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7.-16.金陵皖赣行

锦耀

2024年11月,夫妇俩人到江苏南京、安徽黄山、江西婺源走马观花转了一圈。访古城、阅历史、赏秋色,10天9晚,行程悠闲。 <p class="ql-block">  11月7日,一早从家出门打车乘地铁前往广州白云机场搭乘飞机前往目的地南京。</p> 飞行两个小时,到达南京逯口机场。 第一次坐上南京的地铁,从机场到预订的酒店,中途转一次线就到了。 入住南京市中心离夫子庙不远的美仑酒店。 放下行李,先到酒店不远的小吃店吃上一碗地道的南京美食——鸭血粉丝汤。 解决了中餐,就打车前往第一个景点:南京博物院。路旁种满了南京的标志树——梧桐。粗壮的树杆,大片的树叶,虽还未全黄,黄绿相间,也是蛮好看的。 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1950年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 博物院馆藏丰富,这件出土的新石器年代的神人兽面纹琮据说是镇院之宝。 两只唐三彩骆驼。 形态各异的错金银铜虎。 青瓷飞鸟人物罐、三彩陶双鱼瓶和青釉瓷神兽尊。 大报恩寺塔琉璃拱门。 精美的象牙雕刻。 透雕仙鹤花卉纹桃式青玉洗。 这只金兽长17.5cm、宽16cm、高10.2cm,重9100g,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目前我国出土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被称为“镇护之宝”。 走出博物院,天边出现红霞。 来到离酒店不远热闹的夫子庙景区逛逛。 尝尝“二十年只做一种口味”的非遗传承江南桂花糕。 热闹的街道。 月光下的秦淮河,一艘艘载着游客的游船穿梭来往。 秦淮河上的文源桥,桥上挤满了游人,桥下游船穿桥而过。 “南京”墙前留影的小姑娘。 贡院茶社嚯茶去。“嚯茶”是一种口语化的表达,是喝茶、饮茶的意思。通常用于比较随意、轻松的场合,带有一种享受、惬意的感觉。 走进“小厨娘淮扬菜”菜馆,品尝地道的淮扬菜。 老南京烤鸭、五味烫干丝、黑猪肉多汁小笼包、虾仔胡椒阳春面、金榜题名小吃。结账100+元。南京烤鸭与广东烧鸭相比,味道差远了。 走出菜馆,在夫子庙步行街溜达。这是江南贡院和中国科举博物馆。 老街。 特色店。 手信店和排队买手信的人。 街头即景。 8日,新的一天开始。酒店房间窗外霞光满天。 早餐后打车前往钟山风景区游览。路旁尽是南京的特色——梧桐树。 梧桐树在阳光的映衬下十分好看。 树叶开始泛黄。 好看的梧桐叶子。 “太虚幻境”。 美丽的木芙蓉。 走入明孝陵。 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合葬的陵墓。石像路全长615米,两旁依次排列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两跪两立 。石兽用整块巨石圆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风格粗犷 。 南京“九寨沟”——清溪思源梅花湖。 又到了午饭时间,排队在公园旁的南京地标食府“南京大排档”用午餐。餐厅内有艺人表演。 饭后,继续在景区参观,路旁的枫树叶子开始变红,但还未到最佳观赏期。 来到中山陵园景区。 旁边有一座“孝经鼎”,该鼎鼎高4.3米,重万斤。由国民党元老、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与中山大学师生捐赠。 中山陵1926年1月15日动工,1929年6月1日完工并举行奉安大典 。陵园占地约2000亩,依山而建,前临平川,后拥青嶂,平面呈“自由钟”形,陵寝建筑中轴对称,从牌坊、墓道、陵门、碑亭到祭堂、墓室平距700多米,高差70多米,有392级石阶和10个平台 。 博爱坊,高11米、宽17.3米,上有孙中山手书“博爱”金字。 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以花岗石建造,亭顶重九檐脊,中立石碑刻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 就在中山陵旁边的音乐台,由美国旧金山市华侨和国民党辽宁省党部合资捐成,1933年落成,可容纳3000多名观众。 离开音乐台,来到美龄宫。 美龄宫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旧址”,有“远东第一别墅”美誉 。 官邸专用的“别克”汽车。 官邸内的陈设。 美龄宫主体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占地120亩,采用传统歇山顶,共三层。屋顶覆1334片绿色琉璃瓦,瓦上雕刻1000多只凤凰。建筑外围有环形汽车道,栽种法国梧桐树,从空中俯瞰,环形路像“项链”,主体建筑似“宝石挂坠” 。 