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该园区保存热带珍稀植物和生物1000多种。</p> <p class="ql-block">热带农业科学院。</p> <p class="ql-block">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我国唯一从事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综合性科研机构。</p> <p class="ql-block">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设立于广州的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迁至海南儋州,1965年升格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1994年更为现名。</p> <p class="ql-block">海口热带农业科技博览园依托中国热科院建设,园区建有的热带珍稀植物园、热带国花园、热带百果园、热带作物品种资源展示园、热带生态农业科技馆、天然橡胶科普馆、热带海洋资源展览馆、热带农业国家图书馆、科技体验馆等展馆等。</p> <p class="ql-block">中国热科院将利用资源优势,把农业科技与旅游文化融合,使园区建成集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农业科普、植物观赏、休闲体验、研学培训、国际交流于一体的3A级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国热科院职责使命</p><p class="ql-block">带动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车头促进热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排头兵”培养优秀热带农业科技人才的“孵化器”加快热带农业科技走出去的“主力军”。</p> <p class="ql-block">春节就要来临,园区里有了节日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据2016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官网显示,热科院拥有儋州、海口、湛江和三亚(筹建)院区,科研试验示范基地6.8万亩,在海南、广东设有科研和附属机构18个;建有省级以上科技平台70多个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以及国际合作平台12个。截至2016年初,在职职工4035人,高级专技人员625人,博士411人。</p> <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1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公布,该院在海南发现并命名了尖峰薹草等11个特有新物种。新物种信息已经收入《国际植物名称索引》。</p> <p class="ql-block">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p> <p class="ql-block">我乘609路公交车到热研院是从这座门进来的,以为热研院不大,结果越走发现越大,原来这里面有好几个研究机构,还有学生食堂,说明热研院还要招收相关的研究生。</p> <p class="ql-block">学生食堂。</p> <p class="ql-block">研究院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环境优美。</p> <p class="ql-block">应国家战略而生,为国家使命而战。</p> <p class="ql-block">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p> <p class="ql-block">天然橡胶科普馆(未开馆)。</p> <p class="ql-block">橡胶阁正面。</p> <p class="ql-block">橡胶阁后面。</p> <p class="ql-block">热科院里的行道树大部分都是椰子树,满满的热带风情。</p> <p class="ql-block">优雅的环境,简洁大方。</p> <p class="ql-block">院里的家属楼。</p> <p class="ql-block">十二生肖与星座小路。</p> <p class="ql-block">国家热带农业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从导引牌上发现热科院有好几个研究机构。</p> <p class="ql-block">国家热带农业图书馆介绍:国家热带农业图书馆是海口热科园二馆之一,于1958年建馆,由中国热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管理,建筑面积3000多㎡,分八个书库和两个阅览室,同时配有课室和多媒体阅览室;现有电子图书50多万种,纸质图书22万册;引进中外文电子数据库3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5个,外文数据库28个;借助NSTL开通数据库45个,其中农业和农业相关学科外文数据库32个;研建有一批热带农业特色资源数据,为全国热带农业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广大农业工作者提供文献信息支撑服务。</p><p class="ql-block">中国热科院信息所科研楼简介 中国热科院科技信息研究所科研楼是海口热科园七楼之一,是国家热带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面积3283㎡。主要开展热带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农业政策、国际农业、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分析预警、网络资源与传播、数据资源、科技资源等方面研究,拥有海南省热带作物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科技查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致力于创建世界一流的热带农业经济与信息科技创新中心,为热带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p> <p class="ql-block">这座场馆也没有开馆,门前有盛开的几种颜色的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p><p class="ql-block">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植物</p><p class="ql-block">三角梅,紫茉莉科叶子花属木本植物,茎粗壮,枝条下垂,无毛或疏生柔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苞片叶状,为紫色或洋红色,果实覆盖绒毛;花期冬春间,北方温室1到3月开花。</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于中国、巴西、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三角梅喜欢潮湿、怕积水,耐高温、干旱,不经寒冻,喜欢肥沃的土地,抗贫瘠能力强,在稍偏酸性或稍偏碱性土壤上均可正常生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有利于生长发育。三角梅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繁殖。</p> <p class="ql-block">三角梅的花可入药,三角梅有调和气血,治白带、调经的功效。</p><p class="ql-block">三角梅作为具有较强观赏价值的花卉,枝干的高可塑性可以用作装饰花艺长廊、隔离带等,对城市绿化及精神文明建设都有较高促进作用。</p> <p class="ql-block">海口热科院~非洲国花区</p><p class="ql-block">本区域共收集非洲地区21个国家国花国树21种,包含下列国家国花国树:加蓬、马达加斯加、利比亚、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多哥、莱索托、塞舌尔、阿尔及利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埃塞俄比亚、苏丹、突尼斯、加纳、南非、赞比亚、利比里亚、塞内加尔、津巴布韦、塞拉利昂、埃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马尔代夫🇲🇻国树。