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沙紫竹山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高桥镇金桥村,是一个集生态观光、品茶参禅、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旅游区以金井河为中心,囊括了白鹭湖、紫竹山、高桥老街、开元古寺、省农科院高桥科研基地、李维汉故居等景点,历史悠久,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8日朋友相约自驾游来到了这里,感受休闲度假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迎面牌坊为高桥老街。作为湖南“一带一路”重要的茶叶源头,高桥老街全长1千米,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茶庄旧址建筑,曾是明清茶商云集之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高桥镇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依托省农科院高桥科研基地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院地合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形成了茶叶产业、食用菌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等支柱产业,发展成为了以农业科技和乡村旅游为特色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 街边的游客服务中心古色古香。老街上的数家茶号都是具有近300年历史的茶庄,木质招牌黑底金字,保存完好,是高桥老街历史变迁的见证。明清时期高桥老街48家茶庄72家店铺就已闻名全国,“高桥银峰”曾作为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茗香溢远,弘韵自然。</p> <p class="ql-block"> 路边宣传牌介绍旅游区呈现“一河两岸三点”的文旅融合发展布局,总面积 4.04平方千米。新建了农科成果转化中心、电商直播平台、紫竹书院、鱼鳞坝等项目,推出劳动实践研学、茶禅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同时打造了星空旅人酒店等特色民宿。</p> <p class="ql-block"> 2018年高桥镇引入大批红枫,在老街和临街河道两旁进行种植,打造了红枫景观带。现在正是深秋时节,红枫如同火红绸带缠绕在古朴石板街道两旁,与潺潺流水相映成趣,白墙黛瓦的牌楼、干净的街道、翠绿的青山与红枫相互映衬,美如油画。</p> <p class="ql-block"> 红枫大道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杰作,更是高桥镇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沿着红枫大道漫步,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高桥老街昔日的繁华。古色古香的茶庄、斑驳的墙壁、古老的石桥,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秋风轻拂,枫叶沙沙作响,似在低声吟唱着秋日的恋歌,又像是在热情地欢迎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客。那如火焰般跃动的叶片,宛如少女娇羞的脸庞,在风中展现着无尽的温柔与妩媚。</p> <p class="ql-block"> 长沙县以全域旅游为笔,绘就斑斓画卷。春华镇的浪漫花海、江背镇的古朴村落 、果园镇的寻龙河生态艺术园等,处处皆景,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红枫大道是高桥镇生态环境的一张亮丽名片,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枫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为各种鸟类和小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得这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驾车上山来到紫竹山开元寺,入口处有大型石牌坊。紫竹山因稀有紫竹得名,风景秀丽,山水宜人。四周绵绵蜿蜒的群山,环相拥抱,川间潺潺不息的水声,随处可闻,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禅林胜景。</p> <p class="ql-block"> 净土宗以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主要修行方法,“南无”意为归命、敬礼等,信众通过称念这句名号,表达对阿弥陀佛的归敬和依靠,借助佛力往生极乐净土。</p> <p class="ql-block"> 此处的开元寺始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60余年历史,是长沙县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路旁石碑上注明开元寺是净土宗善导法脉,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善导大师是唐朝时期净土宗的重要祖师。佛教的法脉是佛教各宗派在教义、修行方法、传承等方面的系统传承脉络。</p> <p class="ql-block"> 路边有开元寺导览图。开元古寺原名“紫竹山佛寺”,占地140余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均为明清仿古建筑风格,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寺院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充满历史气息,游人来此可以感受佛教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路旁石刻“净土”高大醒目。净土宗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净土经典,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社念佛,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初祖,奠定了净土宗的基础。唐代善导大师集其大成,完善理论与修行方法,使净土宗广泛流传。</p> <p class="ql-block"> 净土宗在中国因其修行方法简便,普适性强,信众广泛,与其他宗派相互融合、影响,如禅宗有“禅净双修”,很多寺院也设净土堂供信众修行。</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自下而上,依次为山门、放生池、接引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钟鼓楼、财神殿、三圣宝殿,由三圣殿往里,穿过长廊,是地藏殿、念佛堂、僧寮、居士楼、方丈楼等。寺内僧尼众多,每年在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举行法事,游客可祈求消灾增福。平时也接纳信众在庙内清修,体验佛家生活,通过颂念佛经感受安宁幸福。</p> <p class="ql-block"> 首先来到了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为阿弥陀佛释义,讲解经文给世人。佛像高大庄严,慈悲的目光仿佛在注视着世间万物。两侧为消灾延寿药师、大愿地藏菩萨。