晚上,再次来到夫子庙景区。 弯月初升。 “秦淮人家”,游船码头。 <p class="ql-block">  到空中看看秦淮人家。</p> 空中看秦淮。 “2024南京夫子庙孔子文化月”正在举行。 夫子庙大成殿。 “状元邮亭”前停着一排等客的黄包车。 乌衣巷与咸亨酒店 再临科举博物馆,进院参观。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起初为县学、府学考试场所。后为江南乡试考场。明清时期从这里走出的状元、榜眼、探花人数最多,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科举考场,与北京的顺天贡院并称“南闱”和“北闱”。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建设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一座系统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 明远楼。 <p class="ql-block">  走过“龙门”,“连中三元”!</p> “科第世家”牌坊与“进士”牌匾。“科第世家”牌坊是明代第一位状元吴伯宗家族故居的府邸石牌坊。 “进京赶考”。 “为国求贤”。康熙御制宸翰碑:“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络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金字号”科考场格。考生就是在格子里完成考试作业的。 9日,一早打车来到南京玄武门。 从玄武门登上南京城墙。 古城墙。墙砖上字迹清晰可见。 还有窑匠和造砖人的字样。 玄武门旁的古城墙。 玄武湖畔相亲角。 南京玄武湖,六朝时期为皇家园林湖泊,孙权在此训练水军。 湖中环洲上的“童子拜观音石”,系北宋花石纲遗物,因其状极似而得名。大的高6.3米,宽0.9米,为“观音石”;小的高4.2米,宽0.8米,为“童子石”。它们具有“廋、透、漏、皱”的典型特征,是太湖石中罕见的珍品。 离开玄武湖公园,先在不远的鸡鸣寺百味斋素菜馆吃一餐斋饭。 饭后进鸡鸣寺游览。 毗卢宝殿前,一群外地来的朝拜团。 药师塔与大香炉。 离开鸡鸣寺,前往南京总统府参观。 这里从明清开始,就是王府,康熙、乾隆南巡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在此兴建天朝宫殿,后被清军焚毁。1921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移驻于此,后改称总统府。 太平天国天朝宫殿。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后花园。 梧桐树落叶与树下休息的猫咪。 总统府旁的六朝博物馆。 南京是六朝古都,公元三世纪至六世纪末,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建都于南京,史称“六朝”。 博物馆内陈列品也不少。 鸡首壶。 陶塑人物。 在旅馆附近的大上海酒店吃晚餐。 旅馆旁的宠物休息站。 10日,结束在江苏南京的行程,乘高铁前往安徽铜陵游览。 到达铜陵,在火车站吃过午饭,租车开始铜陵的行程。首先来到位于铜陵义安区的犁桥水镇。水镇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因本地贡生查凤翔等人牵头建造犁耙(或称犁桥)得名,历史上曾是商业兴盛的水乡集市镇。 走进小镇,徽派建筑风格的粉墙黛瓦倒映在村前平静的水塘上。 圆形为池,方形为塘,这座方塘正是为了纪念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朱熹而建。 飞越“犁桥”。 犁桥,“我来了。” 初见晒秋。 古牌坊和老街巷。 旧时的记忆。 文、武庙和旧县衙。 这些石刻应该有一些日子了。 牡丹桥和聚英台。 万丰塔。 犁桥与万丰塔同框。 龙门桥。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写到“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 状元楼。“大魁天下,高中状元”。镇中有状元及第、金榜题名,高中报喜的表演。 夕阳无限好! 流连忘返。夕阳西斜,乐不思归。 再见,美丽的犁桥。 驾车来到下一站——永泉小镇。入住小镇旁的那无忧酒店民宿。 放下行李,天色渐黑。步行来到不远的永泉小镇。 小镇位于铜陵市东部,由私人投资15亿建设的国家4A级景区。 小镇的街道,夜晚人并不多,走在路上享受宁静。 路旁的灯饰。 使用铜钱,是小镇的特色。在永泉钱庄换上几枚铜钱,等下好在江南味道美食街使用。 “江南味道”美食广场旁的小吃档。 找一档火锅摊,用铜钱付款买餐。 