</p> <p class="ql-block">加纳🇬🇭国树。</p> <p class="ql-block">龙船花居然是缅甸🇲🇲国花。</p> <p class="ql-block">古巴🇨🇺国花~姜花:<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属:姜科 姜花属</span></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Hedychiam coromarium Kuen</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大洲,美洲,产我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和台湾。</p><p class="ql-block">越南、印度、陶、马南西亚和澳大利亚亦有分布。</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花美丽、芳香,常栽培供欣赏。亦可浸提姜花浸膏,用于调合香精中;根茎能解表、散风寒,治头痛、身痛、风湿痛及跌打损伤等症。</p> <p class="ql-block">园区的小水池中还有紫色睡莲。</p> <p class="ql-block">袖珍的小水池。</p> <p class="ql-block">热带作物品种资源展示园</p> <p class="ql-block">热科院里的椰子树格外笔直。</p> <p class="ql-block">垂枝茉莉(Clerodendrum wallichii Merr. )是唇形科、大青属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小枝锐四棱形或呈翅状,无毛,叶片近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两面无毛;细脉略显;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状,着花少数,花序梗及花序轴锐四棱形或翅状;苞片小,线形或钻形;萼管很短,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白色,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花丝在花后旋卷。核果球形,成熟后紫黑色,光亮,10月至次年4月开花结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中国广西西南部、云南西部和西藏。福建、广东、江苏等地温室有栽培。印度东北部、孟加拉、缅甸北部至越南中部也有分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长在海拔100-1190米的山坡、疏林中。喜欢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较耐干旱。木材硬而质量好,可做家具和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垂枝茉莉花白芳香,花序下垂,柔美素雅,花、果均具观赏价值,适合庭院种植或大型盆栽,喜温暖湿润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苞舌兰(Spathoglottis pubescens Lindl.):假鳞茎扁球形,通常粗1-2.5厘米,被革质鳞片状鞘,顶生1-3枚叶。叶带状或狭披针形,两面无毛。花葶纤细或粗壮,长达50厘米,密布柔毛,下部被数枚紧抱于花序柄的筒状鞘;总状花序长2-9厘米,疏生2-8朵花;花黄色;萼片椭圆形,具7条脉,背面被柔毛;花瓣宽长圆形,与萼片等长,宽9-10毫米,先端钝,具5-6条主脉,外侧的主脉分枝,两面无毛;唇瓣约等长于花瓣,3裂。花期7-10月。</p><p class="ql-block">生于海拔380-170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于中国、印度东北部、缅甸、柬埔寨、越南、老挝和泰国。此花有栽培,具有较高的园艺价值。</p> <p class="ql-block">紫花苞舌兰。</p> <p class="ql-block">老人须(Tillandsia usneoides (L.) L.)是凤梨科、铁兰属植物。多年生气生或附生草本植物。植株下垂生长,茎长,纤细,植株长可以达到1-1.5米。叶片互生,半圆形,长3-4厘米,密被银灰色鳞片。小花腋生,黄绿色,花萼紫色,小苞片褐色,花芳香。老人须可生长于户外,亦可以悬挂于办公室等室内环境内作垂直绿化。</p><p class="ql-block">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p> <p class="ql-block">原产于美国南部、阿根廷中部,中、南美洲广泛分布。生于海拔1000-2400米的树上或仙人掌树上,喜欢温暖、高湿、光照充足的环境,也耐干旱,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冬季气温5℃以上即可安然过冬。喜微潮的土壤环境。</p> <p class="ql-block">树兰杂交种。</p> <p class="ql-block">虾衣花</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Justicia brandegeeana Wassh.& L.B.Sm.</p><p class="ql-block">科 属:爵床科爵床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产墨西哥,世界热带地区常见栽培。</p><p class="ql-block">简介:外形独特,色彩鲜艳,花姿优美,花序中会有细长的白色小花伸出,花期较长,具有很大的观赏性,深受广大花卉养植者的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孔雀竹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拉丁学名:a</span>koyano E.Morres</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产地分布:原产巴西,</span>我国有引种。<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用途:</span>叶色丰富多彩,观赏性极强。</p> <p class="ql-block">西番莲</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Passiflora caerulea L.科属:西番莲科 西番莲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栽培,我国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省区有栽培。主要用途:园林观赏;全株可入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雀珊瑚</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Pedilanthuytithymaloides (L.) Poit属:大戟科 红雀珊瑚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美洲,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南部常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栽培,北方温室亦有栽培。</span>。</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供观赏,亦可药用。</p> <p class="ql-block">鳄嘴花(忧遁草)</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Clinaranthumatons (Burm.f.)Lindau科属:爵床科鳄嘴花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产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广布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爪哇、加里曼丹等。