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之一,坐上火车走天路

猎美天涯

<p class="ql-block">  所有去过西藏的朋友不约而同地说,“去了还想去!”“没够!”……也许西藏真是个神奇而有吸引力的地方。我还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间去—不是有演出就是有比赛前的紧张排练—退了休真比上班还忙—自找!也确实没下决心去—不知能否适应高反,千万别把自己撂到高原!</p><p class="ql-block"> 终于这次几个业余团队8月份都放假了,让我痛下决心,趁着现在身体还不错,一定要去一趟,当然是按照人们说的坐火车进藏,慢慢适应高原缺氧,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乘飞机返回,嗯,趁着高反还没来及发作赶紧回,这是个最佳方案。7月底在网上搜了一番,发现动手晚了,每日一班的北京到拉萨的火车卧铺票,到8月底全是一票难求!站票41小时?想都不要想,那是不要老命了!看来想自助游没戏,只好找旅行社。在网上搜啊搜,找个能力强些口碑好些的吧。于是看着“驴友”们的好评数量,找到了“驴妈妈”。7月末能订到8月11日出行的火车票已是最后期限了,10日游,还赶得上8月下旬的演出任务。</p><p class="ql-block"> 火车票是8月11日北京西到拉萨,Z21次,下午19:55出发,历时40多小时,后天中午过后到达拉萨。</p><p class="ql-block"> 其实乘火车上拉萨,除了能慢慢适应高原,还有一个心思,就是想看看天路风光—这条建在世界屋脊上的铁路,看看著名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及藏羚羊—虽然这个季节不一定能看到。</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当中国提出要修建青藏铁路时,国外一致认为不可能修成。为什么?因为面临着三大世界难道解决不了!一是高寒缺氧的环境施工,工人受不了;二是多年冻土层,路基每年都会遭受破坏;三是沿线珍稀物种丰富、生态类型独特、原始环境敏感,一旦破坏很难恢复。</p><p class="ql-block"> 对于第一个难道,铁道部和卫生部制定了完善的卫生保障措施,使医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比例达到1.5%-2%,全线配备常规医疗设备3900多台(件),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送到工地医院得到有效治疗。遵循高原生理规律,所有参建人员在海拔较低的地区“习服”一周后,才准许到工地劳动。限定人员作业时间,采用机械施工,降低劳动强度。为了防止高原缺氧,建设单位在海拔4500米至5100米处创造性地运用高压氧舱,填补了国内外医学空白。在世界上首次进行高海拔地区人工制氧科学研究。在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研制出每小时生产24立方米高纯度氧气的高原医用制氧设备,并将这一技术总结推广,全线共建大型制氧站17个,有效地改善了作业环境。风火山隧道建设中“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供氧系统研制与应用”的科技成果,填补了目前世界上高海拔制氧技术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对于破解多年冻土难题,青藏铁路建设首次采取“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原则。这对“被动保温”是一场革命。设计中,尽量绕避不良冻土现象发育的地段,遇到高温极不稳定的厚层地下冰冻土地段,采取“以桥梁通过”的办法。施工中,采用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热棒、铺设保温板等多项措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其中不少冻土工程措施都是国内外首创。在青藏铁路上有一种特殊的路基,即在土路堤底部填筑一定厚度片石,上面再铺筑土层的路基。这种长达111公里的“片石层通风路基”为国内首创,它好似散热排风扇,冬季从路堤及地基中排除热量,夏季较少吸收热量,起到冷却作用,可有效保护冻土路基稳定。</p><p class="ql-block"> 为保护青藏高原独特而又极为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铁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重点区域,西藏段工程绕避了林周彭波黑颈鹤保护区。对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的路段,组织专家研究野生动物保护问题,掌握沿线野生动物分布习性和迁徙规律,尽量减少对它们的干扰。青藏铁路沿线共设置33处野生动物通道,沿线路方向累计宽度近60公里。根据不同动物的迁徙习性,通道被设计为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三种形式。</p><p class="ql-block"> 在沱沱河、安多、当雄等高海拔地段,进行种植和移植草皮试验,获得成功后在全线推广,开创了世界高原、高寒地区人工植草试验成功的先例。</p><p class="ql-block"> 为保护高原湿地,青藏铁路尽量绕避湿地,必须经过湿地时,一般采取“以桥代路”、多设涵洞、路基基底抛填片石等措施,避免路基地下径流被切割,防止湿地萎缩。</p><p class="ql-block"> 刚上火车,车厢里只有我和先生两人,一个下铺,一个上铺,清静得很。我严格按照专家指示,为了防止高反保持充足的睡眠,所以吃了晚饭立刻躺下睡觉。半夜12点不知是什么车站上来一拨人,立刻把车厢填满,原来是太原。吵吵了一阵总算安静下来,接着睡。当天亮后到达第一个车站时,已经是宁夏中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次日凌晨近7点到达宁夏的中卫</p> <p class="ql-block">  中卫站附近是前年游览过的沙坡头景区(隔着火车车窗玻璃拍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母亲河黄河(隔着火车车窗玻璃拍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午12点多到达甘肃兰州车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午3点多到达青海西宁车站</p> <p class="ql-block">  人们下车购买西北特色的牦牛酸奶,10元/3盒。味道让我失望,与老北京酸奶没什么区别,与我去青海湖吃到的牦牛酸奶不可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看到了远处的青海湖</p> <p class="ql-block">  19:22到达青海的德令哈车站,由于晚点,停车2分钟但不让下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38分,车窗外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  22:15到达青海格尔木,车厢开始供氧,海拔渐至4300米。</p> <p class="ql-block">  深夜,火车穿越青海西南部广袤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黑暗的车窗外看不见奔跑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清晨,火车翻越青海与西藏的分界线,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这里有静候守护的冰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还有成群的牦牛</p> <p class="ql-block">  早上9点到达那曲车站,。火车晚点50分钟,列车员高叫着不让下车,火车随时会启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接近青天白云的冰山头及皑皑白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湛蓝的天空和大朵白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2:30火车到达拉萨车站</p> <p class="ql-block">  原定下午1点到达终点,结果12:30提前到达拉萨。</p> <p class="ql-block">  中午到达拉萨,地接林导把我们带到大巴车后,我们才发现:果然不是旅游团,大家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北京来的只有我们和陈雪莲夫妻,我们原本还不认识,不同路。听林导说,今天接到的这批人居然没有一位有高原反应的,还是跟乘坐火车有关系。其实我们还有备无患地特意买了对付高反的“高原安”。据说“红景天”虽然是医治高反的常用药,但要提前一周服用,很麻烦。而“高原安”随时服用。但“高原安”只能到西藏驻京办才能买到。</p> <p class="ql-block">  到达拉萨第一天中午住进宾馆后,林导说,注意休息,不要洗澡,否则会缺氧而高反加剧。</p> <p class="ql-block">本文写于2016年8月,登载于网易博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