简单的火锅晚餐。 广场上正在举行热闹的篝火派对。 饭后继续享受小镇的宁静。 “我在永泉很想你。” <p class="ql-block">  11日,和熙的晨曦,安静的山村。</p> 装修雅致的民宿。 旅馆旁的小园子。 早餐简单又有营养。 早餐后再进小镇。 白天的小镇,又是另一种景象。 路旁一组组的雕像。 铺满落叶的小道。 温馨恬静。 九宝温泉。据说这里的中心水温有52度,含氧化硫、偏硅酸、锶、氟等20多种矿物质。 小镇的忆江南12景区。由于要登山,就没进去了。 离开永泉小镇,我们驾车来到铜陵。 入住铜陵市区伯爵世家酒店。 房间窗外的夕阳美景。 铜陵夜景。 12日,从市区开车到铜陵北站,退还租车,转乘高铁到黄山北站,开始下一段旅程。 在安徽黄山北站租车点取出预订的车辆,开车前往目的地——江西婺源。 入住婺源篁岭景区附近的民宿。 从民宿走路进山。 跨过垒心桥进入篁岭核心景区。 篁岭彤云。 夜游篁岭。 随拍。 夜幕下的篁岭。 打卡。 篁岭众屋。是曹氏宗族聚会议事的地方。门额上有“圣旨”两字,体现了曹氏在朝为官的地位。屋内高挂“秀毓国桢”匾额,比喻家族中秀毓的子弟,都是担负国家重任的有用之才。 竹虚厅。是一栋晚清时期的客馆建筑,雅致细腻的圆雕、高浮雕、镂空雕等手法让月梁、梁托、斗拱、雀替、桁条等如舞台布景般鲜艳夺目、栩栩如生。 有“故事”的篁岭。 天街巡游。 打卡点,中国地图"爱国墙"。 13日,再进篁岭。 蓝天、白墙、红柿。 篁岭晒秋。 篁岭始建于明代中叶,已有600年历史。因“地无三尺平”,村民为晾晒农作物,家家户户在屋顶搭起晒架,逐渐形成“晒秋”习俗。 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的屋顶之间重重叠叠,形成栩栩如生的景观。 2014年,篁岭晒秋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成为篁岭乃至婺源的响亮名片。 “柿柿如意”! 篁岭小吃。 离开篁岭,开车来到另一个古村——李坑。这里原名“理田”,建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唐末黄巢之乱后,李姓一支迁徙至此,北宋祥符庚戌年,李洞率子孙在此建村,近代因村庄以李姓为主,且婺源人习惯称小溪为“坑”,故而得名“李坑”。 走进村里,一条溪水直贯村中。两岸民居沿溪而建,粉墙黛瓦,参差错落。 村内这栋“大夫第”,是奉直大夫(从五品)李文进的府第,建于清咸丰年间,水磨青砖门面,屋内三雕(木雕、石雕、砖雕)艺术精湛,令人称绝。 游览完李坑村,我们又来到位于大彰山乡的菊径村。这里历史悠久,建村已有800多年。 村里打牌的老人。 这里布局独特,呈圆形布局。小河呈大半圆型,绕村庄将近一周,四周为高山环绕,形成了“后山前水”的八卦布局,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就随我的无人机从高往下看看这最圆的村庄吧。 离开菊径村,我们来到今晚的住宿地石城。 入住顺枫客栈。 放下行李,我们便来到村外的山上,拍摄石城的夕阳。 山上的枫树开始有些红了,虽还未到最佳时间,在夕阳的映照下,也是很好看的。 驾起无人机,看看这石城的夕下美景。就在拍摄这段视频的最后阶段,飞机不幸碰到旁边的树枝,炸机了!(幸好,村民帮忙完好无损找回飞机) 14日,早晨6点,天下着小雨,民宿老板带我到村外的山上,去拍石城的早晨。来到山上,等候拍摄的人还不少。 石城山山上有程村和戴村两个村子,今天我们拍摄的应该是程村。找好位置,等待时机。 6:45,天渐渐亮了,人们纷纷兴起手中机器拍摄,天上还飞着几架拍摄的无人机。今天的天气对于拍摄确实不是很友好。 东方的天边,刚出现了一丝阳光,马上又被云层遮住了。 村里的人家开始做早饭,炊烟飘起来,村子像披上了薄薄的轻纱。 几棵红枫树,点缀着晨雾中的村庄,像一幅美妙的图画。 拍摄完成,告别石城。 从石城开车1小时,来到另一个古村落,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称的思溪延村。 听延村的保安说,要看古村还是到思溪好些。于是我们来到了不远的思溪村。 该村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由俞姓家族创建。清溪一弯碧水围绕着村庄。 顺着溪边的小路,来到村里的通济桥。 通济村建于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年-1456年),桥长22米,宽3.8米,廊桥结构,桥墩前端砌成半截船型,俗称“燕嘴”,可以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 燕嘴上立的“如来佛柱”石柱,担负起护境安民的重责。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里。 据称,村里现存明清民居30多幢,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徽派粉墙黛瓦建筑。 