主要用途:全株入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土人参</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Talinumpaniculatum (Jacq.) Gaertn.</p><p class="ql-block">科属:马齿苋科土人参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美洲热带地区,我国中部和南部均有栽植,有的逸为野生。主要用途:根叶药用。</p> <p class="ql-block">榴莲</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Durio zibethinus Rumph.ex Murray</p><p class="ql-block">科属:锦葵科榴梿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加里曼丹半岛等地区,种植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柬埔寨、老挝、缅甸、中国海南等地。</p><p class="ql-block">简介:原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加里曼丹半岛等地区,1958年由马来西亚引进实生苗,全国种植面积约5万亩。</p> <p class="ql-block">红珍珠菠萝</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Ananas comosux(L.)Merr科属:凤梨科 凤梨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区。</p><p class="ql-block">简 介:果实从开花到果实成熟均为红色,酸甜适口,果肉细腻,果肉纤维中等。2023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p> <p class="ql-block">花叶橘</p><p class="ql-block">科属:装香科柑橘产地分布:栽培种。</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观赏。</p> <p class="ql-block">清香木</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Pistacia weinmanniifolia J.Poiss.ex Franch.科属:漆树科黄连木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于中国云南、西藏、广西等地,也分布于缅甸。简 介:清香木的叶可提取芳香油,将其晒干后碾细可作为寺庙供香的原料,同时清香木树皮可提取单宁,用作药物单体,化妆品及作鞣革原料。清香木植株叶片能散发出浓烈的胡椒香味,可以清新室内空气,吸收空气中的油烟及粉尘。</p> <p class="ql-block">杧果(芒果)果实味香甜,被誉为“热带果王”,以下是品类的相关介绍:</p><p class="ql-block">品类简介:杧果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中国多地有栽培,喜光且对土壤要求严格,主要采用嫁接繁殖。</p> <p class="ql-block">蛋黄果</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Ponteria campechiana (Kunth1 Bachni</p><p class="ql-block">科属:山榄科桃榄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于古巴和南美洲热带地区,种植分布在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拿马、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越南、泰面、印度尼西亚、柬埔寨、中国海南、中国云南、中国台湾等地。</p><p class="ql-block">简介:原产古巴和南美洲热带地区,20世纪50年代,海南热带植物园引种试种蛋黄果,1965年开花结果。</p> <p class="ql-block">钝叶草</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Stenotaphrum helferi Munro ex Hook科属:禾本科钝叶草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产广东、云南等省:缅甸 西亚等亚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p><p class="ql-block">简介:适合城市高架桥与疏林地带的园林 潮湿低洼地带建植草坪,也可用于南方水土保持,荒山绿化,柔嫩,还可作为优良的牧草。</p> <p class="ql-block">快乐的小兔🐰</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里有不少的小🐰🐰。</p> <p class="ql-block">还有黑猪和东山羊🐐</p> <p class="ql-block">还有鸭与鹅。</p> <p class="ql-block">金花茶(学名:Camellia petelotii),是山茶科山茶属的常绿灌木。分布于我国广西南部与越南北部的石灰岩山地常绿林,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喜温暖湿润,喜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不耐强光。叶革质,长圆形或披针形,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发亮,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有黑腺点,中脉及侧脉7对,在上面陷下,在下面突起,边缘有细锯齿;萼片5,花瓣10-14,金黄色,肉质,雄蕊多数,花期12月至翌年3月;蒴果扁球形,种子棕色,疏生黄褐色柔毛。</p><p class="ql-block">金花茶具有金黄色的花瓣,是世界珍稀的观赏植物和种质资源,被人们誉为“茶族皇后”和植物界的“大熊猫”。据记载,其为壮族民间药,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功能。</p> <p class="ql-block">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t & Hemsl.)百合科黄精属草本植物,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茎顶端作攀援状。叶轮生,每轮3-10枚,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拳卷。花序具花,总花梗下垂,花梗苞片膜质,微小,通常位于花梗下部;花被粉红色,裂片长3-5毫米;花丝长3-5毫米,丝状或两侧扁,花药长4-6毫米;子房长4-6毫米。浆果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颗种子。花期3-5月,果期9-10月。</p><p class="ql-block">产中国云南、四川、贵州。生林下、灌丛或阴湿草坡,有时生岩石上,海拔700-3600 米。越南、缅甸也有分布。根状茎也作黄精用。</p> <p class="ql-block">降香黄檀</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科属:蝶形花科黄檀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福建等地,越南、缅甸,巴基斯坦。</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在广东、福建等地,做为绿化树使用。既可绿化,又可用材,一树多能,双重效益.木材有昂贵的海南黄花梨。</p> <p class="ql-block">吊竹梅又名鸭跖草,中药名。属鸭跖草科春季一年生杂草。别名兰花草、竹叶草等。分布在云南、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是北部各省重要的春季-年生杂草,在广东等南方各省则是多年生杂草。主要危害小麦、大豆、玉米、蔬菜等农作物。</p><p class="ql-block">鸭跖草仅上部直立或斜伸,茎圆柱形,长约30-1250px,茎下部匍匐生根。