓葬</p><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平谷镇刘家河村,1977年发现并发掘,出土随葬器物有铜器金器、玉器、陶器等40余件,深受中原商文化与北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影响,年代为商代中期,墓主可能为方国国君。</p><p class="ql-block">首都博物馆藏刘家河大队出土商代三鱼纹铜盘</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商代兽首贯耳铜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