通奉大夫俞士英的祖居振源堂,建于嘉庆年间。屋内“三雕”(砖、石、木雕)图案精美华丽,图幅含蓄隽永,寓意深刻。 百寿花厅里有100个字形各异的“寿”字,堪称中华木雕精品。 这口燕尾古井大有来头。思溪村型呈船型,这口井就是插撑杆的杆眼;因此整个村只有这口井,否则,井多船漏整个村庄的风水格局就破坏了。 离开思溪,我们来到月亮湾景区。 这里位于秋口镇石门村,有一江心洲如一轮眉月而得名。 月亮湾依山傍水,水面平静如镜,湖水碧绿,静谧流淌。小岛狭长,宛如一弯新月静卧水面。 一条小船行走水中。 艄公撒网表演。 艄公下班,我们也告别美丽的月亮湾。 来到不远的另一个景点——婺女洲。 入住景区旁边的驿旅阳光民宿。 婺女洲位于婺源县,是以婺女飞天传说为核心的综合型文化旅游度假区。传说故事:上古时期,婺水流域洪灾泛滥,一位女子骑鳙鱼逆流而上,找到洪水源头,击退蛟龙,后被玉帝赐封为婺女星,掌管吴国分野,其坐骑鳙鱼死后化作婺源东部的大鳙山。 景区里有一些别致的小景。刚刚下过雨,街上游人并不多。 还有一片宽阔的湖水,湖上有游船。 酱园。 还有一座金庸馆。 傩舞广场是景区游人最多的地方,大家都聚在抱玉塔下,等待将要在这里进行的表演。 旁边的舞台上正在表演婺女和鳙鱼。 打铁花表演。 雨过月现。 15日,早餐后离开婺女洲往皖南出发,途中来到上坦村。这里是婺源县江湾镇的一条小村,因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此取景而闻名。 影片中"雪莲牛骨汤馆"的取景地成了游客的打卡点。 这棵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樟树,粗壮的枝干横着压向水面,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 “廿九阶巷”,取意于29级缓缓而上的青石阶,民间又称“添丁巷”、“添灯巷”,古时是上坦村最大的出入巷。如今,新婚夫妇必走上29阶,祈愿添子添喜。 离开上坦村,我们来到另一条古村——龙尾村。据载,公元前476年,吴王夫差三太子姬鸿被流放于吴楚交界地带的龙尾山一带。元朝末年,江氏从江湾迁此居住,逐渐成为望族。 村后的段莘溪,红枫和青竹和谐共生,碧绿的溪水映衬着两岸的树木,显得清静幽深。 “叶潭丹枫”。可惜枫树现时还未够红。 村里有一口泉眼,名“孝泉”。 原来,这孝泉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段莘溪上的“水磨盘”。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进,我们来到了位于安徽黄山歙县的国家5A景区棠樾牌坊群旁边的鲍家花园。</p> 鲍家花园是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私家花园。 “世孝祠”,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建于嘉庆七年。门楼上“世孝祠”隶书门额由清朝著名书法家邓石如所书,为他处少见。 清懿堂(女祠)。 敦本堂(男祠)。 棠樾村牌坊群。七座牌坊在村头一字排开,顺向排列呈一道优美的弧形,互不遮挡。牌坊由鲍氏家族经明清两代建成,最早的慈孝坊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最晚的乐善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时间跨度近400年。 离开鲍家花园,我们来到歙县的徽州古城。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城,形成城套城风格。 “许国石坊”是古城的标志性地标。石坊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万历皇帝为嘉奖大学士许国平息云南叛乱有功而建。 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东方的凯旋门”,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八角牌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坊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八根柱子各为50公分见方、7米多高。 石坊上“大学士”、“先学后臣”等大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题。 古城谯楼和城门。 城外有座多孔石桥。 16日,离开徽州古城到黄山南北站乘高铁踏上归程,结束这次10天9晚的金陵皖赣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