其喜欢温暖湿润及半阴的环境,生命力极强,茎呈匍匐状,触地就能生根,因此,人工繁殖时可以从茎基部切断,经摘心、整枝处理后上盆栽培,同时利用所剪下枝条进行扦插育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p><p class="ql-block">产地:主要分布于云南、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p> <p class="ql-block">鸟巢蕨</p><p class="ql-block">丁学名</p><p class="ql-block">科属铁角料角</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于热带,豆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为海南、云南</p><p class="ql-block">介:最册的全草或粉茎有药用均流,具有强筋壮餐、洁血和台湾等地区。</p><p class="ql-block">祛瘀的动效,因其叶片密集,最绿光亮,展作为现叶植物,常用以制作用盘或吊题;在热帝园林中,常栽于林下或附生岩石上。</p> <p class="ql-block">五彩苏(Coleus scutellarioides (L.) Benth.),是唇形科鞘蕊花属草本植物。五彩苏的茎通常紫色,四棱形,具分枝;叶膜质,通常卵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或圆齿,色泽多样,有黄、暗红、紫色及绿色;叶柄伸长,扁平;轮伞花序多花;苞片宽卵圆形,先端尾尖,脱落;花冠浅紫至紫或蓝色;小坚果宽卵圆形或圆形,压扁,褐色,具光泽;花期7-9月;果期8-10月。</p><p class="ql-block">因其叶具鲜艳的色彩,故称“五彩苏”。</p><p class="ql-block">五彩苏产于中国大陆、印度、马来西亚以及大洋洲岛群,中国各地庭院普遍栽培,主要培育基地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p><p class="ql-block">五彩苏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耐暑热、不耐寒、耐半阴,喜肥沃、湿润的中性沙壤土,夏季高温时稍加遮阴,光线充足能使叶色鲜艳。<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彩苏植株紧密,叶片色彩斑斓,娇艳多变,观赏期长,品种丰富,是花坛、花境、花带、花丛的理想材料,还可作配置图案应用或镶边。</span>五彩苏主要为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p><p class="ql-block">五彩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p><p class="ql-block">主治创伤、皮肤感染、溃疡、鼻出血、咽喉肿痛、耳痛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各种爬墙植物。</p> <p class="ql-block">猴花树</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Phyllocarpes srptemtrionalis Donn.Sm科属:豆科猴花树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于古巴,1962中国引种在海南栽培。主要用途:树冠广伞形,花密艳丽,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木材可制作家具;花和嫩叶可作食材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桃花心木</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5wieicnto macrophylia King属:棟科,桃花心木属<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span></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产美洲热带,我国海南、广东、台湾、福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引种</span>。</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木材为高级家具、造船、建筑、车辆、装饰<span style="font-size:18px;">等用材</span>。行道树和庭园树种。</p> <p class="ql-block">巴西木蝶豆</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p><p class="ql-block">科属:豆科蝶豆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巴西,海南有栽培。</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用于园林景观,本种花期长,花色蓝紫色,蝶形,分枝树形美观,是难得的园林树种。</p> <p class="ql-block">非洲芙蓉 (学名:Dombeya acutangula Cav.)是梧桐科,非洲芙蓉属常绿中型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圆形,枝叶密集。树枝棕色,叶面质感粗糙,叶片互生,心形,叶缘顿锯齿,掌状脉,花从叶腋间伸出,伞形花序,冬季开花,12月至翌年3月开花。</p> <p class="ql-block">原生于东非及马达加斯加等地,是一种秀丽的开花植物,广泛种植于世界不同地区,亦有与同属植物进行不同的杂交栽培。</p> <p class="ql-block">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 (Hook.) R. M. Tryon)是桫椤科、白桫椤属陆生蕨类植物。茎干高达20米,叶柄禾秆色,常被白粉,基部有小疣突,其余光滑,上面有宽沟,鳞片薄,灰白色,叶片大,三回羽状深裂,叶轴光滑,浅禾秆色,羽片斜展,披针形,羽轴光滑,浅禾秆色;小羽片条状披针形,小羽轴上面无毛或有疏毛,下面无毛;裂片略呈镰刀形,基部较宽,叶为纸质,两面均无毛。每裂片有孢子囊群,无囊群盖。</p> <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海南。不丹、印度、尼泊尔、印度北部、孟加拉国、缅甸和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500-1150米的常绿阔叶林缘、山沟谷底。</p><p class="ql-block">白桫椤的嫩芽、嫩叶可食用,树干长满气根,可制蛇木板、蛇木盆或蛇木屑,是培养兰花的最常用材料。性耐阴,株形飒爽优雅,为庭园美化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香英兰(香草兰)</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Vanillaplanifolia Jacks.ex Andrews</p><p class="ql-block">科属:兰科香英兰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原产墨西哥,我国海南、云南、福建等省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引种。</span></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现赏;药用;供香料用.</p> <p class="ql-block">因漂亮鲜艳的悬垂花球而博得人们的喜爱,适合庭院、公园、校园等丛植及片植。在无霜地区可露地栽培,北方冬季需进入温室养护。</p> <p class="ql-block">热带畜牧区</p><p class="ql-block">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海南畜禽养殖已逐渐形成“品牌”效应,海南东山羊、文昌鸡、嘉积鸭、屯昌猪、定安鹅等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海南东山羊、文昌鸡已闻名海内外,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p><p class="ql-block">品资所畜牧研究中心主要以五指山猪、黑山羊、儋州鸡、嘉积鸭等热带特色畜禽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热带特色畜禽遗传资源收集、保护、评价、创新,热带畜禽繁殖技术,热带畜禽营养,热带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热带畜禽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控等方面研究,建有海南黑山羊保种基地,五指山猪良种繁育基地,儋州鸡祖代种鸡繁育基地,饲料生产车间和海南省西部动物疫病P2检测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目前,保种海南黑山羊500只,收集儋州鸡遗传资源1000套,培育儋州鸡种群3000套,儋州鸡原种存栏10000羽。