在这里,游人就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佛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 寺内建筑恢弘大气,布局严谨,巧妙地利用了山地的地形,殿堂楼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不同的高程上,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与自然山势完美融合,宛如一幅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相传明朝初年,一位老禅师云游至此,见群山环抱,透着祥瑞,便在此住脚,结草为庐,念佛修行。有一年发生瘟疫,是老禅师采药熬汤救治了远近百姓。人们感恩老禅师,自发建了一座寺庙,这就是早期的开元寺。后来老禅师坐化,荼毗时,山弥香气,天现祥云。次年,老禅师坐化的地方长出一根根紫竹,渐渐蔓延至山涧,紫竹山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中院为观音殿。供奉千手观世音菩萨,西面壁上书普门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北面、东面壁上绘观音菩萨诸般法相,意喻其百千万亿化身。</p> <p class="ql-block"> 在湖湘大地的紫竹山间,开元寺以专修念佛的净土道场之姿,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寺内,僧众与信众秉持正念,一心称念弥陀圣号,将身心全然托付,在声声佛号中,凝聚起殊胜的修行力量,让这片净土的法音传向四方。</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后为三圣宝殿,供奉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经释迦牟尼佛释义,观音菩萨传法后,阿弥陀佛接引世人入极乐世界。三圣殿为寺院日常祈福,早课、晚课修行所在。</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旁财神殿同样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在佛教寺庙中设置财神殿,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民间信仰的融合。它不仅是信众祈求财运亨通的场所,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寺院四周遍植竹、枫、桂、杉、桧,殿舍皆黄墙朱瓦,掩映林间,时山风阵阵,林木随之吟啸,木叶潇潇,山峦震荡,颇具“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之意境。</p> <p class="ql-block"> 有长廊从三圣殿后通往寺院后部的地藏殿、念佛堂、居士楼等,长廊的建筑装饰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廊顶绘制佛教故事、佛像、佛教符号等,向人们传递着佛教的教义和精神,起到弘扬佛法、教化信众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站在寺内地藏殿楼上极目远眺,连绵的青山似绿色的波涛,在天地间起伏翻涌。山脚下,错落有致的村落依偎在大地怀抱,袅袅炊烟悠悠升起,似是人间烟火的温柔诉说。</p> <p class="ql-block"> 地藏殿楼内墙上贴满佛经故事图画。佛经故事引导修行者领悟佛法的真谛,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升人的智慧,有助于培养诸如善良、宽容、智慧等品德。有些故事强调因果报应,以规范信徒的行为。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这些故事也随之流传到世界各地。它们承载着佛教的历史、教义、价值观等内容,成为佛教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p> <p class="ql-block"> 下楼来看到地藏殿是两层楼房。地藏菩萨在佛教中被视为救度地狱众生的菩萨,信众相信地藏菩萨具有广大的慈悲和愿力,能够庇佑众生,帮助人们消除业障、化解灾难,赐予平安吉祥。</p> <p class="ql-block"> 现今开元寺的建筑,都是2006年以后重建的,他没有了昔日的沧桑和伤痕,完全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苍松翠柏满庭院,绿树成荫遍山岗,紫竹环绕郁郁葱葱,庙宇飞簷时隐时现。古老又年轻的开元寺,显得清新脱俗,神秘庄严。</p> <p class="ql-block"> 寺内花木扶疏,环境清幽。唐代诗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和宋代诗人崔放之“山高地僻月空圆,晨钟暮鼓惊龙眠”可为该寺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寺内秋日里的银杏树宛如时光里的诗笺,散发着古朴而静谧的韵味。紫竹山开元寺在全国四大开元寺中虽说排不上号,但其不仅也是佛教文化的传承之地,更是人们心灵的栖息之所。周边的紫竹山上树木郁郁葱葱,与寺庙的建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居图。它用独特的语言和魅力,诉说着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们在这片宁静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开元寺后向紫竹山主峰玉皇峰顶前行,山腰中还看到了古寺的龙坡古井。井水清澈见底,周边葱郁的绿植与天上悠然飘逸的白云,皆在其中投下如梦如幻的倒影,水质干净可直接饮用。</p> <p class="ql-block"> 来到玉皇峰顶。此处已建立有特色民宿星空旅人野奢度假酒店,提供非常有特色的山景海螺房、森林别院和山景星空大床房等多种房型,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浪漫的法式下午茶,或是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欣赏山间美景、星空森林日落等。</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建筑设计灵感源自《星际穿越》,外观上有飞船造型、海螺造型等,纯白色的外观在山林中格外醒目,充满了未来感,仿佛是从宇宙中降临到这片山林的神秘居所,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采用曲线为核心,并辅以可开关的雾化玻璃,既增加了设计美感,又能让客人在室内就能身临其境感受自然,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酒店周边被茂密山林与悠悠竹海环绕,抬眼便是青山绿水,低头可见芦苇摇曳,宛如隐藏在世间的仙境,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秋天的玉皇峰顶,芦苇肆意生长,花絮随风飘散,像极了纷飞的雪花,给这片山野增添了几分浪漫与诗意。置身其中,仿佛闯入了一个静谧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 酒店每一种房型都独具特色,在这圆型的房间中躺在床上即可远眺广阔的山川原野。每间房都配有独立的小院子,为客人提供了私密的空间,让客人可以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 站在峰顶观景台上俯瞰湖湘大地,极目远眺,只见连绵不绝的山峦如波涛般起伏,层层叠叠,一直延伸到天边。大片的农田纵横交错,如同绿色的棋盘,展现着湖湘大地的富饶与生机。