选育的儋州鸡2023年入选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有望形成海南省“东有文昌鸡,西有儋州鸡”的产业格局。此外,研究中心已完成100多种热带饲料作物评价,建立了热带饲料作物营养成分数据库,集成示范了“草畜一体化”、“林下生态养殖”、“牛-沼-草”等多种健康养殖模式,研发并推广应用肉鸭、肉鹅网床饲养综合技术体系,引领热特色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植物园里的小精灵。</p> <p class="ql-block">蓝星花(Evolvulus nuttallianus Roem. et Schult.)是旋花科、土丁桂属植物。株高可达45厘米,幼枝密生白色绵毛,伸长呈半蔓性或匍匐性。叶互生,椭圆形,全缘,纸质,叶背密被白色绵毛。花腋生,合瓣花,花冠蓝色,中心白星形,背面有白色星状条纹,花姿清新脱俗。全年均能开花,但以春、夏季盛开。</p><p class="ql-block">原产北美洲,在中国的华南南部、华东南部及西南南部均有分布。阳性植物,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22-30℃,日照80-100%,枝叶生长密集,生性强健,耐热、耐旱、耐湿、不耐阴。</p><p class="ql-block">花小,蓝艳可爱,适合庭院、公园、风景区等路边、花坛栽培,或作地被。台、窗台美化。枝繁叶茂,花色素雅,宛如繁星点点,极为别致。适于栽植在小区、校园、庭院、公园、办公区等处绿化和美化,是优良的观赏树种。</p> <p class="ql-block">盾叶秋海棠(Begonia peltatifolia H. L. Li)中国的特有植物,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圆柱状,扭曲,表面不平整,叶盾形基生,叶片厚纸质,两侧略不等,轮廓卵形或椭圆形,边全缘或有极不明显的齿状突出,上面褐绿色,下面有蜂窝状突起,网脉极不明显;叶柄有纵棱,托叶早落。花葶高可达20厘米,聚伞花序,苞片早落;花丝离生,整体呈球状,花药倒卵长圆形,蒴果下垂,轮廓倒卵球形,种子极多数,6-7月开花,7月开始结果。</p><p class="ql-block">分布于中国产中国海南。生于瘠土石上。模式标本采自白沙。该花形,叶色柔媚。盆栽秋海棠常用来点缀客厅、橱窗或装点家庭窗台、阳台、茶几等地方。</p> <p class="ql-block">水金英(学名:Hydrocleys nymphoides (Humb. & Bonpl. ex Willd.) Buchenau)是黄花蔺科水金英属植物,多年生浮叶草本。株高1-5厘米。茎圆柱形,直径约5毫米。叶具长柄,圆形至阔卵圆形。伞形花序;小花具长柄,罂粟状,直径6厘米,淡黄色艳,花心棕红色;花瓣3,扇形;萼片3,长椭圆形。蒴果披针形。种子细小,多数,马蹄形。花期6-9月。</p><p class="ql-block">原产于巴西、委内瑞拉。世界各地观赏花鸟鱼虫市场交易、扩散于水族馆之间养殖。1969年引入中国台湾,中国各地水族馆及生态园水域有栽培。水金英喜日光充足的环境,其喜温暖,不耐寒,在25-28℃的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p><p class="ql-block">该种植物适合露地栽培,为池塘边缘浅水处的装饰材料,亦可进行盆栽,作为庭院水体绿化植物。</p><p class="ql-block">水金英具有一定的氮、磷吸收能力,并能够分泌,释放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的化感物质,从而维持水体稳定和清洁。</p> <p class="ql-block">海南龙血树又叫柬埔寨龙血树(学名: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是天门冬科、龙血树属植物。植株高3~4米,树干粗短,树皮灰褐色,纵裂,枝、叶十分繁茂,墨绿色的带状叶片聚生于茎和枝顶,几呈套叠状,抱茎,无柄,圆锥花序长约30厘米,花每3~7朵簇生,绿白色或淡黄色。柬埔寨龙血树分布于中国、越南、柬埔寨;在中国分布于海南省,生于林中或干燥沙壤土上。已知寿命最长的树种,能活到8000岁。</p><p class="ql-block">柬埔寨龙血树的茎干树皮割破后会流出暗红色的树脂,俨如血液一样,俗称“龙血”,能提取一种名贵的中药“血竭”或“麒麟竭”,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良好功效,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是治疗跌打损伤、活血、止血的特效药;它还是做油漆的原料。 柬埔寨龙血树,树形优美,生长缓慢,可用于园林观赏,也是美丽的室内植物。</p><p class="ql-block">其野生资源已非常稀有。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为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p> <p class="ql-block">罗勒</p><p class="ql-block">拉丁学名:Ocimum basilicum科属:唇形科罗勒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南部各省区有逸为野生的。非洲至亚洲温暖地带也有。</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香料调味、药用、美容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沉香the sinerse (Lour.) Spreag</p><p class="ql-block">属:瑞香科 沉香属</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主要用途:可作香料原料,并为治胃病特效药;树皮纤维柔韧,色白而细致可做高级纸原料及人造棉;木质部可提取芳香油,花可制浸膏。</p> <p class="ql-block">花烛(学名: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en),别名红鹅掌、红掌、安祖花等,为天南星科花烛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矮;叶互生,叶片革质,有光泽,阔心形、圆心形,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深心形;肉穗花序有细长花序梗,佛焰苞深红色或橘红色,园艺种还有其他色泽,心形,先端有细长尖尾,基部心形,肉穗花序淡黄色,直立,圆柱形,花多数,密生轴上。花期多在冬季。</p><p class="ql-block">花烛原产于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等热带雨林区,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皆有分布。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花烛6</p><p class="ql-block">,主要分布于南部省区。花烛常附生在树上,有时附生在岩石上或直接生长在地上,其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但不耐阴,喜阳光而忌阳光直射。</p><p class="ql-block">花烛花叶美丽,娇红嫩绿,佛焰苞直立红色,肉穗花序金黄。花期较长,观赏价值较高,可作为高档切花和盆花,也可在林缘或散射光下作观花地被植物。</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 f.)又名蝶兰,素有“兰花皇后”的美称。兰科蝴蝶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稍肉质,上面是绿色,而背面是紫色,呈椭圆形或长圆形,且先端锐尖或钝,具有短而宽的鞘;花色为白色,花瓣呈菱状圆形,且先端圆形,基部收狭呈短爪,具有网状脉。花期4—6月。蝴蝶兰希腊文的原意为“好似蝴蝶般的兰花”,花姿如蝴蝶飞舞而得此名。</p><p class="ql-block">蝴蝶兰在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均有分布。蝴蝶兰性喜高温、多湿和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忌积水;宜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树皮块、苔藓的土壤种植,因此多生于低海拔的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树干上,它的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2013年,蝴蝶兰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视为无危级植物。</p><p class="ql-block">蝴蝶兰主要作观赏用,无药用、食用功能,能够吸收室内二氧化碳,在夜间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净化空气。</p><p class="ql-block">蝴蝶兰还给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价值。在欧洲,蝴蝶兰主要在温室中栽培,以荷兰生产量较大,1995年蝴蝶兰产值达到1850万美元。</p><p class="ql-block">蝴蝶兰有着独特的文化象征,人们将它喻为“十分漂亮的公主”,象征女子的清新脱俗和美丽优雅。</p> <p class="ql-block">珍稀濒危植物区</p><p class="ql-block">中国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在过去50年里,我国已有数千种植物灭绝或濒临灭绝,植物保护工作的形势十分严峻。</p><p class="ql-block">本园展示的主要珍稀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恐龙食物”--桫椤;“海岸卫士”一-木榄、海莲;“不老松”--龙血树;“雨林精灵”--空气凤梨;“会吃肉的植物”猪笼草;“捕虫高手”-茅膏菜;“会爬树的仙人掌”--丝苇;“抗癌植物”--海南粗榧等。</p> <p class="ql-block">研究探讨珍稀濒危植物数量稀少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措施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课题。</p> <p class="ql-block">本区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目的,通过收集保存部分热带珍稀植物,唤醒人们保护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水塔花(Billbergia pyramidalis (Sims) Lindl.)是凤梨科水塔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穗状花序,直立,叶片披针形,花冠鲜红色,花瓣外卷,边缘带紫;果为浆果;莲座状叶丛基部形成贮水叶筒较大,叶片肥厚宽大。花期在六至十月。水塔花叶基相互抱合,使植株中心成筒状,内可盛水而不漏,状似水塔,故得名。</p><p class="ql-block">水塔花原产于巴西,在中国各个地区的温室中均有栽培。水塔花对光线适应性较强,在全日照下或半日照下均可良好生长,过荫则开花较少;喜湿润;土壤多用附生基质栽培,多可选用粗泥炭或通透性良好的腐叶土作为栽培基质;多采用组培法进行繁殖。</p><p class="ql-block">水塔花是室内观叶、观花植物;株形健美,叶片葱茏苍劲,状若水塔,古朴雄浑;花态婀娜,高雅纯洁;花叶相映,婴络琉璃,生意盎然,端庄大方;用以点缀厅堂、客房、装饰窗台、几案十分雅致。</p> <p class="ql-block">造型蘑菇🍄</p> <p class="ql-block">牛大力,中药名。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以根入药。全年可采,以秋季挖根为佳。洗净,切片晒干或先蒸熟再晒。</p><p class="ql-block">药品名称:牛大力</p><p class="ql-block">别名:猪脚笠、山莲藕、金钟根</p><p class="ql-block">主要适用症: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肺热,肺虚咳嗽,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遗精,白带</p><p class="ql-block">功效:补虚润肺,强筋活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热带作物品种展示园</p><p class="ql-block">Varieties Displaying Park of Tropical Crops</p><p class="ql-block">介绍</p><p class="ql-block">热带作物品种展示园是海口热科园五棚之一,占地1700m,由中国热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建设管理,是一座展示热带植物多样性的现代化温室。园内分设花卉、瓜菜、南药、香料和药食同源等热带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主要研究作物科技成果和创新创制新产品展示展销区,特色热带植物科普DIY体验区等,既是创制热带作物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微型展示平台和窗口,也是都市市民科普教育和观光旅游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椰子 拉丁学名:Cocos nuciferaL.</p><p class="ql-block">科 属:棕榈科椰子属 </p><p class="ql-block">产地分布:产于海南、台湾及云南南部热带地区。</p><p class="ql-block">主要用途:椰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全株各部分都有用途。未熟胚乳(“果肉”)可食用;椰子水是可口的清凉饮料,也可作组培促进剂;成熟椰肉含脂肪达70%,可榨油,加工糖果、糕点;椰壳可制成各种器皿和工艺品或活性炭等等;此外,椰子树形优美,是热带地区绿化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p> <p class="ql-block">园区布置的局部场景,很具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铁海棠(Euphorbia milii Des Moul.)为大戟科大戟属蔓生灌木植物;茎多分枝,具纵棱,呈旋转状;叶互生,通常集中于嫩枝上;每个花序基部边缘具微小的红色尖头;苞叶先端圆且具小尖头,无柄,上面鲜红色,下面淡红色;苞片丝状;子房光滑无毛,常包于总苞内;蒴果三棱状卵形,平滑无毛;种子卵柱状,灰褐色;花果期全年。</p><p class="ql-block">铁海棠原产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在中国的南北方均有栽培。铁海棠喜高温高湿的气候,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干旱。铁海棠繁殖多用嫩枝扦插。</p><p class="ql-block">《广西本草选编》中记载铁海棠:“主治跌打肿痛,痛疮肿毒。”铁海棠可解毒,排浓,活血,逐水,主治痛疮肿毒烫火伤,跌打损伤;但需注意铁海棠有毒,过量易致腹泻,宜慎服。</p><p class="ql-block">铁海棠栽培容易、开花期长、红色苞片、鲜艳夺目,是深受欢迎的盆栽植物,可作刺篱。</p> <p class="ql-block">木槿花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inn.)的花。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及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味甘苦,性凉。归脾、肺、肝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治疗肠风泻血,赤白下痢,痔疮出血,肺热咳嗽,咳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等病症。</p> <p class="ql-block">2024年海南的台风🌀给整个南海地区的植物带来很大的损毁,我拍了一棵倒地的椰子树,怎么找不到了?