这是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画卷,让人不禁为这片土地的壮丽与秀美所倾倒。</p> <p class="ql-block"> 在山顶平地漫步前行,路边有酒店的特色房间,不远处有一飞檐翘角的休息长廊分外醒目,有登山木栈道直通上去为游人提供便捷之路登高观景。路边点缀着竹叶、红枫、绿树,为山顶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缓缓行走在诗意般的登高木栈道上,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安心。微风轻轻拂过脸颊,带来阵阵清新的草木香气,那是紫竹山独有的味道,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树叶的清新,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站在紫竹山顶,仿佛与天地并肩,视野瞬间被无垠的天地所占据。山峦连绵,似大地的脉络蜿蜒向远方,与悠悠蓝天相映成趣,清风徐来,吹散尘世的纷扰,令人沉醉于这旷达的自然之境。</p> <p class="ql-block"> 俯瞰远处山脚的白鹭湖。环绕着白鹭湖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它们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湖水。白鹭湖的湖水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天空、山峦和周围的树木,形成了一幅虚实相生、美轮美奂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这紫竹山巅,风携着山林的气息扑面而来,蓦然惊觉这方天地的雄奇。它是大地的诗篇,以磅礴之势,撑起一片开阔视野。它是自然的宝库,山溪潺潺,滋养万物;奇石嶙峋,诉说千古,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故事,令人由衷赞叹 。</p> <p class="ql-block"> 从紫竹山上下来又来到长沙县高桥镇维汉村参观李维汉故居。在一片青山绿水的环绕中,一幢青砖、白墙、黛瓦的古朴民居安静矗立,显得庄严而优雅。1896年,李维汉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2011年,故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长沙县党员教育培训开放式组织活动阵地。</p> <p class="ql-block"> 李维汉故居正在修缮,只能看到大门的外形。展馆中有介绍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文革期间大部被毁,仅存门楼一座保持原样。2005年地方政府依据故居原布局进行了复建。现故居砖木结构,共有大小房间40余间,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1平方米,由厅房、正房、厢房、天井等组成。故居内陈列有清末民初时期家具、生活用品、作坊工具等文物以及李维汉生平业绩照片、实物、文献资料等。</p> <p class="ql-block"> 故居旁民房内有《开国元勋、统战先驱——李维汉生平业绩陈列》展。李维汉(1896-1984),原名厚儒,字和笙,又名罗迈,今长沙县高桥镇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和卓越领导人,被誉为“统战先驱”。</p> <p class="ql-block"> 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序厅内李维汉的金色塑像身姿挺拔,仪态端庄,面容和蔼而又透着坚毅。微微上扬的眼神,仿佛在凝视着祖国的山河大地,满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与期望。</p> <p class="ql-block"> 展览第一部分追求真理。李维汉1916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部,1917暑期毕业,留校任初级部主任。在第一师范期间,同毛泽东、蔡和森等相识,1918年4月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一道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蔡和森的影响下,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临危受命。李维汉从1923年4月至1927年4月,担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后改称中共湖南区委员会)书记。在此期间,并被选为中共四届、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李维汉为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5个委员之一。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举行南昌起义,并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于8月7日召集紧急会议。</p> <p class="ql-block"> 在红军时期,李维汉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李维汉坚决拥护毛泽东的领导。长征结束后,李维汉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负责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培养,为红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p> <p class="ql-block"> 展览第三部分呕心沥血。在新中国建设中李维汉长期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积极推动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促进了各阶层的团结与合作。他提出了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这一制度被纳入《共同纲领》。</p> <p class="ql-block"> 展览第四部分壮心不已。李维汉在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为党和人民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和心血。</p> <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着李维汉晚年的著作《回忆与研究》,这是他在耄耋高龄、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写成的一部力作。书中,李维汉以亲身经历为基础,生动地描绘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活动和重要会议,深入分析了“马日事变”、“八七会议”等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p> <p class="ql-block"> 通过参观李维汉故居,深入了解了李维汉的革命生涯和卓越贡献,感受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这座故居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座生动的革命历史课堂。</p><p class="ql-block"> 紫竹山之旅,似一场心灵洗礼,是镌刻在记忆里的美好篇章。</p>