只有这张“台风印迹”了。</p> <p class="ql-block">热带海岛珍稀药用植物馆。</p> <p class="ql-block">蕨类植物种类繁多。</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是桫椤树,矮小的是蕨类。</p> <p class="ql-block">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 PSB)光合细菌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是地球上出现最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是一类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转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能够降解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毒物质,实现充当饵料、净化水质、预防疾病、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功能。光合菌适应性强,对酚、氰等毒物有具有忍受和较强的分解转化能力,在无公害水产养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p><p class="ql-block">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是海口热科园五棚之一,占地900m,以展示南海各种海洋动物资源为主的海洋科普基地。共分为棘皮动物标本展示区、贝类标本展示区、甲壳类标本展示区、海洋动物活体展示区等,展示各种海洋动物标本600多种,其中贝类约400种,甲壳类160余种,其他类标本约50种。收集了较为全面的南海贝类与甲壳类动物标本,包括海洋最大的贝壳砗磲,以及4大名螺。畅游其中,领略海洋动物的缤纷色彩、奇异外型与生活习性,了解海洋动物世界奥妙,挖掘海洋动物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会发光的鱼。</p> <p class="ql-block">水里的寄生虫盲鳗。</p> <p class="ql-block">会唱歌的蟾鱼。</p> <p class="ql-block">最小的鲨鱼。</p> <p class="ql-block">海鲜里的“烟囱”。</p> <p class="ql-block">红唇蝙蝠鱼。</p> <p class="ql-block">最坚硬的蜗牛🐌</p> <p class="ql-block">飞鱼。</p> <p class="ql-block">雨林缸</p><p class="ql-block">热带雨林不但神秘而且美丽,它是地球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地方,孕育着众多令人惊叹,艳丽无边的动植物。热带雨林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还在生长过程中向大气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也被称为“地球之肺”。海南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p><p class="ql-block">雨林缸是以热带雨林生境为主题的植物景观。以热带雨林的林床,林间植物为主景,用附生植物等,配合枯木、石头、藤蔓等,营造出临水丛林的景色,着重于模拟热带、亚热带的丛林景观,将热带雨林的生态进行直观曲缩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奇虾。</p> <p class="ql-block">鳄冰鱼。</p> <p class="ql-block">毯子章鱼。</p> <p class="ql-block">中国南海。</p> <p class="ql-block">南海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面,通过狭窄的海峡或水道,东与太平洋相连,西与印度洋相遇,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半闭海,北靠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东临菲律宾群岛,西接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p> <p class="ql-block">南海通道</p><p class="ql-block">南海由多个海峡与其他海域相通,如东北有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有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与太平洋相通;东南有民都洛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与苏禄海相通;南部有邦加海峡、卡里马塔海峡、加斯帕海峡与爪哇海相通;西南有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相通。中国的琼州海峡是南海内部的海峡。</p> <p class="ql-block">海洋馆地上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南海通道</p><p class="ql-block">南海由多个海峡与其他海域相通,如东北有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有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与太平洋相通;东南有民都洛海峡和巴拉巴克海峡与苏禄海相通;南部有邦加海峡、卡里马塔海峡、加斯帕海峡与爪哇海相通;西南有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相通。中国的琼州海峡是南海内部的海峡。</p> <p class="ql-block">南海岛礁 </p><p class="ql-block">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些群岛分别由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岛、礁、沙等组成。其中南沙群岛的岛礁最多,范围最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美食篇</p><p class="ql-block">贝类和人类有非常密切久远的依存。人类对贝类的利用,最主要仍在于它的实用价值。人类从石器时代就已贝类为食,并且将它当作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最常见的有牡蛎、文蛤,竹蛏,凤螺,香螺,鲍鱼等。</p><p class="ql-block">金融篇</p><p class="ql-block">贝币,从夏朝开始就大量使用货币,货币宝螺作为货币称为“货贝”(现在的黄宝螺Monetaria moneta),直到秦汉时代,出现金属币之后货币才被废止。当货币使用最常被使用的贝壳是货币宝螺。我国的贝字就是以货币宝螺的形状构成的象形文字,因此在我国。凡跟金钱有关的文字,例如财,资,货,赠,费,贪,贿赂,赚赔等字皆以贝字为部首。此外,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常将象牙贝连成串,当货币使用。</p> <p class="ql-block">贝壳是水中的珠宝,就像陆地上的矿脉所形成的各种宝石一样。是天地造化的结晶,唯一不同的是贝壳更珍贵,更需要我们的爱心,因为他们源自生命,而不只是地质上的偶然。</p><p class="ql-block">服饰篇</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各民族之间相当盛行,他们以贝壳佩戴于身上作为装饰品,我国古代的小女孩大概经常以贝壳作为耳环。砗磲壳磨成贝珠并串成衣物,为尊贵的象征。以及用鹦鹉螺的壳磨成缀饰。即使到了今天,贝壳的装饰品还是十分的流行。例如:珍珠项链,纽扣等。</p> <p class="ql-block">软体动物。</p> <p class="ql-block">海龟 (仿制模型)</p><p class="ql-block">是海龟科、海龟属动物。海龟生活于亚热带近海上层,终身生活于海洋中。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有些种类的海龟冬季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水域,到了季产卵季节会作一次长途迁徙。食性很杂,以鱼类、头足纲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以及海藻等为食。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中的温暖海城。在我国的山东、福建、浙江、台湾、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由于海龟肉、、甲等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长期遭滥捕滥杀,滥挖龟卵,以致数量急剧下降;再加上各地的海域环境质量普遍呈现下降趋势,海龟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夏退,所有海龟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这意味着海龟的国际商业性贸易被完全禁止。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我国海域内分布的海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的海洋生物。</p> <p class="ql-block">海洋生物不同海拔的分布情况。</p> <p class="ql-block">海洋里的鱼事。</p> <p class="ql-block">各类鱼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鱼类的形体分类。</p> <p class="ql-block">展示柜里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各种海螺。</p> <p class="ql-block">匀斑裸胸鳝。</p> <p class="ql-block">哈氏原鲨。</p> <p class="ql-block">鲎(学名:Limulidae),是肢口纲剑尾目下一科节肢动物的统称,因背甲呈马蹄形又名马蹄蟹。世界现存的鲎仅包含3个属,分别为美洲鲎属、东方鲎属和蝎鲎属,共计4个物种。鲎体棕褐色,体形似瓢,4个物种中中国鲎体型最大,圆尾蝎鲎体型最小。鲎的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个部分,背甲上的纵脊中分布有1对单眼和1对复眼;腹面有6对胸部附肢;剑尾部细长、坚硬;能自由转动,生有锯齿。自4亿多年前的古化石鲎到已存活2亿多年的现生鲎,其形态结构几乎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鲎被誉为动物界的“活化石”之一。</p><p class="ql-block">六斑刺鲀(学名:Diodon holocanthus)是二齿鲀科、刺鲀属鱼类。体短圆筒形,头和体前部宽圆。尾柄锥状,后部侧扁。吻宽短,背缘微凹。眼中大。鼻孔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状突起。口中大,前位;上下颌各具1喙状大齿板,无中央缝。头及体上的棘甚坚硬而长;尾柄无小棘;眼下缘下方无1指向腹面的小棘。各棘具2棘根,可自由活动。背鳍一个,位于体后部,肛门上方,具软条13-15;臀鳍与其同形,具软条13-15;胸鳍宽短,上侧鳍条较长,具软条20-24;尾鳍圆形,具软条9。体背侧灰褐色,腹面白色,背部及侧面有一些深色的斑块,另有一些黑色小斑点分布;无喉斑;背、胸、臀及尾鳍淡色,无任何圆形小黑斑。</p><p class="ql-block">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一般行独居生活,有时会聚集成群;幼鱼则行大洋漂游性生活。主要于夜间捕食,以软体动物、海胆、寄居蟹及螃蟹等无脊椎动物为食。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热带海区。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沿海。内脏和生殖腺有毒,一般不作食用。</p> <p class="ql-block">鞍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石斑鱼科石斑鱼属动物,又名龙趸、龙胆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最大体长可达270厘米,体重可达400千克,是石斑鱼种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有石斑王之称。体长呈椭圆形,侧扁;口裂大,上颌能伸缩;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下缘光滑;头部除吻端及上下颌外均披细小栉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背鳍鳍辣与鳍条部相连,尾鳍后缘圆形。体表和各鳍布有青黑色斑点;体侧有5-7条横向斑纹;除腹鳍外,各鳍呈黄色。</p><p class="ql-block">鞍带石斑鱼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在南海亦有出现。生活在底质为石砾的海区中下层,栖息于潮流畅通的珊瑚礁中、岩石洞穴和沉船附近。白天静息,夜间活动;成鱼不集群,有掘洞穴居习性;喜暗怕光,体色随光线强而变浅、弱而变深。稚鱼和早期幼鱼摄食小型浮游动物,晚期幼鱼和成鱼主要摄食甲壳类、海胆类、鱼类、小海龟,有时也摄食小鲨鱼。以偷袭方式取食。雄雌同体,野生鱼3龄卵巢成熟,4-5龄转变为精巢。产卵期在5-11月;初孵仔鱼在3-4天后开始摄食。寿命约为21.5年。</p> <p class="ql-block">生物进化论:简称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进化(Evolution),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p> <p class="ql-block">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提出的,在其名著《物种起源》有详细的论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化论有三大经典证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重演律。</p> <p class="ql-block">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展览馆依托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项目“南海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南锋专项Ⅱ期)”和“南海渔业生物资源收藏与共享利用”建立,项目针对南海岛礁及其周边海域的生物资源开展系统的调查、收集与评估利用工作,旨在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为南海岛礁自给能力的提升、岛礁居住环境的改善及南海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p><p class="ql-block">南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域,海域总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孕育着丰富的海洋生物。本馆是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海洋科普基地,展示了项目开展过程中收集的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分为生物多样性与鱼类标本区、贝类标本区、甲壳类标本区和水生生物活体区,共展示各类海洋动物标本600多种,其中贝壳类约400种,甲壳类160多种。游客们畅游其中,不仅能领略神秘的海洋世界,还能观察海洋动物的奇异外型与生活习性,挖掘海洋动物的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黎药南药科技馆是海口热科园五棚之一,占地900m以展示海南本土民族药用植物和热带岛屿珍稀植物为主,集科研性、观赏性、科普性于一体的黎药南药现代化展示温室。分为海南本土民族药用植物展示区、热带岛屿珍稀植物展示区等,展示各种黎药南药约300种。在这里不仅可以见到海南地不容、海南大戟、海南苏铁、保亭花等海南特色药用植物,同时还可以观赏到橙花破布木、银毛树、水芫花、海人树等岛礁植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